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星陨紫金
青禾登顶紫金山时,白昼的北斗七星已亮如明月。他取出怀中和氏璧,完整的天机镜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镜面不再映照现实,而是显现出华夏大地的脉络——每道山脉都在搏动,每条河流都在发光。
张清澜追至山顶,玉尺竟寸寸断裂:"师父用十年阳寿换得启示,补天需引动二十八宿星力..."
话音未落,东方苍龙七宿突然在白昼显形。青龙星宿投射的光柱笼罩青禾,他看见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化作透明,唯有心口处凝结着一枚玉印——正是沅湘郡主留在他血脉中的"天师心印"。
山脚下传来万民惊呼,长江竟在空中倒悬成水幕。水幕中映出未来幻象:百年战火,苍生涂炭...
第四十二章 血祭山河
青禾割破手腕,鲜血滴在天机镜上。镜面突然变得深邃,显现出禹王九鼎的铸造场景。他这才明白,所谓"补天"实为重演当年大禹治水——以自身精血为引,重整山河气脉。
"不可!"青阳拖着残躯冲上山巅,"父亲临终前说过,沈家血脉是最后的..."
为时已晚。青禾的鲜血已渗入山岩,整座紫金山开始玉化。岩石变成半透明的翡翠,山中草木都凝结成水晶。天机镜自动飞向半空,镜背的和氏璧纹路与二十八宿星图完美重叠。
东海方向传来龙啸,黑色妖龙破浪而来。它所经之处,云层都染上腥臭的墨色。
第四十三章 乾坤倒转
妖龙喷出的黑雾触及紫金山时,玉化的山体突然迸发清光。青禾在强光中看见历朝历代的守护者:周朝的箕子、汉代的张良、唐代的袁天罡...他们的虚影在山巅列成阵势。
"原来我们都不孤独。"青禾微笑,任由星力撕裂魂魄。他的意识融入地脉,看见父亲正在地底深处对他招手。
更惊人的是,长江水幕中浮现出未来景象:百年后会有红衣执政官带领民众疏通河道,千年后有金穗勋章在麦田闪耀。龙脉重定非但不会引发战乱,反而将开启盛世轮回。
妖龙撞上山体的瞬间,青禾化作漫天光点。每个光点都是一面微小天机镜,映照出华夏的某个角落。
第四十四章 镜影千年
光雨洒遍神州,奇迹接连发生。黄河淤泥中升起禹王碑,巴蜀古道开出九色花,岭南瘴气凝成祥云。九道龙气不再缠斗,而是汇成彩虹贯入昆仑。
张清澜在光雨中拾到青禾的衣角,上面自动浮现出《青囊奥语》真谛:"夫龙脉者,民心所向也。"
她在重新玉化的山壁上,看见青禾留下的最后幻影:那个少年站在历史长河中,身后是井田制的阡陌,面前是高铁穿行的原野。无数身影在他身后列队——从执耒的农人到白衣的医者,每个人额间都有一点明光。
"他成了龙脉本身。"青阳望着恢复清澈的长江,泪水中带着欣慰。
第四十五章 新纪元
三个月后,紫金山已成玉山胜境。前来朝拜的民众发现,在山顶特定角度能看到奇景:云层中永远映着个持镜少年的身影。
张清澜继任天师那日,龙虎山收到特殊礼物——株在玉山发芽的桃树,花开时每片花瓣都是镜面形状。她在树下降得启示:青禾并未消失,而是化作了二十四节气的信风。
最神奇的改变发生在寻常巷陌。南京城里突然涌现诸多能工巧匠,他们打造的器物都带着莫名的灵气。有老者说,这是龙脉滋养的"匠心复苏"。
除夕夜,万千河灯在长江绽放。每盏灯里都映着青禾的笑容,他的声音随风传遍两岸:"愿山河无恙,众生平安。"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