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以吾微光,映国山河
当第一缕晨光漫过天安门的城楼,当五星红旗在秋风里展开最美的弧度,我们听见时光的钟摆轻轻敲响——新中国,已走过76载春秋。这一天,街道旁的灯笼红得热烈,窗棂上的剪纸映着笑脸,连风里都裹着桂花与喜悦的芬芳,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同一句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常有人问,我们这般平凡的人,能为这伟大的祖国做些什么?其实答案早已写在每一个清晨与黄昏里。你看那凌晨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橘色的身影在薄雾中移动,将城市的第一缕整洁献给晨光;你看那三尺讲台前的老师,粉笔灰染白了鬓角,却把知识的星火种进无数少年的心田;你看那医院急诊室里的医生,昼夜不休地与死神赛跑,用双手托起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希望。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偌大的祖国,从来不是由某个惊天动地的瞬间铸就,而是由千万个普通人的“跬步”,一步步走出了如今的辽阔与壮阔。
我曾在乡间见过一位种了一辈子粮的乡亲,他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却能准确说出每一株玉米的长势。秋日里,他站在金黄的玉米地里,望着沉颗粒饱满的玉米棒笑得满脸皱纹,说:“我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多种一亩粮,国家就多一分底气。”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深意——正是无数这样的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才让祖国的粮仓永远充盈,让我们的日子永远安稳。就像夜空里的星星,没有太阳的炽热,没有月亮的皎洁,却以点点微光,汇聚成照亮山河的璀璨星河。
你怎么样,祖国便是什么样。这句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信念。疫情最严峻时,有人自发组建车队接送医护人员,有人把家里的口罩全部捐给一线,有人在社区门口守了整夜只为守住一方平安;洪水来袭时,有人跳进激流里筑人墙,有人把救生衣让给老人孩子,有人彻夜不眠地搬运救灾物资。这些人里,有学生,有工人,有退休老人,他们都是最平凡的个体,却在危难时刻,用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正是这无数个“你”的坚守与奉献,让祖国在风雨中始终挺立,在挑战前愈发坚强。
如今,站在76载的时光节点上,我们回望来路——从泥泞的小路到宽阔的高速,从低矮的土房到林立的高楼,从“两弹一星”的突破到“嫦娥”探月、“蛟龙”深潜的辉煌,每一步都浸透着普通人的汗水与智慧。就像古人笔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新时代的“才人”,正是每一个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普通人。我们或许成不了惊天动地的英雄,但可以做最好的自己:认真完成每一份工作,用心对待每一个日子,真诚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暮色渐浓时,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万家灯火与天边的晚霞交相辉映,美得像一幅流动的画。我站在窗前,望着这繁华的景象,忽然想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份爱,不是空洞的表白,而是具体的行动——是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是守护身边的每一个人,是让我们站立的每一寸土地,都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愿我们都能以吾之微光,映亮祖国的山河;愿我们的祖国,在千万人的守护里,永远年轻,永远蓬勃。这,便是我们送给祖国母亲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我们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承诺。
————————————————
作者简介:王护君 、笔名山乡村夫。宁夏彭阳县人 ,中国散文协会、中国诗歌协会、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都市头条认证作家,文字爱好者,一个行走在墨香里的性情男子,喜欢在温暖的文字中寻找一种倾心的诗意生活,常有感性文字散见于网络平台和地方报刊并多次获奖。
详细住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平小区
电话微信同号:15909548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