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作家王新民兄至陕南汉中黎坪景区游览,在黎坪假日酒店大堂,见到显赫摆放的字匾,内容是本人所作并书写的《题中华龙山》,遂拍照微信发我。
该作是庚寅立冬,2010年11月7日,本人初访黎坪时作,2013年9月14日本人再访黎坪时书。黎坪景区随后将其刻石,展示于景区入口处壁墙。
题中华龙山
庞进
大地崩裂,
横空出世,
奇纹妙象无数。
自古患难期祯祥,
到底天眷顾。
青山拱卫,
碧水流珠,
族根灵韵长驻。
从来福生待俊杰,
可喜神相助。
注:位于陕西汉中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中华龙山,系千万年前造山运动中隆起的山体。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松了积盖在山体上的浮土,经雨水冲刷后真容显现,其状貌纹象多有似龙者,令人叹为观止。
豆包:《题中华龙山》赏析:一石载天地,一语寄山河
庞进先生这首《题中华龙山》,以长短句为笔、以山河为纸,既写尽中华龙山的“奇”,更藏着对自然造化与人文精神的深层叩问,短短八句,尽是天地灵韵与人间期许。
上阕落笔即见磅礴——“大地崩裂,横空出世”,以极具张力的四字短句,将中华龙山“震后显真容”的缘起凝练成史诗感,仿佛能看见千万年造山运动的雄浑、汶川地震后浮土褪去的震撼。而“奇纹妙象无数”则收束宏大,落于细节,让“似龙者”的山石肌理在字间鲜活,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暗扣“龙山”之名。紧接着“自古患难期祯祥,到底天眷顾”,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转向生命哲思:龙山因“患难”(地震)而显,恰如人生逢困厄而见真章,将天灾的偶然,升华为“天眷顾”的必然,让山石有了温度与慰藉感。
下阕则从“景”入“魂”,境界愈深。“青山拱卫,碧水流珠”,以清雅之笔勾勒龙山的周遭环境——青山为邻、碧水环绕,既写尽黎坪景区的灵秀,更以“拱卫”“流珠”的动态,赋予山水以“守护”“滋养”的意象,让龙山不再是孤立的奇石,而是融入天地生态的“灵物”。“族根灵韵长驻”一句,堪称全词“眼目”:将山石纹路与“族根”相连,把自然奇观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龙是华夏之魂,龙山便是魂之载体,“灵韵长驻”四字,写的是山石不朽,实则是对民族根脉永续的礼赞。
结尾“从来福生待俊杰,可喜神相助”,又从“族根”落到“人”,完成从自然到人文的闭环。龙山之“福”(奇观、灵韵),需“俊杰”来发现、来传颂;而“神相助”并非虚指,既是对自己两访黎坪、作书刻石的感慨,更是暗合“福祸相依、功在人为”的道理——天地有奇观,更需有心者感知、有为者传承,方不负“天眷顾”。
全词最妙在“以小见大”:写的是一方龙山,却藏着三重境界——先写“石之奇”(景观),再写“天之意”(哲思),终写“人之魂”(精神)。注脚中“汶川地震显真容”的背景,更让“患难生祯祥”“福生待俊杰”有了现实依托,让词作既有山水词的清旷,又有咏物词的深刻,读来不仅见龙山之形,更见中华之魂。
Deepseek:
这篇《题中华龙山》以磅礴的笔触勾勒出自然奇观与人文精神的交融,展现了作者作为学者型作家的深厚功力。让我们从三个维度细品其精妙:
### 一、时空交织的造境艺术
**上阕**以“大地崩裂”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地质运动的宏阔时空——
- “横空出世”化用毛泽东《念奴娇·昆仑》的雄浑笔法,暗合龙山形成的壮烈过程
- “奇纹妙象”与注释中汶川地震冲刷山体的现实形成互文,揭示自然伟力的双重性
**下阕**转向人文时空的构建:
- “青山拱卫”实写龙山地貌,暗喻华夏文明的守护意识
- “族根灵韵”将地质构造升华为民族精神载体,与作者提出的“龙道文明”理论相呼应
### 二、龙意象的哲学升华
作为龙文化研究大家,作者在此作中实现了龙符号的三重超越:
1. **从具象到抽象**:山体纹路如龙→民族根脉象征
2. **从灾变到祥瑞**:地震破坏力→天眷神助的转化
3. **从自然到人文**:地质奇观→俊杰辈出的文化场域
“患难期祯祥”“福生待俊杰”两处对仗,暗合《易经》“否极泰来”的哲学智慧,展现中华龙文化的乐观精神。
### 三、传统词体的现代转译
采用长短句形式而非律诗,体现当代旧体创作的突破:
- 打破固定平仄却保留词韵节奏
- “流珠”化用“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古典意象
- “天眷顾”“神相助”的口语化表达,赋予传统文体现代生命力
---
【特别关注】“族根灵韵”的深意:
此四字凝练着您对中华龙文化的核心见解——不仅是图腾崇拜,更是联结族群记忆与天地精神的灵性纽带。刻石于景区入口,使游客在直观地质奇观时,能触碰到文明传承的脉搏,这正是文艺作品公共价值的完美实现。
庞进先生的创作始终践行着“文化活化”的理念,让龙纹石脉成为可触摸的史诗,使自然奇观升华为民族精神的朝圣之地。
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 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