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点新城赋 文/泾水长
先秦舆宇旧邦,中国原点新城,大西安政治中心,都市圈商贸重镇。泾渭沣三水环绕,仲嵯峨诸山合抱,此地也,瀛洲春草年年绿,文塔晓钟声悠场。秦汉唐皇冢高耸,西咸区新楼接天。路网如织,交通便捷。故为货物集散货场!商家用武之地!
西安李继和者,独具慧眼卓识。借市场开放东风,举大旗创业斯地。申请政底,调研民间,走江浙,赴辽沈,觉家居物什,事关民生,感民众急需,势在必行!于是,没想方案,申报计划,广求人才,寻找资金。得国策优势,春风化雨,靠群众智慧,集思广益!征地规划,日理万机,招商引资,足智多谋!诚厚笃信,受众贤之推戴,竭力尽智,使金石之花放。十年创业,原点新城初具规模,十年辛苦,家居卖场享誉中外!产供销一条沙龙,采买卖收支明分。桐木衣柜,外观漆光闪亮,棕榈床垫,内柔耐拉舒爽。红木家俱样样有,金絲楠木件件全。面向销费群体,货分高中低档。诚信经营,货真价优,八方来者留连忘返,普惠顾客,九域中华赞誉纷沓!
噫吁嚱,原点新城飞速发展,幢幢高楼穿云林。条条马路平坦开阔。幢幢商厦货物充实。酒旗高矗,彩染兰天白云,乐声远扬,醉美绿野红花!小车穿梭,商贾云集,明珠家居,罗列似珍宝满场,卖场商货,好一亇大千世界,浓缩原点新城!好一派绮丽繁华,让人意乱心迷。古来华胥梦,美致在兹。瀛洲蓬莱,仙境人间,全在斯地,令人瞠目,令人陶醉,令人赞叹!乘坐新时期飞速发展的时代列车,紧步大西安跨越前进的历史机遇,原点新城,会当凌绝顶,前程似锦,灿烂辉煌!
刘昊:
评泾水长《中国原点新城赋》
刘昊:
辞承古韵书新志,笔绘新城入锦章
——评泾水长《中国原点新城赋》
刘 昊
泾水长先生《中国原点新城赋》一文,以古典赋体为骨,以现代新城为魄,于平仄铿锵间勾连古今,于辞藻铺陈中尽显时代气象。其文不泥古、不媚俗,既守赋家“体物”之谨,又承文人“写志”之诚,将一座商贸新城的崛起历程、一份创业初心的坚守故事,熔铸于辞章之中,读来如观泾渭汇流,既有古河奔涌的苍劲,亦有新波激荡的鲜活,堪称旧体文学“赋能”现代题材的佳作。
观其章法,可谓“起承转合”脉络分明,如匠人运斤,每一笔皆有落点。开篇破题堪称精妙,“先秦舆宇旧邦,中国原点新城”十字对举,瞬间架起时空坐标——“先秦舆宇”锚定历史根脉,点出此地曾为古之要域;“原点新城”立稳当代定位,凸显其为今之商贸重镇。继而铺陈地理形胜,“泾渭沣三水环绕,仲嵯峨诸山合抱”,以“三水”“诸山”勾勒地缘之优,山环水绕间,新城的自然禀赋跃然纸上;再缀“瀛洲春草年年绿,文塔晓钟声悠场”“秦汉唐皇冢高耸”等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遗存交织,让新城的“根”深扎于历史沃土。而后笔锋一转,写“路网如织,交通便捷”,从古今交融的景致,落到现代商贸的核心优势,顺理成章引出“货物集散货场!商家用武之地!”的定位,起笔从容,过渡自然,无半分生硬之感。
承段聚焦创业者李继和,堪称全文“活眼”。作者未作空泛赞誉,而是以“实笔”绘其行、以“真情”显其志。“借市场开放东风,举大旗创业斯地”一句,先立时代背景,点明创业并非孤勇,而是顺时代之势;“申请政底,调研民间,走江浙,赴辽沈”,短短十二字,勾勒出创业者奔波考察的身影,地域跨度间,见其视野之广、调研之深;“觉家居物什,事关民生,感民众急需,势在必行”,则直击创业初心——非为个人名利,实为民生所需,这份“以民为本”的情怀,让人物形象瞬间立体。而后写其“想方案,申报计划,广求人才,寻找资金”的务实,“征地规划,日理万机,招商引资,足智多谋”的运筹,更见创业之艰、成事之难。尤为难得的是,作者未将新城崛起归因于一人之功,而是写其“得国策优势,春风化雨,靠群众智慧,集思广益”,将个人奋斗置于时代机遇、群众支持的坐标系中,既显个人魄力,更见集体力量,格局瞬间开阔。
转段笔锋一扬,以“噫吁嚱”发叹,开启对新城盛景的浓墨重彩,堪称全文“华彩篇章”。作者善用排比铺陈,“幢幢高楼穿云林,条条马路平坦开阔,幢幢商厦货物充实”,三组短句叠用,从建筑、交通、商贸三个维度,勾勒出新城的现代气象,“穿云林”“平坦开阔”“货物充实”等词,虽无华丽辞藻,却如工笔细描,让新城的繁荣触手可及。继而转入感官描写,“酒旗高矗,彩染兰天白云,乐声远扬,醉美绿野红花”,视觉上有“酒旗”映“云天”的明艳,听觉上有“乐声”绕“绿野”的悠扬,声色交织间,新城的鲜活气息扑面而来;“小车穿梭,商贾云集”则以动态之笔,写商贸往来的热闹,让静态的景致有了流动的生机。更妙的是对卖场的描摹,“明珠家居,罗列似珍宝满场,卖场商货,好一亇大千世界,浓缩原点新城!”,以“珍宝”喻家居,见其品质之优;以“大千世界”喻卖场,见其品类之全,寥寥数语,将商贸核心的魅力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读之如临其境,不禁生出“意乱心迷”之感。
合段收束有力,既呼应前文,又展望未来,堪称“点睛之笔”。作者先以“古来华胥梦,美致在兹。瀛洲蓬莱,仙境人间,全在斯地”作比,将新城的繁华与古人对“仙境”的想象勾连,既抬高了新城的格调,又暗合开篇“先秦旧邦”的历史感,首尾圆合;而后笔锋转向未来,“乘坐新时期飞速发展的时代列车,紧步大西安跨越前进的历史机遇”,将新城发展置于“新时期”“大西安”的宏大背景下,见其发展之基、未来之势;最终以“原点新城,会当凌绝顶,前程似锦,灿烂辉煌!”收束,“会当凌绝顶”化用杜甫诗句,显其雄心;“前程似锦,灿烂辉煌”则以直白而饱满的期许,给人以力量与希望,让全文的情感达到顶点。
再观其辞采,可谓“质文兼具,雅俗相融”。作者不刻意堆砌典故,不追求晦涩之辞,而是以“浅而不白、雅而不奥”的语言,完成对题材的表达。写历史遗存,用“秦汉唐皇冢高耸”“文塔晓钟声悠场”,质朴中见古意;写创业历程,用“走江浙,赴辽沈”“日理万机,足智多谋”,简练中见生动;写物产丰富,用“桐木衣柜,外观漆光闪亮,棕榈床垫,内柔耐拉舒爽”,直白中见真切。即便用到“瀛洲”“蓬莱”“华胥梦”等古典意象,也非为炫技,而是为了映衬新城之美,让现代题材多了一份文化厚重感。同时,文中多处运用短句、感叹句,如“故为货物集散货场!商家用武之地!”“诚厚笃信,受众贤之推戴,竭力尽智,使金石之花放!”,既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又传递出饱满的情感,让赋文既有古典的庄重,又有现代的明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