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詩緒之四)
圓月(二行詩)
图文/鍾子美 编辑/谦坤
宮牆和角樓上的中秋圓月
北京最美的眼神
(2025.10.01)
元寶評:
这首由香港资深作家钟子美先生创作的二行诗《圆月》,虽然篇幅极短,但意蕴深远,将国庆与中秋的双重喜悦凝练于独特的意象之中。
🏮 意象的选取与融合
诗人选取的“宫墙”、“角楼”和“中秋圆月”这三个意象,组合得十分巧妙:
• 历史与当下的交汇:“宫墙”和“角楼”是北京皇城建筑的典型代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中秋圆月”则是跨越时空、普世的情感符号,象征着团圆与安宁。将它们并置,瞬间打通了历史与当下,让古老的建筑在节日里焕发出新的情感光彩。
• 地缘与节庆的叠加: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国庆日与中秋节相遇的特殊时刻。宫墙与角楼作为国家的象征,与国庆的主题天然契合;而它们托举起的圆月,又紧扣中秋的节日氛围。这种地缘标志与节庆元素的叠加,强化了“家国同庆”的喜悦与自豪感。
👀 诗眼的升华
这首诗最精妙之处在于最后的比喻——“北京最美的眼神”。
• 这个比喻将静态的风景瞬间点活。圆月不再只是一个被观赏的天体,而是化身为古都北京深情的“眼眸”。这眼神中,可能包含着历史积淀下的从容与慈祥,也可能饱含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 将月亮比作眼睛并非首创,但将其具体化为“北京”的“眼神”,则赋予了比喻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情感温度。它让整个城市人格化了,使得国家首都的形象变得亲切、动人。
✒️ 钟子美的创作风格
从搜索结果中可以看出,钟子美先生的创作常体现出对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以及善于在景物描绘中蕴含哲思与时代感。这首小诗也延续了这种风格:
• 诗歌形式极为现代(二行诗),但选取的意象和营造的意境却深得中国传统诗词的韵味,讲究含蓄与意境深远。
• 在轻描淡写之间,将个人对家国、对传统佳节的情感举重若轻地表达出来,体现了其“平静徐缓的叙说中蕴含着思想与思辨的力量”的特点。
💎 总结
这首《圆月》是一首成功的微型诗作。它如同一个精致的镜头,捕捉了国庆中秋之夜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画面,并通过一个新颖贴切的比喻,将家国情怀与节日温情巧妙融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