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庐玉语·山居书香”(吴琼小小说读书会)系列稿件之四
管窥吴琼先生小小说中的真善美
文/云蒙山人
真善美,变幻出美妙的旋律;真善美,弘扬出激昂的乐章。就像让人脱下厚重外套的不是凛冽的北风,而是温和的太阳一样,吴琼先生的小小说焕发着真善美的光芒,把我们的精神世界照亮。
文如其人,吴琼先生是一个求真的人。凭我对他多年的了解和交往,他的求真甚至到了迂腐、笨拙的程度。其中最“夸张”的莫过于一怒之下退出某省级文学协会——这可不是在死水微澜中投下一颗重量级石子,而是在寂静黑夜放了一颗广岛级炸弹,那千吨级TNT的冲击波至今余波未消。吴琼先生较的真是什么呢?是生活的真相,是生存的真意,是生命的真谛。就是这较真求真的勇气让他始终坚信,文学依然神圣。在屡遭挫折的情况下依旧坚定地走着属于自己的道路。他把较真作为自己生命的生命之舟的指南针,一次次校准着拼搏的航向,跋涉在苦行僧一般的文学之旅上。
吴琼先生是一个向善的人。他的善不仅体现在文字中 更是流淌在血脉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加之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吴琼在无奈之下送出了两个亲生女儿。但他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永远永远要相认。直到现在,他和两个女儿钰和青依旧保持着血浓于水的联系。两个孩子们为父亲的坎坷而忧心忡忡,为父亲的成功而喜形于色。他们从不隐藏自己对父亲的尊敬和信任,也从不掩饰自己和父亲的亲密关系。基于如此向善的吴琼先生的强大基因,孩子们自然会对另一个家庭的父母心存感恩,肩扛责任。从这一点上说,吴琼先生个人经历比任何一部电视剧都要精彩,比任何一部小小说集都要丰富。作家贾平凹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说过一句话,“苦难是作家的摇篮。”这话没错,用在平凹本人身上未必合适;但来印证我所认识的吴琼先生50年来的人生苦旅,倒的确是十分贴切的。这次小小的读书会敲定以后,吴琼先生和妹妹淑娟不断过问我的准备情况。开始是坚决的要求在外面上桌子吃大餐。经过我的再三劝阻,他们俩才放弃了这样的想法。因为我明白,参加读书会的文友就是冲着文学、冲着小小说、冲着小小说写的这样好的吴琼先生来的,生活如此富足的今天,谁还缺一顿山珍海味呢?这样一说,他才打消了请大家搓一顿的执念,但还是决定在读书会当天买些丰富的水果和零食,以便在会场休息的时候让大家感受到他们的善意。
吴琼先生是一个唯美的作家。他的文字的美,就像千足金、万足金,没有耀眼的光芒,但却有着坚硬的质地;没有花哨的三维立体工艺,但却有着实在的分量。在真正的黄金面前,一切技巧、一切装饰、一切赞许都显得无力而苍白,哪怕是只是“投资金条”四个字,都让人觉得心里踏实,无需多言。这本《琼庐文集精选·小小说卷》正是作者从交叉重复的多种选本里精选出来的自认为的精品。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是一个专注于某文体的作者,自诩是个杂家,什么文体都写,什么文体都没有写好的作者。但唯一写出圈的是小小说,可以算得上是个小小说作家。”于是,“就产生了出版一本精装精选本的打算。书稿重新订正,版式设计为国际流行开本,大32开,圆脊硬壳线装,美国书号,做本性价比高的典藏本。目的是让读者对我的小小说感兴趣的朋友享受到比较精美的精神大餐,而不是夹生饭。”说实话,当我一页页翻动纸张,墨香沁入心脾的时候,我深感找到了当年偷看初恋日记的时光,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人时而想哭时而想笑,时而想与人分享,时而想偷偷独品。小小说“教父”杨晓敏说,“生于乡村,活于城市的江东璞玉懂得用自己的笔,为生活也为内心世界记录下这之间的诸多元素,无奈与万般纠结:有这样一个群体,曾这样活着。”他“始终不弃不离,靠着对小小说的痴情,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懈追求,从生活里淘选素材,在千锤百炼的文字里修行,”成为人文荟萃的商洛大地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这星光无疑是唯美的。如同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漆黑的夜空里,无数颗小星星凭着他们的微光串起光带,形成银河,照亮世界,圆满期待。
真善美,正能量;真善美,爱之光。仿佛为了给我的文章提供素材,吴琼在群里发声:“因为爱这个世界,就用自己学习的,感知的文学样式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爱!一个写文章的人,不要把自己先界定为作家,先做人,做好了,一切都好了。我一直认为,爱好文学,就和那些爱好跳广场舞,爱好打麻将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爱,去努力做,就好了。”
当然,傲慢与偏见在这个世界上是永远不能消除的。拿小小说这种文体来说,直到现在仍然有人罔顾它扎根读者、长久繁荣的事实,认为它是“不入流”的文学体裁。同样的道理,有那么一部分人执拗地认为小小说是“小儿科”,难登大雅之堂。这些人,也许恰恰是眼高手低的管闲事看热闹的“行家里手”。反倒是有更多的人深深明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在小小说的世界里辛勤耕耘,赢得果硕花红。
一个人、一类作品,纵然有人认为“不入流”又何妨?只要他的人品和作品始终在求真、向善、唯美,即便非主流,依旧闪闪发光。吴琼这样说:既然入不了“行”,就做一个“主流”之外的独行侠!还是那句话:有观点比没观点要好!说出来比憋在肚子里好!真话说出来舒服!
一天天坚持是文学的意义,一天天完善是文艺的意义,一天天超越是文化的意义。吴琼先生半生执着,从文学的乡村道路出发,慢慢驶入文艺的快车道,继而走向文化的高速路,可谓渐入佳境。愿我们这群文学追梦人跟着吴琼先生,眼望星空、脚踏大地,最终将变成人类文明火炬上的一丝微光,化作人类文明史册上的一缕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