我与乌石印象
文小建
乌石,顾名思义,就是乌黑的石头。在萍乡,以乌石命名的村有两个,一个是芦溪县银河镇的乌石村,因该村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嶂黑色岩石立于村头,故名乌石。而另一处就是本文要来说说的安源区青山镇乌石村。
青山镇乌石村地处萍乡安源区西部郊区,是青山镇中心发展区域,与青山煤矿、萍矿水泥厂毗邻,从韶山到井冈山的老韶井公路从村中穿过,在320国道还未开通之前,从湘东、湖南方向去往萍乡城里,都得经过乌石村,那时笔者的二舅一家就住在青山煤矿的家属院落内,因为经常往来的缘故,故而对一路之隔的乌石村印象颇深。
印象中的青山镇乌石村是一个被采煤与水泥严重污染的村庄,“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进村一身土”,村民家中“桌上积灰可写字”,脏乱差曾一度是乌石村的真实写照,以至被当地人称为“乌黑村”。
痛定思痛,这些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土地修复与产业革新:通过土壤治理、土地流转等,先后引进了葡萄、蘑菇、火龙果种植等绿色产业,逐步形成了“乌石印象”生态园。曾经的“乌黑村”,从“灰蒙蒙的污染记忆”,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瓜果飘香的网红打卡地”。
印象中的青山镇乌石村委班子始终将村民需求放在首位,以真情服务暖民心,以务实行动诠释为民初心。笔者是从事政府的免费技能培训及各种特种作业技能的考证培训,在赴乌石村宣传推广期间,村委高度重视村民的技能提升,特安排肖海云主任与我对接,肖主任热情接待了我、并积极转发宣传。只要我这边有什么开班计划下来了,肖主任都会及时在村民群里向村民传递培训开班考证的信息,确保惠民举措精准落地。这虽是小事一桩,但从中可以看出乌石村村委为民服务有温度,点滴小事见真情。从解决医疗养老难题到帮扶贫困学子就学,从自掏腰包救助急病老人到为双目失明村民改建厕所......乌石村村委始终将村民冷暖系于心间。
此次乌石印象杯征文大赛的举办,让广大文学爱好者既能用笔墨记录青山镇乌石村的蜕变,也可亲身体验这座从资源枯竭到重焕生机的动人村庄,从而加深对乌石村的认知。乌石村是萍乡市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依托“生态资源+合作社+农庄”模式,探索“以企带村、以产促旅、以业兴农”新思路,培育特色农产品基地数十个,创立惠农选、金瑞蛋鸡等品牌,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生态+文化"双轨发展,既保留绿水青山的自然之美,又赋予乡村产业新活力。村民通过返乡创业、就业,端上“生态饭碗”,村级集体经济从零增长到示范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青山遮不住,绿水映笑颜。您记忆中的灰暗乌石村已成过往,如今的乌石村正以盎然生机拥抱每位归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