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练当空舞 丹霞世界殊
文/杨海军
我一直说,张掖丹霞是世界的,每每有朋友来甘肃旅游,我总是第一推荐张掖丹霞。张掖丹霞是自然馈赠给全人类的瑰宝,它的震撼与独特让每个到访者都感受到地球演化的壮丽史诗。作为甘肃旅游的“金字招牌”,它的确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张掖丹霞地貌东距张掖市3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其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举世罕见,堪称中国第一,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这座中国乃至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神奇的地貌景观,其以绚丽的色彩和磅礴的气势闻名于世,被誉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形成于六千万年至一亿四千万年前,发源于侏罗纪第三时期。彼时大地尚在混沌之中,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方兴未艾,红色岩系便在这般天地剧变中悄然孕育。地壳抬升之际,山体崩裂,如同天神以巨斧劈开顽石。那些侥幸保留下来的红色砂岩,经年累月地承受着风刀霜剑的凌迟。风,不知疲倦地舔舐着岩壁;水,永无止息地冲刷着石棱。这般凌迟竟持续了千万年,造就了如今这般"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景。
2020年,丹霞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录。但在我看来,这里早就是一颗无需认证的星球宝石。当阳光再次洒满山谷,那些色彩又开始了一天的舞蹈。这是地球用最奢侈的颜料绘制的自画像,是人类永远无法复制的天然画廊。在这片彩色丘陵面前,所有语言都显得贫乏,唯有沉默,才是对伟大自然最恰当的礼赞。
张掖丹霞,是大地最浪漫的抒情诗。那些起伏的山峦,像凝固的浪涛,在晨曦中泛着金红的光晕。远望如朝霞落地,近观似烈焰腾空。七彩的纹路在山体上蜿蜒,赭红、鹅黄、靛青、乳白,层层叠叠,分明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彩石,又仿佛是西王母打翻了胭脂盒,将颜色泼洒在这河西走廊的咽喉之地。近年来,我曾多次踏入这片美丽的地方。可以说丹霞的美,是美丽的美壮丽的美深入骨髓的美!夜丹霞的美是美好的美到极致的美梦魂萦绕的美!
晨光初露时,山体尚披着青灰色的睡袍,待日头爬上三竿,那些褶皱便渐渐显出本色来——绛红、橙黄、灰白层层相叠。站在四号观景台"七彩屏"前,我的视网膜正在经历一场色彩的暴动。那些山峦仿佛被远古的巨人用颜料桶泼洒过,又像哪位天神醉酒后打翻了调色盘。一亿多年的沉淀在这里凝固成一道永不褪色的彩虹,是白垩纪留给人类的一封情书,是亿万年风雨与岩层的私语,是时光用最耐心的笔触绘就的杰作。
景区的同志介绍说,眼前这些波浪般的色带,是中生代湖泊沉积的杰作。铁元素氧化成就了赭红,铜离子沉淀幻化成碧绿,锰矿物质堆积出玄黑。青藏高原的每一次抬升,都在这些岩层上留下新的褶皱。随便敲下一块岩石碎片,在放大镜下,白垩纪的泥沙颗粒清晰可见。"看这些层理,"他说,"每一毫米都代表着数百年的沉积。"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行走在时间的剖面图上,每一步都跨越了上万个春秋。
公航旅集团的观光车沿着规定路线缓缓行驶,像一条彩色的蚯蚓在巨幅油画上爬行。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时而如火焰山般炽热,时而似翡翠谷般清冷。在"众僧拜佛"观景台,我看见数十座柱状山峰整齐排列,确实像一群虔诚的僧侣正在朝圣。根据年报,2024年,丹霞景区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攀升,年累计接待游客348.63万人次(含夜游),较2023年同期的287.23万人次增长21.38%。
中午时分,我们参加了热气球观光项目。当气球升至三百米高空,510平方公里的彩色丘陵尽收眼底。那些在平视时巍峨耸立的山丘,此刻化作大地的褶皱,像一块被随意揉皱又铺展开的绸缎。七彩的纹路在斜阳下流动,赭红色、姜黄色、灰白色的岩层相互缠绕,宛如凝固的彩虹。在太阳的照射下雄伟壮丽,特别是在太阳最炽热的时候看丹霞地貌更是无与伦比的。
"看那边!"驾驶员指着东南方向。只见一片赤红的峰林好像在阳光中燃烧,那是2号观景台所在的"火海"景区。岩层在这里呈现出火焰般的形态,层层叠叠的红色山体确实像一片正在蔓延的野火。而更远处,3号观景台附近的"七彩飞霞"区域,山势突然变得柔和,色彩却更加丰富,像打翻的颜料顺着山坡流淌。
气球继续上升,气流让我们微微摇晃。这轻微的眩晕感反而让眼前的景象更加梦幻。丹霞地貌的全貌逐渐清晰——它既不是严格的山脉,也不是普通的丘陵,而是大地经历亿万年阵痛后分娩出的奇异结晶。那些纵横交错的沟壑,是时光用最耐心的刻刀雕琢的作品。突然一阵风来,气球转向西北。眼前的景象骤变,连绵的彩色丘陵尽头,祁连山的雪峰闪着冷光。这冰与火的强烈对比,让人瞬间理解了何为"磅礴气势"。丹霞的暖色与雪峰的冷色在天地间对峙,却又奇妙地和谐共存。
下降时,太阳正好落在"七彩屏"的岩壁上。整个山体瞬间被点燃,那些沉积了上亿年的矿物质,此刻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吊篮轻轻触地的一刻,我忽然明白:张掖丹霞最动人的不是它的色彩,也不是它的规模,而是它让我们亲眼目睹了时间的力量——那些转瞬即逝的霞光,照耀着永恒不变的岩层,构成这个星球上最壮丽的时间刻度。
低空飞机是公航旅航投公司经营的另一个项目,与热气球相比,飞机更快,视野更广。螺旋桨的轰鸣声中,飞机如一只银翼大鸟腾空而起。当机翼掠过第一道彩色山脊时,舷窗外的世界突然变成了一幅流动的巨幅油画。飞机以45度角侧身转弯时,右侧机翼几乎要擦到赤红的岩壁。那些在平地需要仰视的千米峰林,此刻竟与视线平行。飞行员故意飞过"刀锋脊",两侧深谷中的七彩岩层如巨浪般向舷窗涌来,让人本能地抓紧扶手,却在下一秒为这惊险的美景屏住呼吸。
在800米巡航高度,不同于热气球的悠然,飞机的速度让岩层色彩在视野中流动起来——2号观景台附近的"火焰山"像一炉熔化的铁水,3号观景台方向的"七彩绸"则如打翻的矿物颜料,在阳光下泛着玛瑙般的光泽。飞机每转过一个山坳,就是全新的色彩组合。当飞机低空穿越"万象岩窟"时,岩壁上亿万年的沉积纹路清晰可触。白垩纪的湖相沉积层像千层蛋糕被垂直切开,铁锈红、翡翠绿、硫磺黄的岩带在阳光下闪烁。突然出现的柱状节理群,如同天神遗忘的管风琴,在气流中奏响无声的地质交响曲。
但当飞机在"琉璃峡谷"上方盘旋时,时间又仿佛凝固——垂直的彩色崖壁在午后的阳光下,呈现出玻璃种的透亮质感,飞机影子在山谷间缓缓移动,像钟表的指针丈量着地质年代。降落前最后十分钟,飞行员沿着"彩虹走廊"做超低空飞行。机腹距岩顶仅百米,那些在观景台上需要想象力的"神驼迎宾""众僧朝圣"等象形山体,此刻以最完美的角度呈现。当飞机拉起时,整片丹霞好像在太阳中燃烧,舷窗成了最昂贵的画框,框住这颗星球上最奢侈的天然画廊。这种飞行体验,就像用地质锤敲开地球的剖面,亲眼目睹地壳运动的暴力美学与矿物沉淀的精致韵律如何完美融合——既像乘坐时光机穿越白垩纪,又似在翻阅一本地质百科全书被突然赋予了飞行能力。
“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边走边看,远处那五彩缤纷的山包,好像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那蜿蜒到山顶的小路,好像一条彩色的丝带!红山真高啊!你看它那么陡、那么险,又那么美,那么高,好像云朵都在他的腰间。
离开人群,我独自走向一处僻静的观景台。站在栏杆前,忽然发觉这些岩层像极了被剥开的血肉。最上层是暗红的,如同凝结的血痂;往下渐变为鲜红,宛若新绽的皮肉;最底层则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紫红,使人联想到内脏的颜色。这哪里是什么"灿若明霞",分明是大地的伤口,是地壳被撕裂后留下的疤痕。
雨后初晴的七彩丹霞最是惊艳。水汽未散的空气中,那些色彩愈发鲜艳欲滴。红若朱砂,青如孔雀石,黄似蜜蜡,在阳光下流转着宝石般的光泽。山坡上的纹路时而如波涛汹涌,时而似梯田层叠,时而又像巨龙的鳞甲。这般景象,教人疑心是九天玄女将她的霓裳羽衣铺展于此。
黄昏时分的丹霞。落日将余晖斜斜地抹在山脊上,那些岩壁顿时活了似的,色彩层层晕染开来。阴影处的青紫与光亮处的橙红交织,宛如莫奈笔下的印象派画作。偶尔有鹰隼掠过山巅,翅膀沾着金光,在彩山背景上划出黑色的剪影。夕阳西下时,常有摄影师架起长枪短炮,将瞬息万变的光影锁在镜头里。
入夜,星光洒在丹霞上,给那些白日里张扬的色彩蒙上一层柔和的纱衣。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的数字化生态监测系统能精确控制游客数量,每日不超过3.2万人次。公航旅集团的开发,使这天工造物更显其价值。环保观光车如彩蝶般在山谷间穿梭,木质栈道如丝带缠绕山腰,既不伤地貌,又让游人得窥全貌。那些观景台的位置极妙,总是恰好将最精妙的景致框在眼前。
夜游景区,银河横贯天际。丹霞在月光下化作沉默的巨兽,轮廓模糊了,却更显神秘。射灯突然睁开惨白的眼睛,那些白日里橙红橘黄的岩壁,此刻竟泛出妖异的紫。我疑心是灯光作祟,却见岩缝里渗出丝丝雾气,将山体裹得半透不透,倒像是大地在吞吐呼吸。讲解员说这是"霓虹丹霞",我却看见岩缝里有蜥蜴飞快爬过,想必是被灯光惊了清梦。
大型沉寝式演出《阿兰拉格达》时间到了,随着鼓点骤然响起。裕固族汉子们踩着黄沙跃入光影交织的舞台,皮靴每次跺地都扬起金色的尘雾——那分明是祁连山北麓的风,裹挟着丝绸之路上所有商队遗忘的沙粒。红衣姑娘们出场时,整片丹霞都成了她们的陪衬。旋转的裙裾比火焰山最红的岩壁还要艳丽,腰间的银铃铛碰撞声,竟让七彩岩壁产生了共鸣般的回响。
忽然全场灯光骤灭。黑暗中听见皮革摩擦的声响,闻到酥油灯熄灭后的焦味。忽然七彩屏岩壁上亮起血色的光,匈奴单于的投影从三十米高的岩顶倾泻而下,他的弯刀划过之处,岩层的纹路都化作了箭矢的轨迹。霍去病的铁骑是从张掖峡谷里冲出来的——马蹄声居然是裕固族老人用羊皮鼓模拟的,每一声都踏在观众的心跳间隙里。
最震撼的是祭火场景。九十九盏酥油灯在岩壁凹陷处亮起,舞者们手持火把跃上高台。当领祭的萨满将柏枝投入火堆,整个丹霞的地貌突然在火光中"活"了过来。有个戴牛角盔的舞者从三十米高的岩索滑降而下,他手中火炬拖出的光痕,与岩壁的走向完美重合。裕固族的口述史诗、汉代的战争记忆、白垩纪的地质运动,观众在多重感官的超载中经历集体意识的时空隧穿。岩壁上燃烧的光影不再是简单的视觉投影,而是人类文明与地球记忆在四维空间中的全息投影,每个观众都成为解码46亿年地质史诗的动态密匙。
散场时,夜风送来祁连山的雪气。回头望见七彩屏岩壁上的投影正在缓缓熄灭,那些厮杀的骑兵、奔逃的牧群,都重新变回矿物质的本相。唯有老者的毡帽还固执地面向舞台,像一座不肯褪色的烽燧。
世人皆道张掖好,错把张掖当江南。的确,美利坚的大峡谷太粗粝,法兰西的薰衣草太娇气。唯有这丹霞,红得入骨,紫得惊心。神奇的丹霞地貌、独特的裕固风情,“金张掖”名词在我心中再次抬高!
张掖丹霞的美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正如余秋雨所说“看了张掖丹霞,天下群山失色”。下次朋友来,或许可以加一句:“张掖丹霞藏着地球最斑斓的皱纹,值得你用脚步丈量时光的纹路。”
作者简介
杨海军 记者经历,作家名头。分享人生,体现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