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植物园
作者:高德臣
风把秋山染,荷花硬骨撑。
霜天知我意,脚步且徐行。
2025-10-2
高德臣的《秋游植物园》虽仅四句二十字,却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秋游时的景致与心境,兼具画面的生动性与情感的含蓄性,是一首意境凝练的五言绝句。
一、炼字精准,勾勒秋景之 “骨”
诗歌开篇以 “风把秋山染” 破题,一个 “染” 字堪称神来之笔。它并非简单写秋风的萧瑟,而是将秋风塑造成 “画师” 的形象 —— 仿佛秋风手持彩笔,肆意将山间林木晕染成金黄、橙红、赭褐等秋之色,既写出了秋景色彩的丰富浓烈,又赋予自然现象以动态的灵趣,让静态的 “秋山” 瞬间有了被 “雕琢” 的鲜活感。
第二句 “荷花硬骨撑” 则聚焦植物园中的特写景致。秋日荷花早已褪去盛夏的粉嫩柔媚,花瓣或凋零、或蜷缩,但诗人不写残败,反而以 “硬骨” 二字状其茎秆 —— 即便花叶枯槁,荷茎仍笔直挺立,如 “硬骨” 般坚守姿态。这里的 “硬骨” 不仅是对荷茎形态的写实,更暗喻了一种不屈的风骨,让秋日之荷脱离了 “悲秋” 的俗套,多了份坚韧的气韵,也为全诗奠定了不卑不亢的基调。
二、情景交融,传递心境之 “缓”
后两句 “霜天知我意,脚步且徐行” 由景入情,将外在景致与内在心境巧妙勾连。“霜天” 既是秋日的典型环境(霜起则秋深),又被诗人赋予了 “知情” 的人格化特质 —— 仿佛清冷的霜天能读懂 “我” 此刻的心意,不愿催促,只愿陪伴。这种拟人化的写法,消解了秋霜的寒凉感,反而营造出一种 “物我相融” 的温馨氛围。
而 “脚步且徐行” 则是心境的直接流露。“且徐行” 三字,没有疾行的匆忙,也没有驻足的凝滞,恰是秋游时最惬意的状态:因欣赏秋山之染、感佩荷花之骨,故而不愿加快脚步,只想在霜天之下,慢慢品味这份秋日独有的静谧与厚重。这 “徐行” 的脚步里,藏着诗人对秋景的珍视,也藏着一种从容自在的生活态度,让全诗的意境从 “观秋景” 升华为 “享秋意”。
三、以小见大,跳出 “悲秋” 的传统窠臼
传统秋日诗作多离不开 “悲秋”“伤怀” 的主题,而此诗却另辟蹊径。诗人选取植物园中的 “秋山”“残荷”“霜天” 等典型秋景,却不写其 “衰”,反写其 “美” 与 “韧”—— 秋山因 “染” 而绚烂,残荷因 “硬骨” 而挺拔,霜天因 “知意” 而亲切。这种视角的转换,让秋日摆脱了萧瑟凄凉的标签,成为承载从容心境、展现生命韧性的载体,既写出了植物园秋游的独特体验,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平和的生命观,让短诗有了超越景致本身的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