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又称“全真派”,是与正一道并立为道教两大派别。于金代由王重阳创立,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奉《道德经》、《清静经》、《孝经》、《心经》、《全真立教十五论》等为主要经典。
全真教创立于金大定年间。由于正一道注重符录而轻视修炼,部分方士注重黄白烧炼的金丹之术,而清修派隐遁修炼又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王重阳设立全真道堂,并以清修派为主体,部分吸取正一道的做法和儒家思想及一些形式,并规定凡入道堂者即为全真道士。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全真派遂逐渐形成。
宋金交战期间,王重阳率领教中道士奋起抗金,继续秉持本教教旨行侠仗义、救苦恤贫。使得全真教在江湖中站稳脚步,名气越来越响,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全真教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里出现的道教门派。由于小说的原因,使其流传甚广,被誉为“天下武学正宗”,是当世数一数二的玄门大派。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不只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是抗金英雄,他的弟子也亲宋抗元,但是历史中的全真教却依附女真和蒙古的政权。见于受国情以,也使行全真道为国人所推崇。
传真教派的创立也极具传奇色彩。据传王重阳因早年与红颜知己林朝英的一个赌注而出家,创立全真教一宗。
王重阳建立全真教的原因是他对现实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传统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反思。王重阳原本是金代的武举人,因朝政腐败和个人的雄心壮志无法施展,最终辞去官职,归隐山林。在归隐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大半生积蓄被洗劫一空的重创,这使他痛不欲生,并开始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段逃避尘世的生活让王重阳有机会静下心来,深入思考现实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在终南山的隐居生活中,王重阳自称受到汉钟离、吕洞宾等神仙的点化。有传在终南山修行时,王重阳遇到了纯阳祖师吕洞宾。吕洞宾对王重阳的根骨和慧根非常赞赏,收他为传人并传授给他修仙口诀和练气之法。这为王重阳日后创立全真教奠定了基础。这也成为了他重新出山并开始四处收徒传教的契机。
王重阳主张三教合一,即儒、释、道三教平等,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王重阳认为修道即修心,强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的修行方法。他的这些理念和教义构成了全真教的核心,旨在通过个人的内心修炼达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王重阳,作为全真教的创始人,他的故事和传说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
王重阳的文武双全,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他的才思敏捷,写起诗词歌赋以及政论文章时,不假思索,倚马可待。这展现了他不仅在武学上有所成就,而且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传说中王重阳有“七大绝技”,分别是“先天功、金雁功、履霜破冰掌、全真剑法、一炁化三清、同归剑法、天罡北斗阵”。亦传“三连环、天山飞渡、大关门式、风扫落叶、急流勇退、揩磨尘垢、紫电穿云、白云出岫”都是其绝技。
据说谭处端因病得风痹之症,几乎瘫痪在床。他听闻王重阳有仙缘,便不顾病体,前来求医。王重阳通过特殊的修行方法,帮助谭处端痊愈,并收他为弟子。谭处端后来成为全真教的重要人物之一。所以当今的中医药界都与修还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据传王重阳在“活死人墓”中修行两年后离开了墓地,迁居到附近的刘蒋村。他在这里与道友和李灵阳筑庵而居。他的修行经历充满了苦行和冥想,最终达到了“功成丹圆”的境界。王重阳在出终南山开始传道后,收丘处机等七大弟子,并在山东宁海自题住所为全真堂,将所带弟子作为全真道士。王重阳羽化后,归葬于终南山刘蒋村故居(今陕西省户县祖庵镇),并在元世祖至元六年被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如今,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还留存在“重阳宫”。
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传道时,遇到了马钰夫妇。马钰对王重阳的学问与思想深为钦佩,决定出资为王重阳筑庵并拜其为师。这标志着全真庵的建立,也开启了全真教在山东的传播。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王重阳作为一位道教宗师的传奇经历,也反映了全真教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义精髓。
全真道的修行者为了去除情欲,采用了一种名为“不净观法”的修行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想象和观想来帮助修行者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苦痛,从而减少对世俗欲望的执着。具体来说,修行者首先会去观察人在弥留之际的情景,包括身体的逐渐冷却、丧失知觉等,以此来体验和认识到生命的终结状态。接着,通过“九想”和“十想”等步骤,进一步想象和体验生命的衰败、死亡和腐烂等过程。这些想象包括但不限于尸体的膨胀、肢体的破碎、血液的流淌、尸体的腐烂等,旨在让修行者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苦痛,从而减少对情欲的执着和贪恋。
通过这种修行方法,修行者能够逐渐减少对世俗欲望的追求,增加慈悲和智慧,达到心境的澄清和平静。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修行者打破欲望,消除贪念,而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修行方式,帮助修行者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全真道还通过凝神守窍之诀来实现存思静定,以达到心地清净。全真道养生要诀中提到,凝神守窍之诀在于选取一个中心焦点,保持寂照不动,不稍移易分毫。通过达到这样的定境,自然能够促进阳生火至,即实现精神的调和与平衡。此外,全真道的养生方法还包括了除凝神一诀外的其他法门,如保惜精神、寡嗜欲、省思虑等,以敛神、生神、养神。这些方法强调了减少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减少对身体的过度劳损,以实现精神的宁静和身体的健康。
全真道的养生观认为,人之天年(寿命)与日用(生活)的多少密切相关,多用则早竭,少用则迟完。因此,通过减少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减少对身体的过度劳损,可以延长寿命。全真道强调,生之所贵者在于神(精神),神全则生全,神失则生失。因此,养生贵先养神,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神(精神)来预测其生命的状态。
综上所述,全真道通过凝神守窍之诀和一系列的养生方法来达到存思静定的状态,强调了精神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通过减少对物质和身体的过度追求来保持精神宁静和身体健康的养生原则。
王重阳的逝世后,全真教在他的弟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以全真七子最为著名。他们让全真教大盛,使王重阳被后世尊为全真教的创始人,并因其对道教和宗教哲学的贡献而被元世祖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后来又被元武宗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