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长海
五台山就在那儿,静候,有缘者结缘。
行走五台山,有着百般心境,期许遇见。
(一)遇见文殊菩萨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一片清凉,开人智慧。有言:五台山不会让任何一个有缘人失望。确实,有那么多人,述说着自己的五台之缘。以虔诚的心叩拜,走进山门,打开心扉,佛光普照,云开雾散。
几度以潇洒之身,游走五台山。虽无挂无碍,毕竟凡夫,起心动念,在所难免。也期许遇见,手持慧剑,青狮为伴,这样的妙德神仙。细观山势,静谛林间,详察僧侣,仰视云天。目之所及无不玄幻,心之所思无不畅然。一花一叶,鸟鸣兽语,皆为渡船。悠然神会,妙处无言,自在彼岸。
诸相非相。热腾仁波切讲法,说:一青年为见文殊菩萨,走遍五台山。初在酒店遇一浪荡公子,举杯邀其共饮,此人以戒律自明,诚心回绝。遍寻不遇,离开之际,又遇浪荡公子,相托将一封信捎于某地某人。此人负命而往,相见时竟是一头猪。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及启封,乃是告知这头猪已得往生。超度消业,善莫大焉。信末落款人:文殊菩萨。
缘与心合。热腾仁波切口中的青年,忠诚以相托,与文殊菩萨遇见,结下无尽佛缘。天道玄远,候至方验。五台山,行走着万千的心与缘,各有各的遇见。心与缘合,缘就在那儿!心要走的路却很远。亦如热腾仁波切所言,医生救不了病人,他只会开个方,药需你自己吃。吃了,续命!不吃,要命!命存与否,是吃不吃药?方,就在那儿。
五台山,不让每个人失望;文殊菩萨,会与每个人结缘;每个人,也要把自己的路走完。以此,和文殊菩萨遇见,让五台山灵验。
(二)遇见佛光寺
那一年,自台怀,翻一座山,到豆村。时值疫情,村民拦路,告知:佛光寺“谢绝参观”。
应是佛眼通天,感知这匆匆行者,虔敬而来,心之所往,不为觐见,只为贴着那个人的温暖。那个人,就是林徽因,民国诸人物中,最具色彩的仙女。心仪所向,源于“人间四月天”,那掩不住的情致,为那个“百年之变局”的时代,平添了那么多浪漫。让那么多好玩的人,因她的优雅与才华,在历史的天空中,更加灿烂。
不惜车驾,相访佛光寺,一座散落五台群寺之外的禅院。本愿,却是只为与林徽因遇见,与那个剥却华彩,一身风骨的林徽因遇见。佛光寺何其幸也?一眼望千年。一头是唐大中十一年,女弟子宁公遇的发愿,成就了一座承载历史,挺起民族脊梁的大殿;一头是华夏风雨飘摇的1937年,女学者林徽因的发现,从敦煌到五台,跋涉乡间,只为打破日本人“中国无唐构”的妄言。
回首百年,一老僧携一哑巴弟子,相守佛光寺。破败的禅院,林徽因立于经幢之上,跨于梁柱之间,与千载宁公遇比肩,唤醒了沉睡的雄大斗拱与深远出檐。对话千年文明,一座建筑,一群雕塑,一幅壁画,一段题记,曾经的盛世繁华 ,静卧山川。直到那一天,与林徽因遇见,一灯初照,佛光寺朗然世间。中国有“唐构”,就在五台山。
那一时,佛光寺没有“四月天”,一身风骨的林徽因,傲然东望,神情如剑,杀向京都奈良间;那一时,佛光寺也有“四月天”,一身诗情的林徽因,深情婉转:“愿为自己塑一尊像,陪着宁公遇,再坐上一千年……”
遇与不遇,都是缘。那一年,豆村佛光寺“谢绝参观”;这一世,心间常驻“四月天”。
云南看云
海上的云,多变!晴天美煞你,阴云起时,则山般压下,涛般涌来,吼声如怪,狂奔如魔。仿佛童话里的巫婆,挟之登船,直直的,要收割你。令人心惊胆裂,抱头鼠窜,归舱良久,心儿犹突突乱颤。
不然呢,也没那个胆!
作者简介:李长海,男,山东禹城人,中共党员,1969年生人,禹城市教育工作者。2017年7至2022年8月,任禹城市齐鲁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所获荣誉:“德州市教育教学工作表现突出教育工作者”“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山东省教育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德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德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论文、新闻及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等报刊。著述有:《教育漫思》(吉林出版集团,时代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聘为“第七届山东省督学”。
编辑:王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