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首日橘子洲:
秋阳映红碑,童声诵出少年魂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国庆之日,橘子洲头红旗漫卷,江风拂过旗面,猎猎声响混着远处游船的鸣笛,与“山水洲城”的景致相映成趣。这片被誉为“不沉的航空母舰”的江心洲,因青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名震天下,成了独一无二的精神地标。
地铁口排起长队,人行道上游人接踵摩肩,沿线风光里满是攒动人群。橘林桂树间,观光小火车缓缓穿行,铁轨声混着孩童笑,风里还飘着未散尽的桂香,成了节日鲜活的背景音。洲头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前,更是人山人海——32米高的“永定红”花岗岩雕像目光坚毅,衣角似迎着江风微微扬起,游人或踮脚调整手机角度,或举着小红旗贴近碑座,想把伟人风华与身后红旗、江景一同框进镜头,快门声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敬意。
顺着人流往洲心走,很快见诗词碑立在橘林旁。秋阳晒在肩头暖融融的,毛泽东手书的“橘子洲头”鎏金大字愈发熠熠生辉;背面《沁园春·长沙》的狂草,如龙蛇奋舞般跃然石上。下意识伸手轻触碑面,指尖掠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刻痕,一丝凉意从指腹蔓延开,恰与诗中滚烫意境、肩头暖阳形成奇妙对照。身旁传来稚嫩童声,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拽着妈妈手,指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念得认真,念到“鱼翔浅底”时,还俏皮地把手掌弯成游鱼的模样,小幅度左右摆动,让百年前青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叩问,在孩童的诵读与灵动手势里,有了鲜活的新回响。
喧嚣在此刻似被滤去几分,江风裹着橘叶的清香掠过耳畔,诗中蓬勃气势与胸装天下的豪情穿透时光,让每一位驻足者肃然起敬。原来这片土地的精神密码从不是静止文字,而是藏在指尖的微凉、肩头的暖阳里,藏在孩童的诵读与游鱼手势中,藏在游人踮脚定格的镜头里,藏在江风拂过的每一寸洲土上。那稚嫩的声音、灵动的手势,正和这国庆暖阳、浩荡江风一起,让这份精神密码在新一代心里悄悄扎根,在岁月里鲜活生长。
2025年10月1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