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流年诗伴行
——听雨斋诗社

昆曲《李佩先生》观后:
昆曲一折吟铁骨,丹心千载映云屏
(名家有约~高文俊专辑75)
听雨斋诗社【2744期】
【作者简介】高文俊,内蒙古包头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公务员。当过农民,教师,恢复高考后考入内蒙古交通学校(现为内大),毕业后分到国家机关工作,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爱好文学历史,在岗期间每年有近百篇豆腐块新闻发表于地方和行业报纸。退休后,仍笔耕不缀,被单位返聘为史志办主任,现定居北京哄孙子。
七律二首 昆曲《李佩先生》观后
文/高文俊
在民间,人们只知道有钱学森而不知道有郭永怀和李佩。而郭永怀和李佩正是一对科学侠侣,科学伉俪,郭永怀为“两弹一星”元勋,李佩是应用语言学之母,双双被世界科学界以永久名字命名的科学行星。用钱学森院士的话讲,如果他能抵五个机械化师的话,郭永怀则能抵十个。李佩是应用语言学家,培养出了众多的知名院士和科学家,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昆曲《李佩先生》是由北方昆曲剧院创排的当代题材剧目,以“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应用语言学家百岁老人李佩的80余年人生历程为主线。从李佩与丈夫郭永怀在西南联大的相遇展开,重点刻画其在郭永怀牺牲后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开拓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事迹。故事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烽火岁月,年轻的西南联大学生李佩与郭永怀,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时刻,深刻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为了追求更先进的知识与技术,远涉重洋来到康奈尔大学。在异国他乡的校园里,他们相互扶持,喜结连理并有了爱的结晶郭芹。五十年代中期,为了国家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之需,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双双回到祖国。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李佩先生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面对中年丧夫,老年丧女的人生打击,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25年10月1日,笔者在园博园阳光剧场观看了由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魏春荣(饰演李佩)吴国良(饰演郭永怀)主演的大型现代昆曲《李佩先生》,看后感觉他们的每一句念白、每一段唱词,都饱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将一对心怀天下、立志科研报国的青年才俊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为此特赋诗二首,以弘扬李佩与郭永怀夫妇的科学献身精神。
其一 观昆曲赞李佩先生
水磨声腔婉转流,一折昆韵忆前修。
先生风骨如兰芷,乱世风华胜玉瓯。
半世耕耘培俊彦,毕生坚守拓荒丘。
今听雅乐思明德,犹见星河照九州。
解析:这首诗以昆曲的“婉转雅韵”起笔,借传统艺术的厚重感,引出对李佩先生“兰芷般的风骨”与“拓荒者的坚守”的追忆,将其毕生育人与治学的功绩,融入“星河照九州”的意象中,寄托深切敬意。
其二 观昆曲《李佩先生》赞郭永怀烈士
水磨悠扬忆旧尘,双璧风华照汗青。
郭公许国身焚玉,佩老承家志炳星。
昆曲一折吟铁骨,丹心千载映云屏。
人间自有山河气,长伴清弦慰九冥。
解析:此诗以昆曲的“水磨清弦”为纽带,将郭永怀烈士“以身许国、焚身护数据”的铁血壮举,与李佩先生“承其遗志、毕生坚守”的坚韧风骨并置,借传统雅韵歌颂二人“山河般壮阔”的家国情怀,让英雄事迹与先生品格在昆曲意境中交融生辉。
几点感悟:
1.题材创新:
昆曲《李佩先生》突破传统叙事框架,融入话剧、交响乐与舞蹈元素,首创原子弹爆炸光影场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2.情感共鸣:
通过“家国情怀”“夫妻情深”“师生情重”三条线索,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引发观众对理想、责任与奉献的深思。
3.时代意义:
剧目以李佩的百年人生为镜,映照出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中的选择与担当,激励当代人传承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
4.观后感悟:
此剧以昆曲之雅,述科学之魂,将李佩与郭永怀的传奇人生化作舞台上的永恒光芒。观众在婉转唱腔中感受家国大义,在细腻表演中体悟精神传承,堪称一部兼具艺术价值与历史深度的时代佳作。
2025年10月1日于北京园博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