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共和国同龄
作者 吴玉梅
我的心,和祖国一起跳动,跳动!
作者简介
吴玉梅,网名,天涯孤旅。五十年代生人,插过队,下过乡,退休教师。酷爱文字,参加多个业余文学组织,小有建树,出版个人散文集《梅雨声声》,编撰教材多本多种。秋之韵文学社社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汉字研究会会员。
富有评论
生命年轮与家国史诗的同频共振
——评吴玉梅《我和共和国同龄》
作者富有
吴玉梅的《我和共和国同龄》以个体生命历程为经线,以国家发展轨迹为纬线,编织出一部跨越七十余载的家国史诗。诗人以"同龄者"的独特视角,将个人记忆嵌入民族集体记忆,在泰山之巅、南沙礁屿、荒漠雪域的时空转换中,完成了从历史见证者到精神传承者的身份蜕变,让诗歌成为丈量时代的生命标尺。
时空交织的家国叙事:从个体记忆到民族史诗
诗歌开篇以"梦游美国犹他州""神交古罗马"的异域想象起笔,通过余秋雨笔下的慕尼黑、威尼斯等文化符号的铺陈,构建起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参照系。但当"十月的日历"翻开,"火辣辣的大字骤然鲜红"的视觉冲击,瞬间将漂泊的精神锚定在祖国大地。这种"世界眼光"与"家国情怀"的张力,奠定了全诗既立足本土又胸怀天下的叙事格局。
诗人以泰山、南沙群岛、天山、青藏高原等地理坐标为支点,展开时空交错的记忆拼图:站在泰山残垣前,她听见"老祖宗泣泪的呼声",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的火光映照着历史伤痕;登上南沙珊瑚礁,"八百里秦川稻熟果艳"的丰收图景,与"瓜菜代"的饥饿记忆形成残酷对照;在天山荒漠,她看见"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的身影,又听见青藏铁路穿越雪域的轰鸣。这些场景并非零散的片段,而是通过"我和共和国一起走过"的生命线索,串联成一部具象化的新中国史。
身体在场的历史见证:苦难记忆与精神传承
作为共和国同龄者,诗人的身体成为历史的活化石。"夫妻俩穿一条棉裤""菜团子当主食"的细节,以物质匮乏时期的生存体验,具象化新中国初期的艰难;而"抗烈日,迎狂风"的劳作场景,与父辈们"身居荒漠""苦行僧"般的奉献,共同构成了一代人的精神图腾。这种"身体在场"的叙事,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抽象文字,而成为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
诗歌的情感高潮在于代际精神的传递:当诗人在讲台前讲述"草地、沼泽、雪峰","声音嘶哑"与"学生泪眼朦胧"的互动,完成了历史记忆的代际传承;"告诫后辈们居安思危"的呼告,则将个人记忆升华为民族的集体警觉。这种从"见证者"到"传承者"的身份转换,使诗歌超越了个人抒情,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意象系统的象征建构:自然景观与时代精神的互文
诗中的地理意象被赋予深厚的象征意义:泰山既是"脊梁",承载着民族尊严,其"残桓断壁"又铭刻着历史创伤;南沙群岛的"珊瑚礁"既是领土主权的象征,又见证着从"贫穷"到"丰收"的时代变迁;天山荒漠的"大漠孤烟"与青藏铁路的"隆隆轰鸣",则构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这些意象通过反复咏叹,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看了却是好心疼好心疼"的矛盾心理,既包含对先辈牺牲的痛惜,也暗含对国家崛起的自豪。
自然现象的拟人化书写更添诗意:"十月的秋风激起白山黑水的热情""莽莽林海齐刷刷举起神剑",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民族精神的外化;"一轮红日在东方升腾"的结尾意象,既呼应开篇的"十月日历",又以日出象征祖国的蓬勃生命力,让"我的心和祖国一起跳动"的抒情水到渠成。
语言风格的时代印记:从直白倾诉到诗意升华
诗歌语言兼具纪实性与抒情性:"瓜菜代""麻粳布""菜团子"等口语化表述,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发愤图强,自力更生"等标语式短句,还原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但诗人总能在直白倾诉中注入诗意,如"夫妻俩穿一条棉裤/没有暑热寒冷"以生存苦难中的相濡以沫,折射人性光辉;"捧一杯舒心醉人的奶茶/欢呼这条横跨高山的飞龙",则用民族风情的意象美化现代成就。
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回环模式:从全球视野回归家国情怀,历经历史苦难与建设成就的时空漫游,最终在泰山之巅与朝阳同升,完成"我与祖国同频共振"的主题升华。这种结构既符合生命历程的时间逻辑,又暗合国家发展的螺旋上升轨迹。
吴玉梅以"同龄者"的独特身份,在《我和共和国同龄》中实现了三重超越:超越个人记忆的私语化书写,将个体生命融入民族史诗;超越地域局限的本土叙事,在全球视野中定位家国情怀;超越时代隔阂的代际对话,让历史记忆在诗意传承中焕发新生。当诗人发出"我们一起继续长征"的呼告时,诗歌已不仅是一代人的生命独白,更成为激励后世的精神火炬,在历史的长河中照亮前行的方向。
作者简介
富有(付有),笔名富十月。男,汉族,吉林前郭人。1958年出生。农民诗人,作家,编剧,评论家。
著有诗集《心灵的颤音》《温总理印象记》《心语如歌文集》等。
系《世界诗歌联盟成员》《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员》(编号,0207)。现任《纤夫诗苑》中《名家名篇》栏目副主编。—— 个人传略已被《中华名人大典》《世界名人录》等百余部中外大型辞书收录。主要公开发表的作品有诗歌、小说、散文、故事、文艺评论等。部分作品被选入多种权威性选本发行于海内外。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吉林名人名企研修院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春泥
本期评审 沈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