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 祠 文 化 泉 明 珠 落 其 间
文/刘孟领
太行泉城美丽邢台,自古就有“遍地甘露溢,泉涌百穴成泉群”的历史泉文化,这是具有3500年建城史古城的生动写照。通过邢台市襄都区东汪镇前晋祠村南的几个名泉,便可窥见一斑。
这里的月亮泉、明沙泉,以及该村土地上的鸳水公园中的鸳鸯泉、狗头泉、黑龙泉、银沙泉、瓦罐泉、听荷泉等,均属于邢台市“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范围之中。前晋祠村地域内的名泉,占了全市十六泉的一半。这颗颗明珠,散落在太行泉城东南部,熠熠生辉,闪闪发光。
月亮泉,传颂爱情篇。
在“晋祠文化园”内、“春秋故地”大牌坊北面,就是月亮泉。前晋祠村支书贾春雷同志告诉我们,这个北面直线,南面是弧线,好像月亮型的“狮子流水”,600多年来,一直喷涌而出,池子罐不满也溢不出,掬一捧甘甜可口。你看那明代的狮子头,你看那明代的灰色大砖,你看那狮子口流出的泉水,闪闪发光,池子水面像银白色的月亮,人称“月亮泉”,很是可爱。它不愧是太行泉城、美丽邢台的闪光亮点,不愧为“华北历史第一城”十六名泉的光彩明珠,不愧为游览邢台的网红打卡地。
月亮泉的爱情故事,当地人都知道,千百年来一直传诵。
当时,村民生活用水很是困难,只能靠村外的一口老井供应。挑水路远不说,遇上干旱的年头,因为一桶水,甚至也有打起架来的。
这一天,村里来了个衣衫破烂的老乞丐,挨家挨户要水喝。村民由于吃水困难,便不耐烦的把这个老头赶出家门。可甄春生心眼儿好,把他让进家门,双手举起满满的一碗水递给他,还让他吃菜吃饭。老头儿吃饱喝足后,便从怀里掏出个古朴典雅的拐杖递给春生,说:“你们村外井边的石头下藏有秘密,你用拐杖挖地三尺,准有惊喜。”说罢,转身不见了这个讨饭老头儿。
果不其然,三尺深处挖出一股清泉,咕嘟咕嘟往上冒,尝了尝,挺甜,水量也挺大。惊人的消息,轰动了村民,大伙儿围拢过来,拉住甄春生的手,抬起他转圈喝彩。转眼间,这口井竟然变成了北面直、别处拐弯的形状,型像月亮,人们就叫它“月亮泉”。
大地主刘霸天,一心想霸占月亮泉。趁夜晚,他带着扛活的来到井边,想把井圈到自己家的院子里。就在他们动手搬动石头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个巨大的黑影,从井里呼地一流火光窜出,吓的刘霸天落荒而逃。从那以后,再没人敢打这“月亮泉”的主意了。
后来天旱无雨,别的井都干了,惟有月亮泉的水,依然不断喷涌。村民们都说,这是上天派来神仙拯救他们的。为了感谢神仙,大家动手,在月亮泉边修建了“晋祠庙”,供奉老天,祈求平安。
甄春生善行得到月亮泉的消息,不胫而走,都夸这位年轻人有出息。耳濡目染甄春生心眼儿好,邻村的一个姑娘产生了爱慕之心。二位三来两往,感情越来越深,邻居贾大爷见此情此景,主动中间搭桥,成全了这门婚姻。甄春生一家,美满幸福,儿女双全。儿子后来成了有名的秀才,女儿嫁给了当地的富家,其乐融融。大家都说好人有好报!从那以后,月亮泉名声远扬,不仅成了当地的水源命脉,还承载着数不清的美好期许与动人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大家感慨月亮泉,夸奖月亮泉,传送月亮泉,怪不得大明朝的顺德府(今邢台市)知府李攀龙对月亮泉赞不绝口:“晋祠水乡遍地泉,柳青苇绿百鸟欢。月池井水如碧玉,饮似琼浆润心田。”
明沙泉,相伴蟠桃园。
明沙泉 与月亮泉隔路相对,就在百泉大道南侧。两处泉眼,一路之隔。
明沙泉眼的南墙上,嵌刻着——“明沙涌处泉韵悠,水润邢襄千古流。”哗哗泉水日夜流淌。它清澈得如同婴儿纯净的眼眸,水底的每一颗石子、每一片落叶都清晰可见,泉水在石缝间窜出,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像是在吟唱着一首古老而又动听的歌谣,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说话间,一位骑电三轮的妇女,停车在路边,来池边用塑料桶接水。我顺便帮她提水,她高兴地夸这泉水可甜了。她说,村民们常来这里提水回家备用。她还说,这大公路下边压着好多泉眼呢。以前,这里的芦苇老多了,人们用它编席卖,成了当地的一大收入。
离开泉池,拾级西上,向前走10多米处便是“蟠桃采摘园”。这里错季种植了20多亩的蟠桃、毛桃等十余个品种水果,供游人自由采摘。另外两个大棚种植草莓、蓝莓等,可满足游客多样摘果需求。
明沙泉食府,就在蟠桃园东侧。干净漂亮的食府大院,为游人提供食餐方便。如果想品尝邢台的美食,一定让你高兴,吃得满意,经济实惠,对景点留下难忘的美好时光。
鸳鸯泉,靓丽其公园。
从明沙泉出发,顺百泉大道往东走三四百来,路南就是鸳鸯泉,它位于百泉鸳水公园中。
从听荷泉向南漫步,不远,鸳鸯泉就出现在眼前。走在通往鸳鸯泉的鸳鸯桥上,身处南鸳鸯泉和北鸳鸯泉之间,眼前碧草如茵,玫瑰花点缀,情侣们争相拍照打卡。因为鸳鸯泉的两泉仿佛心形,象征着爱情,寄托着人们对浪漫爱情和吉祥生活的美好追求。盛夏时节,南北两泉的水面上,漂亮的荷花片片,或浅粉,或深粉,花色相间。泉边的凉亭古色古香,沿岸点缀的黄色和红色的玫瑰、紫色香草,让整个鸳鸯景点充满了浓浓的浪漫气息。尤其那五彩缤纷的荷花,有玫瑰红、光岳楼、北国之春等十几个品种,赤橙黄绿青蓝紫,灵动娇美随风摇。
这正是——
砖铺步道水岸新,
廊架亭台相映衬。
鸳桥架起红娘线,
心形泉眼融人文。
狗头泉,碧水翡翠般。
鸳水之畔,狗头泉滢滢碧水,深邃而温暖,在阳光下折射出翡翠般的光芒,似一副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处处晕染着自然的诗意与匠心独运的构思,成为镶嵌于太行泉城的一颗璀璨明珠,湖水中蕴藏着一泉百眼的奇观。
明代的狗头泉浇花往事,化作今日湖心岛的灵犬望月。明万历年间,牛尾河北岸的孟太监,经皇帝恩准,从武家庄水闸前开头,修了一条长长的浇花水沟。于是,称它叫沟头泉。后来,“沟头泉”被人们误写为“狗头泉”。从而,约定成俗,就叫开了狗头泉。
狗头泉,烟波蒸腾,雾霭蒙蒙,云气飘渺,鸟蝶飞嗡,湖中水草,斑斓茂盛,像一条条翠绿的绸带,轻盈悠闲地飘荡。
当地老年人,现在还说,当时这里临风摇曳的芦苇荡,逗人喜爱。那里的编席作坊,家家都做,像秋天的菊花一样,四处开放。
近年来,邢台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大力修复水生态,呈现出百泉复涌美丽景象。现在,狗头泉最惹人喜欢的当数倒影——湖水澄澈,游鱼跳虾,走兽飞禽,油菜海花,祥和村庄,高楼大厦,构成一幅幅春日胜景。
正所谓——
[狗]头泉眼波光粼,
[头]角峥嵘造福民。
[水]乳交融映蓝天,
[海]阔天空催奋进。
黑龙泉,弹奏清悦旋。
位于百泉鸳水公园的黑龙泉,积水成潭,“深不可测,世代有龙潜焉。”这里的大潭、小潭、井潭和小妮儿潭,潭水喷涌出亮晶晶的珠玑,荡起圈圈涟漪,像知音的琴弦,弹奏着清脆悦耳的旋律。
这里的苍鹭、白鹭、翠鸟,舞姿优美;这里的黄鹂、斑鸠、苇莺,叫声动人;这里的碧蓝如茵,稻花飘香,鱼虾争游,上下翻覆;这里的树木倒映,安详静谧,勃勃机生;这里摇曳的芦穗,似涉水而来的淑女,翩翩起舞。
曾经的黑龙潭、真武庙、龙兴寺、龙王庙,一个隐藏于尘世喧嚣之外的秘境,蕴含着无尽的故事与传奇。黑龙借海水的爱情故事,1700年来,代代相传。
话说公元320年,邢襄大地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冬无雪,春没雨,大地龟裂,那太阳悬在天空,火辣辣地向外散发着火气。靠天吃饭的农民,没办法,树皮草根,皆为果腹之食;污水残羹,亦作续命之浆。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皇帝石勒,急得抓耳挠腮。面对火烧赤日,看着庄稼枯焦,心里为百姓着急,于是命他手下的大和尚佛图澄想法解灾。佛图澄率文武官员跪在龙王寺前烧香祷告,企图得到老天的恩赐;同时,大和尚动员百泉鸳水公园内的黑龙,让他通过这里连着东海的洞穴,到东海那里找东海龙王借水。黑龙心眼儿好,见到东海龙王,如实禀报后赵国的大早灾情,并把后赵皇帝的许愿——“解了旱情盖龙王庙,永世供奉。”东海龙王看到黑龙诚实,听到皇帝许愿,也知道这里是个土地肥沃的好地方,于是把东海的水借给了黑龙。黑龙潭这个地方,立刻涌出了大量的泉水,一窜多高。说时迟,那时快,霎时间,邢台天空乌云密布,风捅乌云,金蛇礼舞,炸雷破空,骤雨倾盆,冰雹狂砸,树木杂草,枝断叶碎,残坠遍野,池翻浪涌,一时间晴霭蔽空,天水一体似墨浓,旱灾解除了。
得知后赵汉情解除了,黑龙千恩万谢东海龙王:“龙王万岁,万万岁!……”东海龙王一看黑龙“小伙儿”挺实在,邢台这个地方挺好,就产生了想把女儿许配给黑龙的意念。当黑龙要走的时候,东海龙王叫他:“黑龙莫走,把我女儿带走,回家过日子吧。”黑龙推迟不过,就和龙王的女儿来到了邢台黑龙潭这个地方过起了日子。
后来人们把黑龙潭这里的深不见底的“大泉”叫做“黑龙泉”,并在黑龙泉的东北侧盖了龙王庙。每逢农历六月十八大会,人们前来礼拜龙王,请求保佑国泰民安。黑龙泉不仅给邢台带来了好事,人们用水养饲鱼虾,人们用水种植五谷杂粮,这里成了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不仅如此,黑龙泉更为百姓送来了“金不换”的苇丛。这里的家家户户收割芦苇,编制苇席,送到外地换钱,人们都富了起来。
银沙泉,擦银清水翻。
有首诗歌形容这里的涌泉带出的沙子,可是擦拭银器的天然珍品。
“[银]花火树光闪金,
[沙]擦银燕不留痕。
[泻]倒天河邢沉淀,
[水]秀山青泉浪滚。”
当年,人们用“银沙泉”的沙,打磨银子器物,漂亮极了。经擦磨过的银器,拿到顺德府(今邢台)好南关可以卖个好价钱呢。泉沙的源头,隐藏于亿万年岩石缝隙中,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扶摸好南关的银器铺子,才如此繁星点点,才如此招人热爱,才如此散发迷人的光亮!
瓦罐泉,水泡近自然。
泉眼形似瓦罐,当地百姓又纷纷用瓦罐前来淘水,泉水旁到处是陶罐的碎片。因此,他的名字便不胫而走。 一串串小水泡,一左一右的摇摆,然后低头望着自己的脚尖,显得有点羞怯。
瓦罐泉,就在鸳水公园的西侧。从它的意向中,分明能读得出它饱经沧桑:天垄上,割草的孩子们的笑声仍在回荡;大树下,老先生拉着二胡,声音悠扬,充满了无尽的牵挂;小路上,乡亲们手牵着手,慢步交谈,悠闲自得。
看着瓦罐泉的造型,看着瓦罐泉的水涌,看着游客的笑容,写下这——
口小时时闻玉琴,
肚大处处传喜汛。
风光无限正华茂,
琼浆有志影难寻。
武家庄泉,也流淌在百泉鸳水公园里。它的性格、风貌、面容,概括起来就是——武威不屈。
[武]兼文秉情脉深,
[威]风八面水韵粼。
[不]期而遇盈自流,
[屈]指可数泉乐音。
最初,五户人家如五粒朴实的种子,依泉而落,起名“五家庄”。“五”在水的低语里,悄悄的变为“武”。这泉宛若神佑一般,预示着不竭生机的存在。
后来,岁月在都市的眼神里失去湿润,泉水在时代喧嚣中渐渐哑去,大地好像沉疴不起。时间的车轮转到2021年,武家庄率先苏醒,百泉群泉也次第应答,邢台的猴头重新湿润,继续唱一支关于复苏的歌谣。
听荷泉,荷香缀巧点。
[听]目视耳水情深,
[荷]香四溢唱古今。
[观]大为蔚石缝里,
[泉]涌三层池中心。
在三里五里之外,风都能听见荷叶抚摸荷花的声音;淅淅沥沥的细雨中,人能听到荷花轻轻的绽放,花蕾里盛满想念;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出,倾泻在河床上,发出汩汨的水流声,植草争长,荷花摇摆。独有的韵律,颂赞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勃勃生机!
晋祠文化园串起的个个名泉,抛玉撒银,熠熠生辉。它们像大地的眼睛,呼闪呼闪,清澈而明亮;它们像一朵朵的水仙花,奇妙有趣,变幻无穷;它们也像欢快优雅的小精灵,不管人世沧桑,不论世事变迁,总在不停地歌唱,给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增添了无限力量。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
联系电话:1536993375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