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焦山雾锁
仙鹤降落在镇江焦山时,正值子夜时分。青禾怀中的三块天机镜碎片发出轻鸣,山间突然升起浓雾,将整座山笼罩得伸手不见五指。
"坎水迷魂阵。"张清澜以玉尺探路,尺端触及的雾气竟凝结成冰晶,"这是刘伯温留下的护山阵。"
容婆婆突然剧烈咳嗽,吐出的血沫在石板路上形成奇异图案。青禾低头细看,发现那是焦山的暗河分布图,图中标注的龙眼位置,竟与父亲在《青囊奥语》中留下的暗记完全吻合。
雾中传来机关转动声,无数青铜弩箭破空而来。青禾本能地举起罗盘残片,磁针虽断,但碎片反射的月光竟在雾墙上映出安全路径——正是沈家秘传的"镜月寻龙法"。
第二十二章 碑林玄机
穿过迷雾,眼前出现一片唐代碑林。每块石碑都刻着星图,但排列顺序明显被人改动过。张清澜轻触一块残碑,碑文突然流动重组,露出隐藏的谶语:"镜合之时,龙醒之日"。
青禾抚过碑上刻痕,指尖传来熟悉的触感——这与父亲书房那方歙砚的雕工如出一辙。他试着按照记忆中的父亲习惯重新排列石碑,当最后一块归位时,整片碑林突然下沉,露出地下溶洞入口。
洞中钟乳石发出幽光,映照出四壁的先天六十四卦图。容婆婆突然跪拜在地:"找到了...张天师当年的悟道洞..."
第二十三章 镜湖幻境
溶洞深处是片地下湖,湖面平静如镜。三块天机碎片自动飞向湖心,在离水面三尺处悬浮旋转。湖水开始呈现幻象:明朝永乐年间,张天师与沈家先祖在此封印躁动龙脉的场景历历在目。
幻象突然扭曲,显现出令青禾心碎的画面——母亲苏绣云其实未死,正被铁链锁在某处黑暗洞穴中,腕上伤口还在渗血。更惊人的是,她身旁站着个与青禾容貌相似的青衣男子。
"哥哥?"青禾惊呼。他从小被告知兄长早夭,没想到竟还活着。
湖水突然沸腾,幻象变成预言:若强行合一完整天机镜,将引发长江改道,七州陆沉。
第二十四章 守镜传承
"住手!"苍老喝声从洞窟深处传来。佝偻老者拄着桃木杖走出,他双眼蒙着黑布,却精准地指向每个人:"张家的丫头,沈家的小子,还有...容姑?"
容婆婆浑身剧震:"大师兄?你还活着?"
原来这是沈堪舆的同门师兄墨渊,当年因反对启动天机镜被师门除名。他揭开黑布,空洞的眼窝对着青禾:"你父亲最大的秘密,是把自己炼成了镇龙桩。"
石壁应声开启,露出水晶柱封存的沈堪舆。他心口插着半截桃木剑,剑柄正是最后的天机镜碎片。
第二十五章 兄弟相见
"不必惊讶。"青衣男子从暗处走出,与青禾如同镜中倒影,"我一直在等你。"
原来当年沈堪舆预知大劫,将长子沈青阳暗中送往龙虎山。这些年来,青阳以守镜人身份监视陈家动向,那日困龙渊的仙鹤正是他所驱使。
"但母亲..."青禾刚开口就被兄长打断。
"那是赝品。"青阳冷笑,"真的母亲早在十年前就被陈家调包,现在的苏绣云是陈世襄的亲妹妹。"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湖中幻象再次变化:假苏绣云正与陈世襄把酒言欢,而她腕间的卦爻烙印正在慢慢消失。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