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冷秋夜思随笔(上平十灰)
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楼窗月冷梦挪开,枕畔无聊正发呆。
半世人生思静夜,千般往事忆苍苔。
青春不得随诗改,暮鬓何堪伴韵来。
远迹风筝音失讯,愁眉几度复多猜。
2025.10.2.
七律《冷秋夜思随笔》诗评
此作以“冷秋夜思”为骨,依“上平十灰”韵脚谋篇,字句凝练且情味绵密,将暮年怀思的沉郁与怅惘写得入木三分。
首联“楼窗月冷梦挪开,枕畔无聊正发呆”以白描开篇,“月冷”定深秋凄清之境,“梦挪开”“正发呆”两个生活化细节,将诗人夜不能寐的寂寥感具象化,起笔便勾连出“思”的缘起,质朴却极具代入感。
颔联“半世人生思静夜,千般往事忆苍苔”承“思”字展开,“半世人生”拓升时间维度,“千般往事”铺陈回忆广度,而“苍苔”一词尤妙——以苍苔的斑驳、陈旧喻往事的模糊与沉淀,虚实相生间,将岁月沧桑藏于寻常意象,余味悠长。
颈联“青春不得随诗改,暮鬓何堪伴韵来”转至自我感怀,是全诗情感的深折处。“青春”与“暮鬓”形成鲜明对照,“不得随诗改”道尽对逝去年华的无力,“何堪伴韵来”则将写诗这一雅事,与鬓边风霜相系,满含对时光易逝的叹惋,情感真挚且厚重。
尾联“远迹风筝音失讯,愁眉几度复多猜”以“风筝”为喻收束,将牵挂之人/事比作“远迹风筝”,“音失讯”点出隔绝之苦,“愁眉多猜”则把担忧、思念的复杂心绪落到神态细节上,既呼应开篇的“无聊发呆”,又让“思”的愁绪有了落点,余韵袅袅。
全诗脉络清晰,由景入情、由事及心,意象选择贴合“秋夜思”的基调,无刻意雕琢之痕,却在平淡字句中见深情,尽显暮年诗人对人生、时光与牵挂的细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