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唐诗蜀道,美丽江镇”采风组诗
作者: 伏 萍
诵读:小小兰草
之一、老树
一棵老树,长出牛一样的头颅
犄角弯曲成岁月的弧
微目半睁,藏着苦难与沧桑
用力量支撑起山门,看春去秋又回
铁佛寺在它身旁矗立了上千年
彼此守望,相互依存
风霜把生命刻进年轮
顽石将执着嵌入根须
守着古老的村落
听青泥河吟唱
长出泥土与根的思念
老树,以牛一样的坚韧
扛起世界,融入神灵
用一束光,照亮小镇
记录过往,记录变迁
它就成了村庄里“活着的碑”
20250928
之二、青泥河
你以水的执着
雕琢岁月的岩层
从云雾缠绕的山梁
切割出一道又一道的伤痕
过滤出露珠的晶莹
汇成溪流 汇成小河
聚散 冲撞 从未停歇
岸边的青泥护佑着河床
祖先为它取了一个漂亮的名字
——青泥河
这倔强的灵魂
撞碎山石的囚笼 拥着沙石
一路盘旋 朝着嘉陵江的方向 集结
从此,群山有了呼吸
村落长出藤蔓
生灵在林海里低语
云雾在山峰间蔓延
河岸上的村民 寻着根系繁衍
世世代代 成了绿水青山里的
画中人
20250928
之三、微雨飘过白水江镇
微雨朦胧
如同轻纱曼舞的云烟
山峰,舞动洁白的丝带
若隐若现 变幻莫测
醉人心田
白水江镇,没有白水河
拥着一脉嘉陵江水
一直向东流
群山环抱,绿树成荫
层峦叠嶂掩映着古栈道,直上青天
呼吸带露的馨香
陶醉成山林的画卷
青山不墨
万水无弦
天然卷轴
卷入蜀道难的诗篇
诗仙化作苍山里的一滴水
晶莹剔透,滋养童子的心田
唐诗在泥土里生根发芽
微雨,牵着一线缘
20250930
之四、断桥
大山深处,一座桥
印刻着一道沉默的裂痕
一半,是钢筋的骨骼
一半,是混凝土构架
前者,带着异域的风采
后者,凝结着本土的坚韧
人们叫它“断交桥”
一个戏谑的名字,却比任何教科书都更为沉重
那段被撕毁的盟约
横亘在断裂的中央
如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为这座桥,赋予了历史的教训
它是一部石刻的史书
用残缺,教会一个民族站立
当伸出的手被猛然抽回
我们才懂得,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断桥的警示,是淬火的锋芒
刺破了依赖的幻想
决策如山 脊梁挺立
缝合的,不仅是断桥
还有山河,还有骨气
苍穹之巅,更要铸就中国的长缨
今天,我们的东风,掠过星河
5G的脉搏,联通世界
蜀道上的那座断桥,已成为龙的图腾
时刻提醒——
山河可以无恙
但警钟必须长鸣
2025年10月2日
【备注:非常感谢青泥河小学高翔校长。是他给我提供的信息,让我从航天人的角度去看断桥。才完成了组诗之四《断桥》这一篇有点分量的诗歌。】
之五、一束光
作者:伏萍
青泥河小学,两棵古老的银杏树下
一张张脸庞,被晨曦照亮
童声,撞开李白的诗篇——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他们用稚嫩的呐喊
跌宕出,岁月的回响
我们捧来书籍,像捧着一扇扇窗
让山外的风,吹拂他们渴望的眉梢
他们举着小小的本子,追逐
像我们当年,追逐那束遥不可及的一束光
笔尖,在纸上落下星辰
不是签名,是点燃
愿这墨痕,渗入年轮
成为他们生命里,不灭的火种点亮
人,一旦追着光走
脚下,便会生出希望的路
总有一天,他们会像这银杏树
把根扎进土壤,让叶子伸展苍穹
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枚小小的太阳
吸纳光芒,也吐露芬芳
然后,结出饱满的果,奔向远方
回归,在更深的山谷里
把光,重新播撒
你看,那追逐的脚步
又一次响起——
他们,也活成了别人眼里的
一束光
【作者简介】:
伏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灞桥区诗词楹联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等。荣立航天事业三等功一次;评为“西安市学习之星”、西安市“社区好老师”等,入选2022年度全国中国妇联、《红旗》杂志社“巾帼书香传承人物”。1984年大学时开始在省市级报刊发表诗作,先后在《延河》《散文选刊》《天津文学》《中外文摘》《军工文化》《西安晚报》《诗刊》《诗家》《航天文艺》《人民日报》官网、《学习强国》《央广网》《新华网》《澎湃网》《世界诗人》等报刊网络发表文章,部分作品被国外译介。出版诗集《夏天的微笑》、《星空.脊梁》,散文集《生命的叶子》,国际宇航院院士《杨南生传》等,诗作《柳青》在CCTV2023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春晚(悉尼)展播;作品荣获中国诗歌春晚(西安)会场金凤凰诗歌奖、王维诗歌奖、白鹿文学奖、全国首届诗电影诗歌创作“金奖”、阿联酋迪拜﹒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艺术节“十佳作品奖”及中央企业“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朗诵简介】:
《断桥》诵读者:小小兰草。航天四院退休职工,航天四院文学协会会员、航天四院社区“同德书屋读书会”会员。一个沉醉于朗诵世界的追光者,喜欢朗读,朗诵,用语言语调铺展,让每一份表达都带有温度和力量,愿在朗诵中与每一个同频的人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