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学主编:何基础 风采
❤️都市头条《江南文学》第1247期隆重推介何基础主编的一篇文章:《我对这副对联的初浅赏析》
❤️我对这副对联的初浅赏析;
〇 何基础
上联:
几处笙歌留朗月,(韦 攀)
下联:
千家备酒拜仙神。(何基础)
❤️❤️❤️
❤️上联“几处笙歌留朗月”(作者:韦 攀)与下联“千家备酒拜仙神”(作者:何基础)共同构成了一幅中秋民俗画卷,我试从以下角度赏析:请各位老师指导!
1、❤️意象对照与空间张力
上联“几处笙歌”以稀疏的人文活动(笙歌)与自然意象(朗月)形成动静结合,突出月夜清雅。
下联“千家备酒”则通过群体性场景(千家)与祭祀行为(拜仙神)展现节庆的隆重,形成由“疏”到“密”的空间递进。
“留朗月”与“拜仙神”暗含天人互动:前者是人对自然的审美观照,后者体现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二者互补构成完整的中秋文化内涵。
2、❤️词性对仗与节奏韵律
数量词“几处”对“千家”,名词“笙歌”对“备酒”,动词“留”对“拜”,宾语“朗月”对“仙神”,结构工整且平仄相协(上联仄起,下联平收)。
“留”字拟人化赋予月光温情,“拜”字则强化仪式感,一动一静间体现节日氛围的层次性。
3、❤️文化意蕴的延伸
下联“拜仙神”暗指中秋祭月传统,与上联的世俗欢庆(笙歌)共同反映“敬天娱人”的双重主题。相较常见下联“万家灯火共良宵”的团圆意象,此联更突出民俗信仰的独特性。
“备酒”呼应中秋饮桂花酒的习俗,而“仙神”或隐喻月宫嫦娥,使对联兼具神话色彩与生活气息。
言无不尽,望各位老师指导!
2025、10、2。
❤️❤️❤️
主编:梦系山河
组稿:雪花飘飘
图片:来自网络
2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