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亳州:寻味曹操与药都的烟火人间
作者:孙培棠
青砖黛瓦间,中药的香气与千年历史交织——在这座皖北小城里,我找到了最接地气的穿越。
未到亳州,先识其名。“亳”字常被误读为“毫”,虽少了一笔,却多了整整一座城的底蕴。这座离我家仅二百公里的城市,不仅是曹操的故里,更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国庆期间,我与家人选择了这里,避开了人山人海的热门景点,意外邂逅了一场充满烟火气与文化味的旅程。
地下长城,触摸曹操的军事智慧
走进曹操地下运兵道,一股凉意扑面而来。这条始建于东汉末年的地下军事战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目前已发现长达近八千米,被誉为“地下长城”。
我弯腰前行,仔细观察这些一千八百年前的军事智慧。地道内大小不一、宽窄不等的设计,处处彰显着古人的匠心。特别是那“绊腿板槽”,若是陌生者闯入,必定举步维艰。同行的孩子兴奋地指着墙上的痕迹:“曹操是不是就从这里走过?”
在运兵道景区,我们还欣赏了《魏王的宴》、《消失的曹操》等沉浸剧表演。演员们身着汉服,在声光电的配合下,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尤其是《老曹的运兵道》,通过两名小兵的低语,揭开了地道背后的军事智慧,让人仿佛听见了历史最真实的呼吸。
药都漫步,呼吸千年的草木精华
来到亳州,不能不感受其作为“中华药都”的魅力。亳州是我国四大“药都”之一,华佗与中药文化是这座城市的另一张名片。
走进华祖庵,这里是祭祀神医华佗的庙堂。庵内古朴静谧,不仅有山门、大殿、元化草堂等建筑,还设有中医药博物馆。在益寿轩,我们模仿当地人,给自己开了个“情绪处方”——“焦虑→多晒太阳+五禽戏”,虽是玩笑,却暗合了亳州人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
华佗广场上,晨练的人们正练习着五禽戏。一位锻炼的老人告诉我:“虎、鹿、熊、猿、鸟,五禽戏传承了上千年,是华佗留下的健身法宝。”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琳琅满目的药材让人目不暇接。亳芍、亳菊、亳桑皮等本地药材,更是品质优良的代表。
舌尖亳州,从药膳到小吃的味蕾之旅
清晨的亳州,是从一只牛肉馍开始的。循着香味,我们找到了谯城区一家祖传牛肉馍摊点。只见店主双手在平底锅上飞旋,牛肉馍已熥得双面金黄。两把大刀抄起来,往案板上一甩,啪——焦酥的表皮已让人垂涎欲滴。
轻轻咬下油亮的外壳,内里的黄牛肉馅与粉丝鲜嫩而不油腻,入口的脆响是吃货的极致乐趣。这牛肉馍,据说还与曹操有关。相传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回到亳州,偶然闻到扑鼻香味,循着气味找到了牛肉馍,从此这种小吃便开始流行起来。
午餐时分,我们走进了药膳食补餐厅。亳州作为“药膳之都”,将中药融入食材烹饪,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华祖焖鸭是必点的招牌菜,取当地红嘴番鸭,佐以十六味中药,大火焖烧,小火收汁。出锅后的焖鸭表皮光泽明亮,鲜香可口,其肉细嫩,酥而不烂。相传这道菜源于华佗外出行医时,用中药焖鸭治愈患病孩童的故事。
华佗十全汤则精选鸡腰、虾仁等主料,与人参、芡实、黄精、红枣等细火慢炖。汤汁保留了食材本真味道的同时,又有几分回甘,汤的鲜美与药材的醇厚相互渗透,足以唤醒老饕的味蕾。
傍晚的老街,油酥烧饼的香气诱人。这烧饼已有150多年历史,选用上等精白面粉和猪板膘油,佐以食盐、大葱、麻油、芝麻等上等佐料。制作时,饼坯要拉得长、擀得薄,馅要抹得均匀、适度。烤出来的饼外酥里嫩,一口咬下去满口香酥,让人回味无穷。
干扣面也相当地道,鲜嫩的豆芽,配上蒜汁、醋、香油等佐料,简单却开胃。
花海寻幽,自然与人文的交响
华佗百草园是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的核心项目。园内有一座名为“鹿鸣山”的土山丘,名字源于曹操《短歌行》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时值秋季,园内万寿菊、孔雀草、马鞭草等花开正盛。站在玻璃观景栈道上,俯瞰这片药都花海,感受着亳州将中医药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
夜幕降临,我们漫步在北关历史街区。青砖灰瓦的民居旁,老药铺门楣上“岐黄正脉”的匾额已泛黄,却依然诉说着千年的传承。晾晒药材的竹匾在巷弄间铺开斑斓色彩,当归、白芍、亳菊在月光下静静舒展。
其他景点的惊鸿一瞥
花戏楼的精雕细琢
花戏楼又称山陕会馆,大关帝庙,是明清时期山西、陕西商人聚会的地方。这里的木雕和砖雕精美绝伦,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花戏楼有“三绝”:正门前的两根旗杆、花戏楼的木雕和山门。站在这里,不禁想象当年商贾云集、看戏喝茶的热闹场景。
亳州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历史遗迹,更在于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药香、萦绕在舌尖的味道、流淌在街巷里的生活气息。这是一座可以慢慢走、细细品的城市,一座让人想再回来的城市。
作者 简介
孙培棠(曾用名:大海滩、许旭),徐州市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
《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文学爱好者。在乡镇担任通讯员时期,先后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铜山报》及省、市、县电台发表稿件500余篇。退休后重拾文学创作,已出版:
文集《人生交响曲》(30万字)
散文集《百花飘香》(25万字)
长篇小说《乡村风情》(27万字)
主要获奖作品:
报告文学《大美徐州》(一部家乡文化的壮丽史诗)荣获2024当代作家年度文学奖一等奖。
散文《放歌磨盘山》获“翰墨流芳杯”全国文学原创大赛三等奖。
《愿做党需要的那颗螺丝钉》在“喜迎二十大,初心不改”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文学作品在中共徐州市机关工委“见证精彩、时代印记——喜迎二十大”文学、摄影征文中荣获优秀奖。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