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晨
曾心语
十月一日的晨光,总是先于钟声抵达人间。我立于窗前,望着外头。天色尚未全明,东方却已泛出鱼肚白,继而渐染作橘红,宛如有人以巨笔蘸了朱砂,在天地交接处挥洒。街道两旁的银杏树,叶子已微微泛黄,在晨风中簌簌作响,仿佛也在期待着甚么。这日子,原是极不寻常的。国庆之日,万众欢腾,红旗猎猎,歌声如潮。然而在这欢腾尚未开始的清晨,城市却显出难得的静谧。只有三两清洁工人,执着长帚,沙沙地扫着落叶,他们的身影在晨曦中拉得老长,竟显出几分庄严。我想起九月三日那日的阅兵。电视里头,军人们的脚步声整齐划一,如同雷鸣,又似地动。那脚步声里,仿佛有着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踏碎了过往的屈辱,踏出了今日的尊严。飞机掠过长空,留下五彩的烟痕,像是天神以云为纸,以霞为墨,书写着祝福的篇章。地面上,战车隆隆,钢铁洪流展示着保卫和平的决心。而屏幕之外,人们仰首观看,眼中闪着光,那光中既有自豪,亦有感动。然而国庆的意义,岂止于一日之阅兵?阅兵不过是国力之展示,而国力的根源,却在于这土地上日日辛勤劳作的人们。街角卖早点的夫妇,凌晨三点便已起身和面;公交司机手握方向盘,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教师们捧着课本走向教室,粉笔灰染白了他们的鬓角;工人们在机床前挥汗如雨,钢铁在他们手中化作神奇……这些寻常景象,平日里不觉有何稀奇,然而细思之,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以他们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构筑了国之根基。我曾见过一个老人,立于国旗之下,仰面凝视那飘扬的红色,良久不去。他脸上沟壑纵横,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我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或许参加过战争,或许见证过建国之初的艰难,或许只是在平凡岗位上奉献了一生。但他眼中的光芒,却分明诉说着一种无声的誓言:此身已许国,唯有初心不改。国庆是什么?是高楼广厦,是车水马龙,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是日益便捷的生活。但这些不过是表象。国庆的真正内涵,在于每个人心中那份与国同荣辱、共命运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看不见摸不着,却比钢铁更坚固,比江河更绵长。晨曦终于完全铺展开来,天色大明。街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商铺陆续开门,孩童们穿着新衣,手中拿着小国旗,笑声清脆如铃。远处似乎传来了锣鼓声,节日的气氛终于弥漫开来。我忽然想到,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不正如同这十月之晨?从黑暗到光明,从寂静到喧腾,需要过程,需要等待。而在这过程中,有人为之洒下热血,有人为之耗尽青春,更多的人,则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如涓涓细流,汇入国家发展的大海。窗外,一面红旗被晨风吹得展开来,猎猎作响。那红色在朝阳下显得格外鲜艳,仿佛汲取了朝霞的精魂,又似被无数人的热血浸染过。国庆之日,举国欢庆之时,我们庆祝的不仅是国家的生日,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坚韧与奋斗。那些看得见的辉煌与看不见的付出,共同编织成了这个国家最壮丽的图景。晨光愈发明亮,几乎要灼人眼了。我知道,喧腾的一日正要开始,而在这喧腾背后,是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不断前行的脚步声——不疾不徐,却坚定有力,迈向又一个黎明。旗帜飞扬处,人潮涌动中,国庆之日终于到来。而我知道,明日太阳照常升起,人们依旧各司其职,各尽本分,国家便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人间万事,皆在平凡中见真章。国家之庆,其实亦是百姓之庆也。

个人简介:曾心语,2012年2月生于广东肇庆,笔名夲晗泠岄,中国网络作家、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成员,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南阳分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