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之美
作者 杨艳秋
主播 汪玉丹
7月中旬,我和诗友一行6人到丽江游览观光学习。诗友真真是丽江本地人,就提前两天先到丽江,安排好我们的行程和食宿。
我们一行五人到达丽江火车站已是夜间12点多钟,真真老师已早早的在火车站等候接我们了。她是一位既睿智的贤妻良母,又像一位像不知疲倦的男子汉。亲自开车半小时左右把我们送到住宿酒店,安顿好已是零晨一点多钟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追随金沙江的浪声来到长江第一湾。沿途观赏美景,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下午返回丽江,清风诗社的社长陈杰、副社长王礼贵又带我们去白沙古镇观光,晚上逛了一圈古城,一天时间不知不觉中就这样过去了。
永胜三川的万亩荷塘,才是真正的灵魂震颤时刻。 车子刚停下来,打开车门,风裹挟着荷香扑面而来。那一望无际的万亩荷田,如碧色棋盘倾泻而下,呈现出青荷为砚,砚开一池盛夏的墨香。大大的荷叶像无数把翡翠伞盖撑开在天地间, 叶脉里流淌着永胜洞经的古老纹路。莲蓬低垂如佛首,蛙鸣自水底浮起,此起彼伏的浪声里,恍惚看见七仙女遗落的银簪化做蜻蜓,在红的、粉的荷花里点水成诗。摄影者们架起长枪短炮,却不知道自己早已成为画中人了,穿漂亮衣裙的姑娘倚着栈道微笑,各地来的旅游女郎们,留下自己的美好和思念,恰似星子落在人间。此情此景好像是紅楼梦里荣国府的后花园…
三川的稻田延绵成绿色的五线谱,老农的草帽是跳动的音符。那是大地铺就的绿地毯,每一株稻穗都擎着阳光酿造的甜蜜。
告别荷塘,我们的旅程向更西北处延伸,太阳还未跳出山尖尖,预定好的旅游车就来接我们去泸沽湖游览采风。一路要经过十八道弯,这时的永胜天上飘着簿簿的浮云,正是农民做早餐时间,隔着玻璃窗往山岰里望去,呈现出朦朦胧胧,炊烟袅袅升起,好像是海市蜃楼浑现。一路谈笑风生,赏途中美景,五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泸沽湖。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蓝天、白云,湖水清澈见底,还有几处凸显的小岛屿,游客撑着小舟可以把湖景收入眼帘。
更让人亮眼的是摩梭族的恋人摩梭桥上,那叫一个热闹,年轻男女欢快的披着婚沙留下不一样的向往与美好。
此地仍然保留着摩梭族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女性为主导负责家族财产继承与事务管理,强调女性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男性则承担保护家庭的责任。
从泸沽湖赶回丽江那天,我们订了当晚回昆明的高铁票,清风诗社的邓永福、王礼贵、陈杰等几位老师约我们晚餐,席间介绍他们的清风诗社,内容丰富多彩。三位诗社领导把清风诗社的厚重家底悉数相赠——著名诗人毛诗奇先生的《金色瀑布》在夕阳里流淌,邓副县长的砚台余墨未干。陈杰社长的诗歌和记实散文、王礼贵老师、真真老师的诗歌散文,以及能歌善舞、又能吟诗作赋诸多诗友……回望新城区的幢幢小楼,终于懂得:振兴乡村在这片土地上,本就是一场生态与文化的双重修行。
离开时,丽江将雪山絮语、荷塘月色、古城遗韵都塞进了我们的行囊。这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宠儿,用她的方式诠释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东方美学。未来某天,定当再回到这里,与文友们相约共饮一杯月亮酿成的梅子酒。
~~~~~~~~~~~~~~
作者 杨艳秋
主播 汪玉丹
*~*~*~*~*~*~*~*~*~
栏目编辑部
顾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杨振昆
编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真 真
主编 曹立萍
副主编 真 真
常驻作者
毛诗奇 欧之德 杨振昆 邵春生
周艳珍 真 真 杨艳秋 孙大虹
李文选 张家贵 苏建华 陈怀志
高春林 王礼贵 李敦伟 杨杭澄
曾玉龙 高国斌 姚顺忠 沈道明
龚太美 胡连勇 耿 良 陈吉生
段 锡 段飞虎 徐宽叙 陈 杰
周 密 陆廷荣 邵莉萍 刘 玲
蓝 鹰 邓耀泽 岳霞丽 曹立萍
李松祥 汤 林 李琼惠 毛秋实
焦玉琼 阿佤一枝花
常驻主播
邓耀泽 文 鹤 燕 子 赵 文
左莉明 一 萍 汪玉丹 刘 敏
秦 芳 杨艺琳 萧 沣 月满西楼
吉 晶 歌者常乐 祥云
本栏目是一个公益文学园地,欢迎文学爱好者投稿,投稿文章以诗词、散文、杂文、科普、故事、微小说、文艺评论等原创作品为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方向,不得涉及政治、宗教。拒绝低俗不雅文字,作者应对文章内容负责。本栏目为作者和主播提供公益休闲娱乐文艺平台,作者、主播、编辑均无稿费报酬。
若2个月后仍未发布的稿件作者可另行处理。
翰墨无食能养性 诗书非药可医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