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互联网群组作为数字时代公众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已深度融入社会生活各领域。2017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法治思维规范群组服务管理,以制度力量守护网络生态,为互联网群组健康发展划定了清晰边界、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国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定》的出台,源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回应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现实需求。随着互联网群组规模快速扩张,一些群组中出现的谣言传播、隐私泄露、不良信息泛滥等问题,不仅扰乱公共秩序,更威胁网络安全与社会稳定。《规定》立足“规范服务、防范风险”核心目标,明确“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身份认证原则,构建“分级分类管理”的治理框架,将互联网群组服务纳入法治化轨道,既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又保障正常交流秩序,实现了“管”与“放”的有机平衡。
压实主体责任是《规定》实施的关键抓手,体现了“多方共治”的治理智慧。《规定》清晰界定了三方主体责任: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需落实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用户注册、信息审核、信用等级管理等制度,为群组治理提供技术与制度支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作为“第一责任人”,需履行规范群组行为、审核信息发布的义务,守住群组管理“第一道防线”;群组成员则应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共同营造健康群组环境。这种“平台管群、群主管成员、成员守规矩”的责任链条,将治理责任从监管部门延伸至每一位参与者,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
从实践成效看,《规定》为清朗网络空间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近年来,各互联网平台依据《规定》完善群组管理功能,对违规群组依法采取警示整改、关闭群组等措施;广大群主主动履行管理职责,及时清理不良信息;群成员法律意识显著提升,自觉抵制违法违规内容。正是在《规定》的指引下,互联网群组中的谣言、淫秽色情、网赌等有害信息得到有效遏制,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逐渐成为主流,让互联网群组真正成为传递正能量、服务群众生活、促进社会交流的重要平台。
当前,互联网技术持续迭代,互联网群组形态不断演变,对群组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规定》确立的“依法治理、多方共治、权责统一”原则始终是核心遵循。未来,无论是应对新型群组业态,还是解决新的治理难题,都需以《规定》为基础,不断完善治理手段、创新治理方式,持续压实各方责任,推动互联网群组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让互联网群组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筑牢坚实的群组治理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