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的晨光漫进书房时,我正蹲在书柜前整理旧报刊。泛黄的书页簌簌作响,忽然有张硬卡纸从报缝里滑落,捡起来一看,是张微微发脆的入选证书——朱红印章印着“中国作协《诗刊》社”与“河南商城县人民政府”,字迹虽淡,却瞬间牵出一段旧时光。
早听闻商城县是块红色热土,14位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论起红色底蕴,常被人称作“仅次于红安的将军县”。那年得知当地要办文学征文,我攥着通知纸反复读了好几遍,总觉得该为这片土地写点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书桌堆满了商城县的史料。从革命年代的战地故事,到汤泉池的山水传说,字里行间全是这片土地的厚重。我试着将那些感动揉进文字,写汤泉池的泉水如何映过战士的钢枪,写今日的晨光如何漫过纪念馆的石碑,不知不觉就成了散文诗《汤泉池之梦》。投稿时心里满是忐忑,只当是圆了个致敬红色土地的心愿。
没想到几个月后,这张证书竟寄到了手上。当时反复摩挲着烫金的“入选”二字,只觉得纸页都浸着暖意。
如今再捧起这张证书,指尖仍能触到当年的热忱。它不像奖杯那般耀眼,却像一枚小小的火种,提醒着我:文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游戏,当它与土地的故事相连,与心底的敬意相融,便有了穿越时光的力量。窗外的桂花香飘进来,落在微微发黄的纸页上,也落在那段为红色土地执笔的初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