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
文/樊志刚(辽宁)
残塘蓬草半枯黄
荒径落叶点秋霜
野桥枫红飞鹤影
农家十月收田忙
温暖
文/樊志刚(辽宁)
辽阔苍天
徐徐南飞雁
远山叠翠白云间
色彩愈斑斓
夕阳抚醉处
袅袅炊烟
想家乡秋收时节
少有余闲
今吾退养无忧
安享晚年
唯有一颗感恩心
体知温暖
于秋景与心景间,写尽岁月的温度——樊志刚两首小诗评
樊志刚的《秋收》与《温暖》,以秋为纽带,前者绘秋之“境”,后者抒心之“情”,一景一心,互为呼应,将自然之秋与人生之秋的况味揉碎在字句里,读来满是质朴的诗意与通透的暖意。
《秋收》是一幅浓淡相宜的秋日工笔画,诗人用四组意象勾勒出秋的轮廓与生机。“残塘蓬草”的枯、“荒径秋霜”的清、“野桥枫红”的艳,前三句以冷色与暖色交织,铺陈出秋的萧瑟与绚烂;末句“农家十月收田忙”却陡然注入烟火气,让静态的秋景有了动态的生命力——枯叶、红枫是秋的颜值,田间忙碌是秋的内核,一静一动间,秋的“实”与“美”便全然呈现。
若说《秋收》是对外部世界的描摹,《温暖》则是对内心世界的观照。诗人先以“南飞雁”“叠翠远山”承接前文的秋景,再由“夕阳炊烟”自然牵出“家乡秋收”的回忆,往昔农忙的“少有余闲”,与如今“退养无忧”的安闲形成对照。这份对照里没有对过往的感慨,只有对当下的知足——“唯有一颗感恩心,体知温暖”,将“温暖”的源头从夕阳、炊烟,落到“感恩”二字上,让这份暖意不再是浮于表面的感官体验,而是历经岁月沉淀后,对生活最本真的珍视。
两首小诗,一写秋之“实”,一写心之“暖”,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最朴素的笔触,将自然之秋的丰盈与人生之秋的安然,酿成了一杯温润的酒,饮之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