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不渝
图文/司無缺 编辑/谦坤
我們都是感性的骷髏,
在你無邊的眼波,
生着愛戀的我;
在你無底的酒窩,
送頌痴痴的挽歌。
我們都是多情的骷髏,
在我空洞的頭顱,
深記曲中眼波;
在你易碎的胸膜,
偏是撲通的心顆。
記着你、記着我……
寫於2025年 10月初
《至死不渝》这首诗以极具张力的意象碰撞,构建出一幅凄美而深刻的爱情寓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一、核心意象:骷髅与情感的悖论
诗人以“感性的骷髅”这一矛盾修辞开篇,瞬间撕裂了传统爱情诗的柔美语境。骷髅本是死亡的符号,却被赋予“爱恋”“多情”的特质,这种反差既暗示爱情超越肉体的永恒性,又暗含对生命易逝的警醒。当眼波、酒窝这些鲜活的生命意象与骷髅并置时,更凸显出存在中美丽与虚无的永恒角力。
二、结构上的复调与变奏
全诗采用类民歌的复沓结构,但又在重复中暗藏递进。第一节“无边的眼波”与“无底的酒窝”构成温柔陷阱的隐喻,第二节“空洞的头颅”与“易碎的胸膜”则转向生命脆弱的昭示。从“生着爱恋”到“扑通的心颗”,情感在骷髅的框架中奇迹般跳动,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生命脉动。
三、语言艺术的矛盾统一
“痴痴的挽歌”是点睛之笔——挽歌本为哀悼死亡而唱,此处却成为痴情的颂歌。诗人将甜美的“酒窝”与死亡的“挽歌”嫁接,让“胸膜”的脆弱与“心颗”的跳动共存,这种语言上的悖论正是对“至死不渝”的终极诠释:爱在死亡的阴影下反而获得不朽。
四、末节的悬停与永恒
“记着你、记着我……”以省略号收束,如同逐渐消散的余音。这种留白既可能是两人世界坍塌前的最后执念,也可能是超越时空的永恒铭记。2025年的创作时间更赋予诗歌未来预言般的质感,让爱情在已知的死亡终点前绽放出决绝的光辉。
这首诗如同用白骨雕琢的玫瑰,在森然与绚烂之间找到了危险的平衡。司無缺以现代主义的冷峻笔触,重写了古典爱情誓言,让海枯石烂的承诺在骷髅的见证下获得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