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高风说易安
文/郭红娟
一直以来,喜欢婉约的宋词,喜欢安静的文字,喜欢清简的日子。
远在少女时期,就被邓丽君演唱的《月满西楼》深深吸引,那凄清婉约的歌词,引我穿越千年前幽深的长巷,扣开朱红的门扉,结识了瘦比黄花、以舟载愁的奇女子,认识了温婉、多情、才华横溢又命运多舛的千古词后李清照,她号称易安。从此后痴迷不已,追“星”颠狂难挡。
初识易安,指尖轻触那泛黄的纸页,依稀看见一位美丽清奇的女子徘徊其间,她身着罗裳,轻移莲步,微醺之后驾一叶扁舟,向着夜幕里的荷塘轻摇,直至鸥鹭惊飞,方醒误入莲花深处。这个天资聪颖、顽皮可爱、被父母捧为掌上明珠的可人儿,出身官宦名门,自小被书香熏染,历过京城的繁华,浸润于墨海书山,父母给了她非常宽松的家庭氛围,使得她的天才得以自由发展,少女时期就显露出惊人的天资。从待字闺中到婚后,易安曾拥有美满的前半生。婚前有父母的宠爱,婚后与丈夫赵明诚门当户对,夫妻恩爱,志趣相投,琴瑟和鸣。那个时期,她写下了许多婉约、清丽、含蓄的作品,名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等名句都是出自那个时期。对于李易安来说那是她人生最美好的阶段。

熟料世事无常,再读易安已物是人非,大宋朝江山已丢失过半,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人事动荡不安,易安淹没在猝不及防国破家亡的洪流之中。与之恩爱的丈夫赵明诚不幸病逝。易安孤身一人颠沛流离,四处逃亡躲避战火。为了保护和亡夫的共同文物,也为了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李易安再嫁向她频频献殷勤的张汝舟。没想到这次遇人不淑,张汝舟和她结婚只是觊觎她的收藏品。当张汝舟发现易安对自己的珍宝惜之如命时,这个‘渣男’原形毕露,对易安不断辱骂甚至拳脚相加。但他没想到自小濡染政治、视界开阔、气质高贵的易安可不是没见过世面逆来顺受的主儿。易安发现张汝舟有通过舞弊骗取官职的行为,毅然告发并要求离婚。明知宋代法律规定妻子告发丈夫要坐两年牢,也毅然决然,拚个鱼死网破。案件查实后,“渣男”张汝舟被革职,易安也依律入狱但获准离婚。靠着亲朋好友们鼎力营救,易安只被关了九天即获释放。在这场官司中赢得全胜。无论是不顾人言的再婚,还是当断则断的闪离,李易安刚强果断敢作敢为的性格都展现无遗。曾记得,当年金兵南下攻城掠地,许多大宋的男儿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达官显贵们躲在偏安地歌舞升平,纵情享乐,正如林升 《题林安邸》中所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易安对这种亡国奴的可耻行径深为不齿,大声吟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诗句。这从一个弱女子胸膛里发出的穿金裂石的高亢之音,让被金兵追击吓得风声鹤唳一路南逃的宋高宗可能都羞愧的面色铁青、无地自容,同时也激发起无数爱国志士热血奔涌。也在这个时候,“婉约词宗”李易安,留下了唯一的一首另类词作《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易安梦中与天帝对话,气势何等奇伟磅礴。最霸气的要数“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李易安想要像大鹏那样冲天飞起,抵御外敌。易安的豪气,令人想起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言壮语。如此的女中丈夫,如此的家国情怀,如此的民族气节,令人何等敬佩。然而,一个弱女子根本扭转不了历史的发展方向。她所做的一切徒劳无功,她的呼号被风雨淹没,没有为朝廷带来任何的转机,但却让后人知道,她不光是婉约凄清儿女情长的易安,更是忧国忧民、巾帼不让须眉的易安。也从此登上了千古第一才女的神坛。

后读易安,她独自过上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生活,她的那首著名的《声声慢》,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属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能够企及,她被当做了愁的化身。“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读到此处,我仿佛看到才情横溢一身傲骨的易安,穿着单薄的衣衫,瑟缩在四面透风的窗前,在秋叶飘零的夜晚,愁肠百结,思绪万千……,每每在此时,我便会潸然泪下。我喜欢她凄清婉约的词章,仰慕她的才情和风骨,以至于常常会在秋风乍起的夜晚,将灯关闭,蜷在墙角,进入她的世界,坐在地上吟着她的《声声慢》,体会着她的人生和不易。我一生倾慕的易安啊,你让我好心疼。多想穿越千年,来到你的身边,和你相拥而泣,给你一些温暖,陪你度过凄冷的漫漫长夜。尽管命运给了易安一杯苦茶,但她一生都没有懦弱和退缩,晚年历尽千辛万苦编撰《金石录》,完成亡夫未了的心愿,并克服重重困难保存下来。绍兴四年,李易安写出了她人生中最后一首脍炙人口的词章《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春色令人欲泛舟,却恐轻舟载不动厚重的愁。这样的比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拍案叫绝。人常说“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年丧偶,国破家亡的凄凉境遇,将易安的才华激发到无人企及的高度。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在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乱世,坚强的李清照活到了古稀之年,七十岁时在异乡悄然离世,留给后人倾慕不尽的才华……
初读易安,我爱她的随性和才情;再读易安,我敬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浩然正气;后读易安,我迷她不让须眉,人格之独立,这也正是我痴迷不已,癫狂难挡的原因。我愿倾尽毕生,学得一分易安的才情,三分易安的婉约,五分易安的家国情怀和浩然正气。愿我不失本真,愿我永远如易安般自由而独立!
作者简介:郭红娟,周至县作协理事,远风诗社学员,济美读书会发起人。喜好诗词歌赋,散文等写作。闲来无事:三五亲朋鸣琴瑟,七八知己品茗香。无贪念,无是非。一生只羡李易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