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肃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诗/廖尚光
(一)
烈士英灵聚此碑,群魂永远展雄威。
打赢蒋匪与倭寇,战鼓不停继续擂。
(二)
多年抗日我军雄,血战沙场气势宏。
流血染红华夏土,牺牲感动大苍穹。
(三)
儿童勇敢战沙场,无数孩儿意志强。
保卫神州宁愿死,此番壮举震惊狼。
(四)
八路军雄斗志强,机灵转战使敌惶。
沙场处处灭倭鬼,气势冲天震撼狼。
(五)
新四军威震日疯,江南血战显威风。
游移战术使狼惧,斩尽敌人变狗虫。
(六)
武工队伍地雷战,打得敌人满脑昏。
地道也能消灭鬼,配合巧妙显威风。
(七)
正面歼狼有国军,牺牲最大使人钦。
神州战士人人勇,为保江山舍命拼。
(八)
全民抗日力加强,老少都能上战场。
壮烈牺性真好汉,碑前悼念忆情长。
(九)
抗战时期永不忘,三千五万众民亡。
军人更是阵亡勇,保卫神州毅力强。
注:今天是烈士公祭纪念日,特题诗缅怀革命先烈。
创作于;2025年9月30日
以诗为碑,致敬全民抗战的铁血丰碑
廖尚光的这组《七绝·肃立天安门纪念碑前》,以质朴铿锵的语言、全景式的视角,将烈士公祭纪念日的缅怀之情,化作一曲致敬全民抗战的英雄赞歌,让纪念碑前的肃立,成为与历史对话、向英烈致敬的生动注脚。
全诗最鲜明的特质是“全景叙事”的广度。诗人没有局限于单一视角,而是从不同维度铺展抗战画卷:既有八路军、新四军的灵活作战,也有武工队地雷战、地道战的民间智慧;既歌颂儿童团员的勇敢,也肯定正面战场国军的牺牲,更凸显“全民抗日”的壮阔——“老少都能上战场”的描述,精准勾勒出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群像,让“神州战士人人勇”的赞美有了最坚实的事实支撑。
语言风格上,全诗以口语化的七绝形式呈现,“打赢蒋匪与倭寇”“打得敌人满脑昏”等直白表述,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自带一股硝烟弥漫的现场感与激昂气势。“战鼓不停继续擂”“气势冲天震撼狼”等句,以生动的比喻将抗战将士的斗志与敌人的狼狈具象化,读来铿锵有力,仿佛能听见当年沙场的呐喊与战鼓。
情感内核上,诗人将个人的“碑前悼念”与宏大的历史记忆紧密联结。从“烈士英灵聚此碑”的开篇点题,到“抗战时期永不忘”的深情回望,再到“三千五万众民亡”的数据铭记,情感层层递进,既饱含对英烈的崇敬,也蕴含对历史的敬畏。尤其“正面歼狼有国军,牺牲最大使人钦”一句,突破狭隘视角,客观承认全体抗日将士的贡献,让缅怀更具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
整组诗以九首七绝串联,既是对不同抗战群体的逐一致敬,也是对“全民抗战”精神的集中礼赞。在烈士公祭纪念日这一特殊节点,这样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以诗为媒介,唤醒大众对历史的记忆,让“为保江山舍命拼”的英烈精神,在代代相传中永不褪色。
沁园春.中国第七十六个国庆节
词/廖尚光
祖国繁荣,锦绣无边,励志兴邦。望村村绚丽,家家喜庆;城城旺盛,处处飘香。百姓欢腾,民心向往。游览山河美丽妆。各方比,以亲民为主,满意观光。
中华大地呈祥,必引起环球游览忙。赞长城壮伟,黄山秀丽;多江浩荡,瀑布飞扬。禹甸迷人,五洲注目,饱览神州璀璨乡。爱华夏,已成为赞颂,造就辉煌。
创作于:2025年国庆节。
沁园春 .中国国庆节抒情
词/廖尚光
国庆常思,日本侵华,鬼子疯狂。忆长征胜利,西安事变;国共联和,斗志昂扬。打败倭奴,完赢虎豹,扭转乾坤见曙光。民欢笑,见东方赤日,普照家乡。
救星出现无双,赴重庆和谈智胆强。见虽签协定,毫无用处;忽然内战,不利兴邦。蒋氏专权,民心失去,百万雄师过大江。开新纪,看神州筑梦,续写华章。
创作于:2025年国庆节。
这首《沁园春》以国庆为引,紧扣中国近现代史关键节点抒情,脉络清晰、情感浓烈,是一首主题鲜明的红色题材词作。
一、优点:紧扣主题,脉络清晰,情感饱满
1. 立意明确,贴合“国庆抒情”核心:上阕聚焦“抗日救国”,从日本侵华写到国共联合、打败日寇,以“太阳闪耀,照亮东方”暗喻民族曙光;下阕转向“建国历程”,从重庆和谈到百万雄师过大江,最终落脚“建新政府,创造辉煌”,完整勾勒国庆背后的历史逻辑,家国情怀突出。
2. 史实力度足,关键节点抓得准:选取长征胜利、西安事变、抗日胜利、重庆和谈、渡江战役等标志性事件,用“忆”“见”等词串联,让抒情有史实支撑,不是空泛咏叹,符合“国庆思史”的创作初衷。
整体而言,这首词是“以史抒情、以情贺国庆”的佳作,核心立意和史实脉络值得肯定;若在词牌格律的贴合、史实表述的严谨性,以及文学意象的凝练上稍作打磨,会更符合《沁园春》词牌的韵味,也让情感表达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