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诗社
——雅安近代诗坛的璀璨明珠
曹正鹏
“三山诗社”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刘芦隐、曾缄、程康三位先生在四川雅安金凤寺内共同发起组建的民间诗社。该社代表了雅安近代诗坛的高水平创作。他们的作品,对于今日研习地方诗词者而言,具有一种既熟悉又亲切、贴近乡土的精神指引与启示意义。
诗社成员笔下的风物人情,多取材于雅安及周边地域。时至今日,诗中描绘的许多景象依然可寻。正如千古名句所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在空间恒常而时间流转的变与不变之中,诗歌成为锁住情感的独特载体。于历史、时空、人生这些永恒主题之下,诗词构成了最深沉的情感纽带。情感的皈依、灵魂的归宿,或许就在这格律平仄间,获得了永恒的寄托。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三山诗社,走进那一段真挚的情感时空。
一、诗人背景
刘芦隐(1894—1969):字湄村,江西永丰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小学时经老师介绍加入同盟会。1912年就读于南昌省立第一中学时,聆听孙中山先生演讲后主动拜谒,自此追随中山先生投身革命。曾担任美国旧金山《少年中国晨报》总编辑、中国国民党旧金山总支部总干事及驻加拿大总支部总干事。1918年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22年毕业。1923年回国参加国民党“一大”,任中央宣传部秘书。1929年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历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37年初,因受湖北省政府主席杨永泰被刺案牵连遭诬告被捕,判刑十年,先后羁押于南昌、武汉、成都、雅安。在雅安期间,得军阀刘文辉庇护,获相对自由。
曾缄(1892—1968):字圣言,四川叙永人。早年公费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17年毕业,为国学大师黄侃得意门生。才情卓绝,性情疏狂,有“黄门侍郎”之称。毕业后长期在川藏地区工作,历任四川乐至、什邡、江北、雅安县长,西康省临时参议会秘书长、蒙藏委员会委员,后任四川大学教授。与谢无量、程千帆等名流交游唱和,被尊为“蜀学宿儒”,“茂于文术,蜀中无出其右者”。在藏区工作期间,广泛接触仓央嘉措文献及流传情歌,深受感动。1929年,他借鉴于道泉译本,将仓央嘉措情歌润色译为七言诗66首,文采斐然,成为公认成就最高的汉译本。
程康(1889—1965):字穆庵,号木雁。毕业于法政专门学堂,承袭家学,诗书造诣俱深。幼年随叔父程颂万学习,后由叔父引荐,拜晚清经学大家王闿运高足、著名诗人书画家顾印愚为师。顾印愚(1855—1913),字印伯,四川华阳(今成都双流)人,为张之洞入室弟子。1911年武昌起义,顾印愚被困军中,程康欲冒险赴武昌接应,顾印愚以家事相托,坚拒离营。1913年顾印愚于北京逝世,程康千里扶柩归葬,并搜集整理其遗稿,编订《成都顾先生诗集》十卷。其子程千帆(著名古典文学教授)曾追忆父亲:“先君以寒士旅食名都,无锱铢之产……其为师刊遗集,为友营归殡,盖好义之性,禀之于天,事所当为,初不计其成败,百方筹措,而卒底于成。”
二、诗社由来
抗战爆发后,程康为避战火,寓居雅安近十年。期间结识时任雅安县长的曾缄及被软禁于此的刘芦隐。三人因诗词造诣相契,志趣相投,常于金凤寺聚会论诗酬唱。
“三山”之名,据曾缄自述:“往在雅安,刘湄村、程木雁二君与余唱和,刘好王半山,程好陈后山,余雅重眉山苏长公,因目唱和诗曰《三山雅集》。”意指三人皆推崇宋诗,且各自最敬仰的诗人——王安石(号半山)、苏轼(号东坡,蜀眉州人,亦称苏眉山)、陈师道(号后山)——其雅号均含“山”字,故将唱和诗集定名为“三山雅集”。
金凤寺与近代文坛渊源颇深。著名学者黄侃之父黄云鹄曾任雅州(雅安)太守,在任时尤爱金凤寺,常与寺僧酬唱,以致被人参奏“流连金凤”贻误公务。上峰不解“金凤”乃寺名,误以为太守狎妓,黄云鹄几遭严惩。此事后成文坛掌故。曾缄曾有诗调侃此事:
金凤寺作
江上幽寻此处佳,祇园花木费安排。
留连金凤惊天听,竟认神丛作馆娃。
因黄侃早年执教北大,晚年讲学中央大学,曾缄与程康之子程千帆除父辈交谊外,尚有同门之谊(曾缄为黄侃早期弟子,程千帆为后期弟子)。1939年,程千帆任职于西康省建设厅(康定),年底失业后曾逗留雅安。1939年8月至1941年初,其夫人沈祖棻两度在雅安养病,期间程千帆往返雅安,亦有诗作。
三、诗人作品
三山诗社成员诗作各有千秋。
曾缄译仓央嘉措情歌:其译作被公认为现行汉译本中艺术成就最高者,金句迭出,传唱极广。如:
其二十四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其六十六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此外,其译诗亦擅于数首联缀,营造情境,抒发言外之情:
其三
明知宝物得来难,在手何曾作宝看。
直到一朝遗失后,每思奇痛彻心肝。
其四
深怜密爱誓终身,忽抱瑟琶向别人。
自理愁肠磨病骨,为卿憔悴欲成尘。
其五
盗过佳人便失踪,求神问卜冀重逢。
思量昔日天真处,只有依稀一梦中。
曾缄诗选:
(读黄祥云先生揽辉亭记有感。黄祥云即黄云鹄,季刚师黄侃之父,曾出守雅州,常游此寺。时蜚语谓其“流连金凤”,上峰误以“金凤”为艳名疑其狎妓,经辩白方得澄清。)
吾师先德重深山,往日风流那再攀。
五马不来金凤悄,一僧无住木鱼间。
荒亭碑堕羊公泪,坏殿尘凋佛祖颜。
忍俊蛾眉被谣诼,几曾舞袖梦弓弯。
观湄村城上放雉
高城解缚纵文禽,一反安仁射雉心。
微体不劳登鼎俎,余生应可老山林。
许身契稷君无忝,回首东南陆已沉。
得放雪衣虽快事,贼中闻有二毛擒。
程康诗选:
九日呈曾使君
逢辰每倦登临兴,如此江山恨有加。
四海几人搔白发,三年九日负黄花。
肯虚左席迟嘉客,遥慨中原起暮笳。
何预吾侪争忍赋,愁根向使泪生芽。
感事
高明一代海藏楼,晚节千秋质九幽。
壮语救亡臣有策,终身为虏我何尤。
宁将治乱酬孤注,未必行藏不赘旒。
谁识南台起长夜,陆沉早已忘神州。
刘芦隐诗选:
九日呈穆庵慎言两同好
峻屏罗列夕阳明,佳节欣逢盏共倾。
吟到霜花悲岁晚,饱经世难讶身轻。
山归农蹻云从宿,峡吐江流雾有声。
顾我题糕惭手窘,凭君阙鼎嗅香清。
昆仑
昆仑一脉出祁连,古雪嵌空照大千。
五岳东驰青控海,层城西峙皓擎天。
云瞻玉阙朝群帝,日抱琼楼驻众仙。
好倚高寒笑人世,沸将铁血铸山川。
次韵雪山答曾二
谁言山积玉龙膏,应念仙姬擘絮缫。
银界庄严千嶂净,琼楼错落五城高。
标凝太始犹昂鹤,根冻虚无不诗鳌。
欲溯河源通雪海,乘槎直泛九天涛。
拔地高涵二曜光,屏藩天柱列银墙。
娲皇炼石层层玉,姹女凌波步步霜。
九面莲开仙掌白,重霄殿拱水精凉。
遥知忍冻沉吟处,迳欲追踪刘阮行。
四、诗人结局
刘芦隐:1950年春返回成都定居。1951年起,先后受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曾缄:1968年10月24日,在一次批斗会后不幸罹难。
程康:1950年离开雅安,定居武汉直至逝世。此后因历史环境变迁,其个人诗歌创作的高峰期结束,鲜有新作问世。
五、总结:
平台编辑:李菁菁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KSiffaDnZFZ_nu6yAYJ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