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梁的除夕,
烟火隐于雪色,
脚步轻叩坟茔的寂寥。
九万兴县魂,一万热血赴国殇,
年夜饭的空碗,盛着永远的遥望。
王家峪的月光下,
母亲把饺子端向村口的方向,
十七个年轻的魂啊,莫要饿着肠,
这一碗滚烫,从1939年的冬,暖到今朝的霜。
太行的风,
吹过十二岁的歌谣,
“圆锁”不是娇宠,是血泪浇铸的礼炮。
王二小引向豺狼的山道,
杏花村女孩挡刀的弱小,
儿童团的脚印,凝固在炮弹炸开的战壕。
十二岁的肩膀,扛起比人高的枪,
“宁死不做亡国奴”的号,刺破云霄。
母亲缝的布鞋绣着“平安”,
百万双布鞋连成长桥,
从太原到东京,是扯不断的牵挂与骄傲。
如今流水席摆三天三夜,
庆祝每个活下来的孩子,
替英烈把人间的甜尝到。
武乡的土,
埋着八路军的骨与袍,
这里才是血脉根巢,非延安可代劳。
总部驻扎的536个日夜,
朱老总让的正房,彭老总下的“树叶训令”,
军民情,种在每寸黄土的心跳。
平型关的军毯,杨勇将军珍藏十八载,
“老乡用命换的,带回山西怀抱”,
九百余位将帅的足迹落脚,
六成兵力从这里走出,撑起抗日烽火今朝。
左权县的名,是万民血书的悼,
太行山收起红灯笼,枣花馍堆成烈士塔,
人民战争的答案——战士冲锋时,背后是整个山西的依靠。
十年不征山西兵,
血已流到衣角,
吕梁的村,十六岁男丁化作山峭。
这片土地把思念,刻进石碑纹路与战壕。
别问年夜饭为何缺席喧闹,
缺席的团圆,护佑更多人安稳年好;
别笑十二岁庆典太过热闹,
那是向少年英雄,敬永不冷却的敬仰。
当春晚欢笑响起,
记得山西坟茔旁,母亲轻轻眺望;
当举年夜饭酒杯,
敬晋土,敬没吃上饺子的英烈,
他们用生命,换岁岁安康。
山河不改,精神永在,
这里是八路军故乡,中国山西,
把家国扛在肩、思念埋进壤的,英雄地方。
晨曦,本名洪国霞,现居山西,系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华夏思归客会员兼特约作家、曾任《岭南作家》副主编。惯以女性视角观照生活,于日常里拾掇诗意,既写家国赤诚,也书人生细碎。作品见于《一路诗怀》《华夏诗歌》《岭南作家》、百度诗歌网等,入选《战疫诗证》,曾多次获诗歌奖项。以诗为伴,常与同好共探诗心、参与文字相关事,守“一路诗怀”初心,慢慢书写日子里的光与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