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309
我的军工梦
公丕志
1965年的春天,我们村前的河套里突然树起了高高的井架。架顶上一面红旗迎风招展,井架下一台柴油发电机带动钻杆飞速转动。周围村庄的老老少少,都赶来看热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山区的老百姓有的连汽车都没见过,一时好像发现天外来客,又惊奇又疑惑,这里到底要干什么?村里的一位大爷向一位工人师傅问道:“同志,你们这是在干什么”?这位工人师傅头戴柳条安全帽,脖子上围着一条白毛巾,笑着对大爷说:“大爷,我们这是在钻井找水源”。大爷不解地问:“找水源?我们村里有好几口井,你们用不就行吗”?工人师傅说:“你们这里要建工厂了,要用很多的水,水源充足才能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水”。大爷又问:“建工厂干什么”?不知是因为这位工人师傅自己也不知道建什么工厂,还是出于保密需要,笑笑没有作答。
之后不久,各路大军就云集到这里,有修路的、有架桥的、有建厂房的。当时山区里没有砖厂,建厂房、盖宿舍都得用石头,好在山沟里就是不缺石头,但必须从悬崖峭壁上放炮采石。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悠扬动听的歌曲:马儿啊,你慢些走,慢些走哎,我要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没见过青山绿水美如画,没见过人在画中闹丰收;没见过这么蓝的天哪这么白的云,灼灼桃花满枝头……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风云动荡的年代,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越战争,把战火烧到祖国的南大门,前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党中央,毛主席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建设要抓紧”,“要准备打仗”的号召,沂蒙山区迅速掀起了三线建设高潮。
从全国各地选拔的一批批优秀儿女、精兵强将,来到沂蒙山参加国防建设。1966年,工厂建设初具规模,要在周围村庄招收一批农村适龄青年进厂工作。因为是军工厂,保密要求非常严格,招收条件要求是根正苗红、三代宗亲出身必须都是贫农。我做梦都想进军工厂参加工作,为国效力。但因为当时我正在上学,没能如愿。
进厂的人员越来越多,为了提高职工的生活娱乐,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在村头的空地上放电影,四里八乡的人都来看电影。因为那时的山村,县电影队一年才来村里放一次电影,现在有工厂了,每个星期都能看上电影,这对农村人来说,是何等的高兴。
1970年秋天,有工厂来我们村招收工人,听说也是军工厂。这年我正好初中毕业,积极报名,经过严格的政审、体检,终于如愿以偿,同年11月被录取进了山东光明机器厂(以下简称光明厂)。
中山寺
光明厂坐落于蒙阴县坦埠镇中山寺的林场里。厂区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经过一段时间的入厂培训,新学员被分配到各个车间,车、铣、铇、磨、钳,工种齐全。我被分配到总装车间木工班,学习制作炮箱。当时的光明厂主要生产60迫击炮、82迫击炮、无后座力炮和40火箭筒。由于实现了进军工厂的愿望,非常高兴,还即兴诌打油诗一首:
三线建设在沂蒙 参加工作到光明
青春年华献国防 圆了我的军工梦
星期天,我和同伴到中山寺游玩。中山寺始建于唐朝,这座千年古刹至今保存完好。大殿巍峨,钟楼、鼓楼分列左右。特别是那古槐、古柏、银杏,虽经千年风吹雨打,饱经沧桑,但依然根深叶茂,生机勃勃。
五一前后的厂区,洋槐花开满山野,一片雪白,芳香四溢。我的宿舍就在树林里,每到夜晚,明月普照大地,山河一派银辉,放眼窗外,一片矇眬,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此情此景,难以言喻。不由兴来,写下如下句子:
小楼掩在林中央 风吹阵阵槐花香
小窗几次关又开 难舍白花香姑娘
秋后的中山寺,橡树叶一片火红,中山晚照更是享誉中外,夕阳西下,那一抹晚霞迎来了中山晚照的美名。
在光明厂六年多的时间里,我做过炮箱、基建木工、护厂民兵执勤,还在五七工厂(后来的服务公司)干过一段时间。再后来调回车间,为40火箭筒喷漆。
值得难忘的是,军工厂为媒,我与山东前进配件厂(以下简称前进厂)的张继兰结为夫妻。1976年夏,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经光明厂同前进厂协商,同意对调,于是我被调到前进厂。
到前进厂后,我被分配到车间干铣工。我的老师是位女同志,当时正休产假,暂时跟从劳资科到车间劳动锻炼的李家忠师傅学习。他教我学会了如何看图纸,如何使用卡尺量具,以及铣床的操作技术和养护知识。两个星期很快过去,李师傅劳动期满回到劳资科,我担负起了为12.7mm高射机枪加工各种零部件的工作,直到1979年军品下马转产民品为止。四十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这段军工生活,心中总是难以忘怀。
2018年11月,光明厂在原厂址树立厂址纪念碑,这本是一次久别重逢、聚会叙旧的好机会,但因我有好友从远方来,未能参加这个盛典,十分遗憾。恰逢今年前进厂也要树立厂址纪念碑,这是我们这一代军工人为国防建设所做贡献的标志和证明,是军工精神的寄托。我和老伴积极参加捐资,为树立军工人的精神丰碑增砖添瓦,届时一定参加纪念碑落成仪式的揭幕盛典,以弥补光明厂立碑缺席之遗憾。
作者简介
公丕志,山东沂水人。1950年9月生,1970年11月到山东光明机器厂参加工作,1976年夏调入山东前进配件厂。中学文化。爱好文学,钟情绘画,涉猎广泛,博闻强记,常常语出惊人。其所作打油诗幽默风趣,富含哲理,古典诗、词也颇具造诣。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