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传至海外至少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大唐盛世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政治、文化、贸易等对外相互交往、交流,中国道教也随之传入朝鲜、日本、越南、韩国及东亚等国。
根据史料记载,道教最早传入日本。在秦始皇时期,仙道盛行,秦始皇派徐福挑选50 童女,共3000多人,赴东海求长生不老之药。徐福一行的进入不仅带去了道教的活动,还传播了道教的思想文化到日本,从而使得道教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此外,道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始于公元7世纪,虽然它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历史悠久,但与日本相比,其传播到日本的时间更早。
道教在海外的传播,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
其一为本色型,即基本上保持着道教的本来面目。
道教在海外的传播基本上保持着道教的本来面目,这主要是因为早期传到海外且流传至今的道教,大多是随着华人出洋谋生的艰辛脚步而传至异国他乡,并由他们的后代传承下来。东南亚各国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道教文化最为兴盛的地区。
历史上,早期华人在异国他乡生活艰辛、饱受苦难、怀念故土、思念亲人,认为只有供奉故土的神明方能保佑平安,让他们生活有望、衣锦还乡。他们有的把神像安放在家里,有的盖起可供“唐人”一起祀奉的简陋场所;若有道士前来,当地政府允许,才逐渐盖起道观。新加坡最早兴建的两所华人庙宇,“顺天宫”和“福德祠”所供奉的主神是“大伯公”。据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研究者考释,“大伯公”就是中国的“土地神”,只是增添了新马地区的文化色彩。
泰国有24座著名的中国式庙宇,其中10座叫“本头公庙”。潮州话把“本土公”念成“本头公”,所谓“本土公”就是道教供奉的“土地神”。泰国华人华商还在一些主要城市建立“协天上帝庙”,即供奉关帝(关羽)的庙宇,其中最著名的是曼谷河南的关帝庙,又称“武圣庙”。在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其供俸习俗基本上相似,有的地方还建有“三清观”和“老子学院”。
其二为吸纳型,即主要被传入地本土民族信仰所吸纳;这外传播方式以日本的“神道教”最学典型。
日本神道教的发展深受中国道教影响,对中国道教成分大量吸收。日本神道教的名称及其涵义最初来自中国道教典籍。“神道”一词出自《易经·观卦》:“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太平经》中也多处阐发“神道”,如“太平气至,阳气大兴,天道严,神道明。明则天且使人俱兴用之,神道用,则以降消鬼物之道也。神道兴,与君子同行”。日本文献最初以“神道”称教,见于8世纪成书的《日本书纪·用明纪》。此外,日本神道教所用的“天皇”“真人”“惟神”“神宫”“神社”等词语,也主要取自中国道教文献。
日本神道教的诸教派深受中国道教影响。“土御门神道”(又称“阴阳道”),就是吸收中国道教与佛教密宗祭祀仪式的核心成分,特别注重占术和咒术等的神道教派别。天社土御门神道本厅现藏《太上神仙镇宅灵符》,上有八卦图,中为北斗星象图,下有天尊及侍者像,天尊像类似真武坐像;画面上的72灵符与道教的笔法完全相同。再如,“修验道”也是通过吸收道教和佛教的修持方法,以苦行、修炼、符法、咒语等为主要行为的神道教派别。修验道的祭祀仪式大量吸取道教的方式方法,如运用道教的“九字诀”“照妖镜”、灵符、“急急如律令”等。
其三为融合型,即通过与传入地本土民族文化相融合而形成某种新兴宗教。越南的“高台教”既是一种典型的融合型宗教,又是最有代表性的越南本土宗教。
高台教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越南本土自古就有万物有灵、祖先崇拜等民间信仰传统,中国传入的“儒、道、佛”早已内化为越南民族文化。
道教对高台教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高台教的宇宙观参考了道家道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高台教所供奉的“天眼”,即“玉皇上帝之眼”,绘于“乾坤球”,悬挂最高处,象征“俯察人间的最高神灵”。据越南学者的研究,道教的神灵谱系对高台教的影响甚深,如高台教所崇拜的“玉皇上帝”“太上道祖”“瑶池金母”、“德合天大帝关圣帝君”、李太白,等等。
其四为更新型,即经过与传入地的本土民族文化相结合而形成某种新的道教形态。
当今韩国的“大巡真理会”由韩人赵鼎山创建于1925年的“无极道”发展起来,属于甑山教的重要分支。大巡真理会的信仰对象是“九天上帝”,即道教神系中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其教理以“阴阳合德、神人调化、解冤相生、道通真境”为宗旨,以“安心、安身、敬天、修道”为四纲领,以“诚、敬、信”为三要谛。这些主要内容,与道教传统的教义思想一脉相承。
大巡真理会之所以能发展迅猛且有社会影响,主要原因在于该会积极吸取“儒、道、释”三教的思想因素,尤其是道教的核心理念,并对道教及其文化传统作出“现代阐释”,无论在教理思想、信众修行还是教团管理、社会实践上都凸显道教特色,从而成为“富于现代气息的新型道教社团”,故可称为“现代韩国的新道教”。
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团结海外华人、促进文化认同,以及分享中国传统智慧的作用。
道教作为海外华人的文化纽带,通过共同的文化基因,如道教神仙的信仰,将不同国籍的海外华人团结在一起。这种文化纽带不仅在历史上帮助海外华人抱团奋战,还在他们站稳脚跟后,成为他们在多元种族、多元文化中的旗帜,象征着华人聚集区在异族文化中的存在。
当今道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认同作用不可忽视。通过道教的神灵信仰,海外华人能够建立起民族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感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中尤为重要,为华人社区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和归属感。
道教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保持了其本来的面目,还通过与传入地本土民族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新的宗教形态或道教形态。这种传播方式不仅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还促进了中国哲学、养生、气功等思想的国际交流,使道教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综上所述,道教在海外传播的意义在于通过文化纽带作用团结海外华人,促进文化认同,以及通过分享中国传统智慧,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