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着红旗轿车接受检阅
杨献才(河南)
这或许是我一生中起得最早的一个清晨。三点半,郑州还在沉睡,连鸟鸣都未曾响起。我却已经站在镜子前,一遍又一遍地整理那身特意熨烫的深色西装。领带系了又松,松了又系,总觉得不够周正。妻子悄悄走来,伸手为我重新打结,她的指尖微凉,眼神里却有着与我一样的、抑制不住的光。我要开着我的红旗轿车,去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挂着河南牌照的五十辆红旗轿车,在黎明前的天安门广场上整齐列队。车灯尚未点亮,可每一辆都像即将出征的战士,蓄势待发。我走到我的那辆H9面前,车身是“红旗”独有的那种红,在熹微的晨光里,不是刺眼的鲜艳,而是一种沉静的、饱含力量的暗涌。我用手掌轻轻拂过引擎盖,冰凉的金属触感下,仿佛能听到一种历史的回响。
六十多年前,我的爷爷在拖拉机厂当学徒,他最大的梦想,是能亲手摸一摸当时仅限首长乘坐的“大红旗”。三十多年前,我的父亲跑运输,开的是辆总爱“闹脾气”的国产小货车,他常说,什么时候咱们自家产的车,能有外国车一半气派就好了。而今天,我,一个普通的河南汉子,开着自己国家制造、自己品牌的红旗,将要驶过那条万众瞩目的长安街。
这是一种怎样的传承?从仰望到追赶,再到今天的并肩同行。我们一家三代人的车轮,就这样,无声地碾过了整个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阔征程。
时辰到了,指令传来,车队缓缓启动。车内冷气很足,可我紧握方向盘的掌心,却沁出了一层薄汗。车载机调到直播频率,那个无比熟悉的声音正在描述着现场的盛况。而我知道,下一刻,我和我的“红旗”,就将成为这盛况的一部分。
拐上长安街的那一刻,世界仿佛被瞬间调亮了。天安门城楼巍然屹立,金瓦红墙,在秋日高远的蓝天下,焕发着庄严的光华。两侧的观礼台上,是无数挥舞的旗帜和激动的面孔。而我,必须目视前方,将车身保持在绝对笔直的中线上。我的心跳,快得像是要挣脱胸膛。可我的手脚,却异常稳重。我听见了,我清楚地听见了——那不是音响里传来的声音,而是透过微微摇下的车窗,真真切切地传进我耳畔的,那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这声音像一股滚烫的浪潮,瞬间将我淹没。视线猛地模糊了,我赶紧眨眨眼,将那股汹涌的热流逼了回去。我不能哭,我要让我的“红旗”,以最昂扬、最挺拔的姿态,驶过这片寄托了无数先辈梦想的土地。
就在这一瞬,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我想起的,不是自己生意场上的得失,也不是日常生活的琐碎,而是爷爷那双布满老茧、却总带着向往的手;是父亲看着进口车时,那混合着不甘与期盼的眼神。我想起了河南老家那一望无际的麦田,想起了龙门石窟那些静观千年的佛像,想起了黄河奔流不息的咆哮。我们这片土地,曾经承载过太多的苦难与辉煌,而今天,我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新的辉煌。我开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是一个品牌从筚路蓝缕到荣耀重生的传奇;我开的,是一方水土从“中原”走向“中心”的底气;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定步伐!这份光荣,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千千万万如我父辈一般的普通劳动者,属于每一个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中国人。
车队平稳地驶过天安门,欢呼声渐渐留在身后。当我将车缓缓停靠在指定区域,关掉引擎,整个世界忽然安静下来。我久久没有下车,只是将额头轻轻抵在方向盘中间那抹鲜红的旗标上。它是有温度的。那是九月阳光的温度,是亿万同胞目光的温度,更是从我心底奔涌而出的、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自豪的温度。
这一天,我不是演员,却是最投入的主角;我没有台词,却用全程的沉默行走了最动人的表达。往后余生,每当有人问起我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刻,我都会挺直腰板,告诉他:公元2015年9月3日,我开着我的红旗轿车,在北京,接受了祖国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