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抒情随笔
《秋凉心暖:岁月深处的回响》
作者:杨奇逢
昨夜起风了,梧桐叶在窗前打了个旋儿,带着夏末最后一点温热投向大地。忽然想起那句“一夜凉风起,人间又一秋”,时间总是这样,以相同的步调走过四季,却在每个人身上留下不同的年轮。
一
年轻时总把年龄当资本,后来才懂得,日历会翻页,皱纹会生长,但心态能永远停在春天的溪畔。见过二十岁就暮气沉沉的灵魂,也遇过八十岁仍眼中有光的老人,终于明白:日子过的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质量。这世上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境——那种在柴米油盐里仍能听见诗歌的心境。
二
生活确实不简单,但我们可以选择简单过。就像秋日的天空,删繁就简后更显辽阔。曾经追逐的繁华,终将沉淀为窗前的灯火;曾经纠结的得失,终会化作茶余的闲谈。人到中年方才顿悟:我们争不过晨曦晚霞,跑不过钟表指针,唯一能做的,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迎接每个日出日落。
有个道理明白得太晚——当你真正活明白时,青春早已撤席。时间像个技艺高超的窃贼,偷走棱角时你浑然不觉,盗走青春后留你在原地怅然。曾经的笑是心底开出的花,后来的笑成了社交面具,这其间的距离,隔着一整个成长。
三
翻阅人生这本仓促的书,总见太多“来不及”:来不及说的抱歉,来不及握的双手,来不及转身的拥抱。一眨眼晨昏交替,一回头年华流转,一转身山河已秋。那些说好再见的人,往往消散在茫茫人海;那些以为永久的景致,早已换了人间春秋。
但岁月教会我们:开始让人舒服的或许是妙语连珠,长久让人安心的必定是根植于心的善良。生活从来不是零和博弈,而是相互成就的温暖道场。正如古话所说:“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最终让我们在秋霜满肩时依然从容的,正是这些看似朴素却恒久的东西。
四
凉风又起时,我站在窗前看落叶翩跹。它们离开枝头的姿态如此从容,因为深知道这是奔赴另一场新生。岁月以相同的方式经过每个人,有人走出繁花似锦,有人走出疏影横斜,都是独一无二的足迹。
愿我们在这个秋天,与想要的自己不期而遇。不必求所有日子都泛着金光,只愿每个清晨醒来,都能怀揣着对生活的热望。当斜阳把影子拉得老长,我们依然能对着时光说:你看,我以真心渡红尘,虽非少年,犹是少年。
(完)
2025年10月金秋于贵阳
作者简介
杨奇逢(1963年7月生),籍贯四川岳池,生于贵州贵阳。早年先后就读于流长小学、流长中学、息烽中学;后毕业于安顺师专数学系,并取得贵州省委党校国民经济本科学历及南开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1981年起在息烽县多所中学任教,1984年进入水城钢铁厂(集团)工作直至退休,历任培训科长、宣传部副部长等职,从事教育、宣传及文秘相关工作。长期担任《水钢报》特约记者及多家媒体通讯员,发表多类体裁文章及经济政工论文,屡获省级、市级奖项。2022年获中国桥牌协会三星俱乐部大师称号。
(图文供稿:杨奇逢)
《赣雩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