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情未了》
唐增虎(山东)
博山的孝妇泉,还在替颜文姜续着那未了的情。千年前她躬身堵泉,不是只守一家烟火,是把“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从婆母床前的汤药,熬成了照彻华夏的光——这孝,从来不是狭隘的私念,是做人的根,是初心的源。
晨雾里,总能看见博山巷口的老周,一边给瘫痪的母亲擦身喂饭,一边听着手机里社区的防疫通知。等母亲睡稳,他揣上红袖章就往卡点走,寒风里登记信息、帮老人买菜,额角的汗凝了霜也不停。有人问他累不累,他总指着巷尾孝妇泉的方向笑:“文姜当年护一城,我守着娘,也守着街坊,不都是该做的?”巷子里的张婶更实在,每天先给公婆炖好药膳,再去小区做志愿者,帮邻里调解矛盾、照看留守儿童,她说:“对爹妈孝,是把日子过暖;对大伙好,是把情分传远,这不就是老辈人说的‘做人道理’?”
后来这情,顺着泉水流得远了。从敬亲孝老的本分,漫成了对家国的担当:是岗位上兢兢业业的“爱业”,是路见不平便仗义执言的勇气,是对弱者伸手相助的温暖。它教我们:守孝,是不忘父母恩;尽责,是不负社会托。就像颜文姜以己之力护一城安澜,我们也当遵纪守法、各尽所能,把见义勇为的刚、积德行善的柔,织成风清气正的家园锦。
风过孝妇祠,碑上的字迹仍清晰。那未了的,不只是颜文姜的故事,是代代人心里的使命——以孝为基,揣着家国情怀,扛着社会责任,让正能量照亮来路。不必说为国争光的宏愿,只需把“做人要正、行事要善”的道理,融进每一次爱岗敬业的坚守、每一回助人为乐的行动里。这情,浸在泉声里,飘在博山风里,更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血里,一程程传递,一辈辈延续,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