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庄
“不必追问是花摇动了风
还是猫唤醒了晨光
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心跳与心跳的轻轻相撞”
8月29日,农历七夕, 金风玉露的日子,俺与帽檐大哥,悠悠走进了泰山西麓。
小路弯弯,曲径通幽,从泰西桃花园路拐出不久,越过碧水荡漾的曹家庄水库,转眼即达世外桃源般的“张姐茶园”。品一杯女儿茶,唇齿留香,在问候及笑容里,传递着彼此的喜悦和祝福,让友谊地久天长。
沿着茶园边的小路前行,宁静祥和,身边除了花草的清香,啾啾的鸟鸣,习习的微风,世界似乎静止了一般。徜徉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小路上,惬意悠然,颇有些“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感觉。
已近中秋,山野秋意浓浓。红的、紫的、粉的、白的,各色的喇叭花肆意张扬;路边石堰上的南瓜,圆润润的一个比一大;一树的山楂,绽开了红彤彤的笑脸,满树的栗子欲言又止。帽檐大哥停在一棵酸枣树前,边采摘边微笑着招俺近前品尝。秋的灿烂在旷野,更在心间。
沿着若隐若现的小道,在混合着荆花香味的松林下一阵急行,撩一眼路边那棵古老的皂角树,蓦然间踏进了溪流潺潺的沟底。
“怎么来沟底了,我们要顺“脐子沟”上行吗?”帽檐大哥笑着说:看你意愿!前面就是我说的神秘之处了,我们欣赏完那里再定。
踩着沟底岩石慢慢上行,耳听着溪水击打山石曼妙的声响,缓缓爬上一处斜坡,眼前突然出现一片巨大的石壁。帽檐大哥指着石壁说:你看那石壁像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像一张人脸。帽檐大哥笑着说:对,是一张人脸,但这却不是一张普通的人脸;这是大自然25亿年修成的人脸,是当地山民心中的佛。这里就是我以前跟你提及的“隐佛崖”。之所以称“隐佛崖”,一说是隐在深山,一般人看不到;一说是没有佛缘的人,站在山崖下也看不到山崖上的佛像。两种说法我看都有一定的道理,欣赏这天然佛像,不仅要翻山越岭,更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一般来讲,在上午9-11点、下午2-4点,站在佛崖正前方15米左右的位置欣赏最佳。一看表,此时恰好11点,这还等什么,顾不上岩石湿滑不平,俺急忙大步流星跑到15米之处,抬头观看,那崖上佛像惟妙惟肖,简直呼之欲出。
泰山上的每块石头,都能讲出亿万年的故事,这阅尽人间沧桑的石佛像,不知藏着多少的秘密,想想,那“哑女画佛,开口讲话”的传说,也许并非就是传说。
“帽檐大哥,刚刚路过的藏峰寺(遗址),应该与这“隐佛崖”有些关系吧?”凝视着崖上的隐佛,帽檐大哥笑着说:这个说不好,但明成化年间《重修藏峰寺记》碑,上有“佛崖为屏,溪水为带”的句子,这说明,“藏峰寺”当年选址,多半是冲着这“隐佛”而来;当然,此地世外桃源般的风光,也应是寺庙选址的重要因素。听着帽檐大哥的介绍,眼前仿佛正有三五僧人,坐在溪边的岩石上,虔诚诵经,空中梵音袅袅。
是继续沿沟上行,领略峡谷奇观、绿野仙踪,还是另择它路?不待帽檐大哥提问,俺便直言不讳地说到:大哥,咱择条新路吧?最好强度不大,能中午返回。帽檐大哥听后,笑着说:我明白了,你这是惦记上张姐的凉面了;那好,咱就走走脊梁峪。
从“隐佛崖”回撤下行,不到十分钟,来到一处断崖,即达“脊梁峪”峪口,左转隐约可见杂草中一条小路蜿蜒向上。沿小路前行四五米, 一棵粗壮的栎树下,圆润的石头上,模糊的似有字迹,近前查看,“黄连口”三字赫然入目。不是去“脊梁峪”吗?这里怎么写着“黄连口”,疑惑中抬眼望向帽檐大哥。 大哥笑着说:这是路标,不是地名,好多人误解;其实它是指,由此向西南方向百米左右,拐向东南,随后向东的的一处垭口,是过去没有公路时,村民去泰安最近的山路。
大树下谈古论今,畅所欲言,神清气爽;歇息片刻,随即快马加鞭,一路上行。小路初看若隐若现,以为狭窄难行,不想踏入后,拨开杂草灌木,竟颇为宽阔平坦,与以往泰山小路大相径庭。这哪是什么小路,简直就是泰山上的高速公路。帽檐大哥看我疑惑的样子,笑着说到:这路是过去山民上山开石头修的,50年代末期,为保护泰山原始地貌,周总理批示“:山前不准开石,三岔五沟不宜开采”,之后不久,这里开石终也停止,路便渐渐荒芜,少有来人了。据了解,从建国初,到五十年代末期,周总理仅就泰山开石问题三次专门批示。试想,如果没有当年周总理的高度关注,今日之泰山,哪会还有那么多美石、奇石,供我们观赏?恐怕大多早已像“擂鼓石”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山谷中沿小路盘桓上行,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二人一前一后沉默不语,走着走着,脑海里突然就响起了那首经典老歌《再回首》。是啊,人生平淡才是真,平淡的日子最美好!从容的脚步最宽广。
继续上行,爬上一个斜坡,满眼绿色中,忽现一大片裸露的岩石,令人措不及防。帽檐大哥说:前面就是当年的采石场了。抵近细看,废弃的采石场尽管已经过去近七十年之久,但仍让人惨不忍睹。上百平方的山体,乱石纵横,满目疮痍。都说大自然的自身恢复能力超强,可看看此处,感觉如果没有人工干预,这隐蔽的泰山伤口,恐怕永远也难以能愈合。
前行,已没勇气踏上这片伤痕,只好绕路前行,凝视着帽檐大哥在乱石中跋涉,心中忽然惆怅满怀。 一处悬崖峭壁前,俺与帽檐大哥汇合,是否继续上行,帽檐大哥征询俺的意见。望着眼前的峭壁,高耸入云的山巅,想着“张姐”期待的目光,看时间已近下午1点,俺便建议就此止步,有机会再来勇攀山巅。
帽檐大哥说:从这里登顶难度极大,但上去后山顶极美,济南的驴友将右面的山脊戏称为“小刀山”。也正因难以攀爬,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说当年战争结束后,附近一村民不愿上交手里心爱的武器,遂偷偷将其藏在了山顶的石洞里。这事很多年后,有人告知了当地派出所,派出所半信半疑,认为根本不可能,再说就是真有,谁能上的去啊!结果有一年驴友攀爬至此,竟无意中发现了武器,惊奇的是,那武器还基本完好。
故事中惬意下行,健步如飞,下石阶,穿松林,越过封锁线,终在下午2点抵达“张姐茶园”。一杯清茶,两碗凉面,乡乡而饱,回味甘甜。微风中,踏小径,过山村,直达公交车站,尽兴而返。
美好的日子里相会泰山,一切很甜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