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门派众多,因区分标准的不同而名称各异。
道教的“派”别主要包括“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支派和流派。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其中全真道和正一道是在明清以后最为著名的两大教派。
“正一派”,也称为”天师道”,由张道陵创立,与上层社会有密切联系。正一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教义主要强调“正一不二”,即道是唯一的、绝对的,没有二元对立。在修行方式上,重视符箓、咒语、斋醮法术,认为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与神灵沟通,达到驱邪避害、祈福禳灾的目的。在组织结构上,采用世袭制,天师职位由张氏家族内部传承。
“全真派”,由王重阳创立于金代,受佛教禅宗影响,强调心性修炼和三教合一。其教义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强调心性修炼和三教合一。在修行方式上,重视内丹修炼,即通过修炼心性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在组织结构上,采用丛林制度,类似于佛教的寺院制度。
此外,除了正一派和全真派这两大主要派别外,还有上清派、灵宝派等其他支派和流派,各派别在教义、修行方式、组织结构及历史传承上各自有所不同。这些派别在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道教门派:
按学理划分的主要有积善派、经典派、符箓派(符咒派)、丹鼎派(丹道派、金丹派)、占验派(数术派、术数派)五大类。这些派别主要基于其修行的理论和方法来区分。
“积善派”为道教最为“群众性”的一派,其主要修为:布善行仁,积功累德,达到天人相感为目的。凡是道教信徒,皆属积善派。简言之、积善派以修持戒律或行道济世敬修神人相感者。
积善派修士,当修行《太上感应篇》、《功过格》、《阴骘文》等。有道:“欲修天仙,须立三千善;欲修地仙,须立三百善。”
“经典派”以信奉某一经典为特征的道派统称为经典派道教。经典派修士研证经典,敬修人神相显。一般来说,经典派修士大都修神道,根据自己教派神系,上感天心,一生修行,只求神君笔下留名,得神道香火。
大多数经典派,也都属于符箓派。经典派和符箓派是道教宗教色彩最浓的流派。
“符箓派”修士擅长画符驱鬼,符水治病,同时最擅长斋醮法事。上,可通天达命,差使神兵;下,可通达九幽,役使鬼魂;平,可性命交感,神人相同,仙道可期。符箓派,毫无疑问是战斗力最强的流派。从最早的“五斗米”道也就是现在的天师道到现在都著名的茅山派,以及以雷法闻名的神霄派,都属于符箓派。在世人眼中,符箓派几乎就代表了道教。
丹鼎派(丹道派、金丹派)是一个讲性命双修,以自身为炉,精气为铅,神识为汞,成金丹大道的派别。丹鼎派修士不修占验之道,不学符箓之术,只修性命之功。追求的是长生不死,是正真的仙道。丹鼎派讲究避世修行,自给自足,不与人为恶,也绝不会与人为善,只求自身超脱,哪管世间众生。如小说《红楼梦》中的贾敬,就是一个典型的丹鼎教徒,最终死于服食丹约。
丹鼎派可以说是一个“歪门斜道”,一个差一点把道教由宗教转变成修行会的流派。可以说,道教不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丹鼎派。
“占验派”(数术派、术数派)指以传习占验术数为主的道派。占验派修士,内服丹药,外修功德,最擅长借气运,一旦得神人相应,窥天道漏洞,便巧立道果,成仙成真。是以占验派修士与世俗人走得最近。
占验派修士大多是聪慧之人,最擅长占卜命数,奇门遁甲,布局设阵。
符箓擅斗,占验擅算。占验派修行非常消耗心神,非聪慧者不入门墙,也正是因为如此,占验派真正传人极少,大部分符箓派修士兼修此道,但都不深究,但大多数流派都不会去碰占验之道。
道教门派还可以按修炼地区划分为:青城派、茅山派、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这些派别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在的地理区域密切相关。
道教按照领教人物划分的则有文始派(关尹子)、冲虚派(列子)、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权)、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等,这些派别通常以其创始人的名字或者其主要代表人物的名字命名。
道教按照道门祖师可划方为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的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道教门派如神霄派、西河派、南宫宗、灵宝派、东华派、闾山派等等。
然而现今许多教派已经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主要包括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崂山教、武当教、闾山教及香港、台湾的民间道教派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