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照九州:五千年家国长歌(外一首)
文/田济儒
在浩渺宇宙的深邃舞台上,日月宛如永恒的舞者,以温柔且坚定的光影,轻抚着九州大地。这光芒,穿越了五千年的时光迷雾,见证了华夏大地从蒙昧走向文明、从衰败走向复兴的波澜壮阔,勾勒出一幅震撼心灵、荡气回肠的历史长卷。
远古曙光:文明初绽的梦幻诗章。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混沌的帷幕,照亮古老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华夏文明的曙光如梦幻般悄然升起。那时的九州,是神话与传说交织的神秘仙境。盘古,这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以无畏的勇气和超凡的力量,劈开混沌,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为世间带来了光明与秩序,也开启了人类对宇宙起源的最初想象。女娲,这位慈爱而伟大的女神,抟土造人,赋予了这片土地以生命的温度和灵动的气息。她看着自己创造的人类,眼中满是温柔与期许,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先民们逐水而居,用粗糙的石器和简陋的陶器,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崭新篇章。他们仰望着日月星辰,观察着四季更替,逐渐掌握了农耕的技巧,在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神农,这位心怀苍生的智者,不顾自身安危,穿梭于山林之间,尝百草之味,辨百药之性。他的脚步踏遍了九州的山川,每一次尝试都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但他从未退缩。最终,他为华夏子孙的生存繁衍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成为了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奠基人。
黄帝与蚩尤逐鹿中原,那是一场关乎部落存亡与文明走向的激战。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动地。黄帝身着战甲,手持轩辕剑,目光坚定而威严。他指挥着将士们奋勇杀敌,每一次冲锋都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蚩尤则如一头凶猛的野兽,率领着他的部落奋力抵抗。这场战争持续了许久,最终黄帝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战胜了蚩尤,统一了中原各部落。从此,华夏民族开始了融合与发展的新纪元,黄帝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华夏文明前行的道路。
盛世华章:王朝兴衰的壮丽史诗。
随着时光的流转,九州大地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王朝。秦皇汉武,雄才大略,他们以铁血手腕和宏大抱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站在咸阳宫的高台上,俯瞰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修筑万里长城,那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无数的劳工背井离乡,在崇山峻岭之间挥洒着汗水。他们用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将一块块巨石搬运、堆砌,最终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抵御着外敌的入侵。统一度量衡、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让中原大地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那巍峨的长城,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见证了秦朝的强盛与威严,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汉武帝则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那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旅程。张骞带着汉朝的使命和期望,踏上了茫茫的西域之路。他穿越了沙漠、戈壁,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在途中,他被匈奴俘虏,囚禁了多年,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最终,他逃脱了匈奴的掌控,继续向西前行,到达了大月氏、大夏等国。他带回了西域的珍宝和文化,也将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传播到了西方。那驼铃阵阵,商队络绎不绝的场景,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壮丽画卷。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王朝的繁华背后,也有着无数动人的儿女情长。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曲《凤求凰》,奏响了爱情的千古绝唱。司马相如,这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在卓文君的家中弹奏了一曲《凤求凰》,那悠扬的琴声如同春风,吹进了卓文君的心中。卓文君,这位美丽而聪慧的女子,被司马相如的才华和气质所吸引,不顾世俗的眼光,勇敢地追求真爱。他们私奔后,当垆卖酒,相濡以沫。在那简陋的酒肆里,他们一起劳作,一起欢笑,用行动诠释了爱情的忠贞与纯粹。他们的爱情故事,如同夜空中的流星,划过了历史的长河,留下了永恒的光芒。
然而,盛极必衰是历史的规律。安史之乱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大唐的盛世繁华瞬间摧毁。繁华的长安城沦为一片废墟,宫殿被烧毁,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那曾经歌舞升平的街道,如今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但在这黑暗的时刻,总有一些英雄挺身而出,成为国家的脊梁。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临危受命,率领将士们浴血奋战。他们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在战场上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每一次冲锋都带着视死如归的决心,每一次战斗都为了保卫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最终,他们力挽狂澜,平定了叛乱,为唐朝的延续赢得了喘息之机。他们的忠诚与担当,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近代风云:屈辱与抗争的悲壮交响。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九州大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无情地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沿海城市的上空,那刺鼻的气味仿佛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在英法联军的野蛮掠夺下,变成了一片废墟。那精美的建筑被烧毁,无数的珍宝被抢走,曾经的美景不复存在。南京条约的签订,让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殆尽,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抛头颅、洒热血。林则徐虎门销烟,他站在销烟池边,目光坚定而决绝。那一箱箱的鸦片被投入池中,燃烧起熊熊大火,仿佛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怒火。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驾驶着致远舰,冲向敌舰。那艘战舰在波涛中奋勇前行,如同一只勇敢的海燕。在激烈的战斗中,致远舰多处受伤,但邓世昌毫不退缩。最终,他下令撞向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那壮烈的一幕,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那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如同一股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革命党人怀着坚定的信念,为了民主共和的理想而奋斗。他们发动起义,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武昌起义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各地纷纷响应,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天空。
浴火重生:新中国崛起的壮丽征程
1949 年 10 月 1 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一刻,九州大地沸腾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标志着中国结束了百年的屈辱历史,开启了崭新的篇章。那洪亮的声音,如同惊雷,响彻云霄,让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然而,新中国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他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和平的坚定信念,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在长津湖战役中,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潜伏数日。那刺骨的寒风如刀割般划过他们的脸庞,但他们依然一动不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最终,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予敌人沉重打击。那冰雕连的战士们,仿佛是一座座永恒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他们的身影,成为了新中国最坚实的脊梁,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
在国内,新中国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但中国人民没有退缩,他们以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五”计划的实施,让中国的工业基础逐渐奠定。工厂里,工人们日夜奋战,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建设的乐章。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话语权。科研人员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奉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袁隆平院士,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田间地头,研究杂交水稻。他顶着烈日,在稻田里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的努力,让无数人免受饥饿之苦,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奉献与付出,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新中国前行的道路,也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盛世今朝:繁荣与梦想的璀璨华章。
如今,日月依旧照耀着九州大地,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那璀璨的灯光照亮了城市的夜空,仿佛是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高铁飞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它如同一道道闪电,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5G 技术让世界瞩目,它如同一场信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远程办公、学习和娱乐。
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带回月球样本,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突破。那洁白的月球表面,留下了中国航天的足迹,也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它穿越了浩瀚的宇宙,向着火星进发。那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但中国航天人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技术,成功地让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展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
在这繁荣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默默付出。医护人员们在疫情期间逆行而上,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奋战在抗疫一线。那疲惫的身影,却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他们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使命和担当。教师们坚守在三尺讲台,他们用智慧和爱心,培育着祖国的未来。那一支支粉笔,写下了知识的篇章;那一句句教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快递小哥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骑着电动车,将包裹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中。那忙碌的身影,成为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同时,中国的家国情怀也从未改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无数扶贫干部深入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并肩作战。他们走村串户,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为他们制定脱贫计划。他们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改善生活条件,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抗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温暖的援手,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家国情怀,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紧紧相连,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携手共进,共克时艰。
回首五千年历史变迁,日月见证了华夏大地的沧桑巨变。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盛世的辉煌繁荣;从近代的屈辱抗争,到新中国的浴火重生,再到如今的盛世今朝,中华民族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史诗。在这日月照耀的九州大地上,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必将更加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让我们携手共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满江红.日月光九州 词林正韵第十二部韵
文/田济儒
赤焰扶摇,光焰裂,羲和惊骤。
抬望眼、碎琼飘洒,月悬冰岫。
盘古斧痕留壁罅,鸿蒙初剖昆仑瘦。
瞰禹迹、铁色卷苍茫,风雷吼。
通天手,余石臼。
填海事,成沙漏。
剩吴钩如雪,挑灯悬肘。
瘗马鬃轻埋燧火,青磷夜辨星躔斗。
笑今宵、华发对沧溟,言玄酒。
《满江红·日月光九州》完整解析
一、整体概述
《满江红·日月光九州》是一首富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词作。词人巧妙地运用众多神话典故和历史意象,构建出宏大的时空架构,展现出对华夏文明起源、发展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同时融入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感慨与哲思。全词在词林正韵的规范下,音韵和谐,节奏跌宕,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二、上阕解析
(一)开篇意象与神话引入
“赤焰扶摇,光焰裂,羲和惊骤”,开篇便营造出一幅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画面。“赤焰扶摇”让人联想到炽热的火焰迅猛升腾,“扶摇”一词源自《庄子·逍遥游》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增添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气势。“羲和”是古代神话中驾驭日车的神,这里“羲和惊骤”暗示着太阳的运行出现了异常,打破了常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仿佛拉开了一场宏大神话剧的序幕。
(二)日月对照之景
“抬望眼、碎琼飘洒,月悬冰岫”,词人抬眼望去,“碎琼飘洒”描绘出如美玉般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高洁的氛围。而“月悬冰岫”则将明月高悬于冰封的山峰之上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冰峰与明月相互映衬,更增添了一种空灵、静谧的美感。日与月,炽热与清冷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天地间的奇幻色彩,为后文引入更多神话典故和历史意象做铺垫。
(三)盘古神话与文明起源
“盘古斧痕留壁罅,鸿蒙初剖昆仑瘦”,运用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典故。传说盘古用斧头劈开混沌,创造了天地。这里“斧痕留壁罅”形象地描绘出仿佛能看到盘古斧头留下的痕迹,在石壁上留下一道道裂缝,寓意着天地初开时的混沌与力量。“鸿蒙初剖”再次强调了宇宙从混沌到有序的开端。“昆仑瘦”中,昆仑是华夏神话中的神山,象征着华夏文明的源头。“瘦”字赋予了昆仑一种历经沧桑的质感,暗示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明的发展伴随着艰辛与磨砺。
(四)禹迹与历史沧桑
“瞰禹迹、铁色卷苍茫,风雷吼”,“禹迹”指的是大禹治水的足迹,代表着华夏民族早期与自然抗争、开创文明的伟大壮举。“铁色卷苍茫”描绘出一片苍茫的景象,如铁一般的颜色,给人以沉重、冷峻的感觉,暗示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风雷吼”则以强烈的声音效果,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氛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历史的变迁。
三、下阕解析
(一)神话典故的延续与消解
“通天手,余石臼。填海事,成沙漏”,“通天手”指的是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余石臼”暗示女娲炼石后留下的石臼,象征着神话故事虽然已成为过去,但仍留下了一些痕迹。“填海事”则是精卫填海的典故,精卫鸟坚持不懈地衔石填海,然而如今“成沙漏”,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消解了精卫填海的壮志豪情,曾经的壮举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化为泡影,体现出一种对历史和神话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二)英雄意象与孤独感慨
“剩吴钩如雪,挑灯悬肘”,“吴钩”是一种锋利的兵器,代表着英雄的豪情与壮志。“如雪”形容吴钩的锋利和明亮,暗示着英雄的光辉。“挑灯悬肘”描绘出一个孤独的英雄在灯下审视自己的兵器的画面,“悬肘”这一动作表现出英雄的无奈和孤独。曾经的英雄豪情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黯淡,只剩下这冰冷的兵器陪伴着英雄,体现出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和无奈。
(三)历史遗迹与神秘氛围
“瘗马鬃轻埋燧火,青磷夜辨星躔斗”,“瘗马”是古代一种祭祀仪式,这里“瘗马鬃轻埋燧火”描绘出将马鬃掩埋在燧火之中的场景,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青磷”即鬼火,在夜晚闪烁,“星躔斗”指的是星辰的运行和斗宿的位置。在夜晚,凭借着青磷的微光去辨别星辰的位置,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神秘、幽远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真相如同这神秘的夜空,难以捉摸。
(四)结尾的感慨与哲思
“笑今宵、华发对沧溟,言玄酒”,“华发”表明词人已经年老,“沧溟”指大海,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历史和宇宙。词人在今宵,白发苍苍面对大海,以“笑”的姿态展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心境。“言玄酒”中,“玄酒”是古代祭祀用的水,这里蕴含着一种回归本真、对自然和历史敬畏的情感。词人以一种超越尘世的视角,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四、艺术特色
(一)丰富的神话典故运用
全词大量运用了羲和驭日、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典故,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展现了华夏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为词作营造出奇幻、神秘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中。
(二)鲜明的意象对比
通过日与月、炽热与清冷、英雄豪情与孤独无奈等鲜明的意象对比,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个体在历史中的复杂情感。
(三)宏大的时空架构
词人构建了一个跨越神话时代、历史时代直至当下的宏大时空架构,将神话、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广阔,进一步深化了词作的主题。
(四)严谨的音韵格律
在词林正韵的规范下,全词音韵和谐,节奏跌宕。上阕节奏较为明快,气势磅礴,下阕节奏相对舒缓,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哲思的表达。音韵与内容相得益彰,使词作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五、思想内涵
(一)对华夏文明起源的探寻
通过运用众多神话典故和历史意象,词人表达了对华夏文明起源的探寻和思考,展现了华夏民族早期与自然抗争、开创文明的伟大精神。
(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词中描绘了从神话时代到历史时代的沧桑巨变,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铭记历史。
(三)个体在历史中的思考
词人通过描绘英雄的孤独和自己面对大海的感慨,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豁达、超脱的心境,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满江红·日月光九州》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词作,它以丰富的神话典故、鲜明的意象对比、宏大的时空架构和严谨的音韵格律,展现了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历史的沧桑巨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作者简介:
田济儒,原名田江,毕业于兰州大学法律系,籍贯甘肃省镇原县,从小喜欢文学,业余作家诗人。
在微信公众号上注册济儒诗苑个人博客,写的均是原创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小说,名人访谈,个人杂谈等等。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现居住在古都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