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雁秋 编辑/谦坤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枉凝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质本洁来还洁去,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吟》......那凄美,惆怅”的音乐,无不直抵人心。
陈力,87版《红楼梦》的核心演唱者,其演绎不仅完美契合了原著精神,更以独特的声线赋予歌曲超越时代的艺术生命力。时隔近四十年,人们的红楼梦故事也许随时间而淡化,但是,陈力,那自然清澈,饱含深情的歌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谁也不会忘记,当年《红楼梦》的狂热。陈力凭“空灵与悲怆的演唱特质”,被作曲家王立平老师选进剧组,挑剔与严厉的王立平,在打磨陈力的演唱技巧过程中,常常把她逼得很紧,甚至骂得她痛哭流涕。练唱《葬花吟》时,更是严苛,而时逢先生去世的陈力,将自己的悲痛融入作品中,与角色情感产生深刻共情,以近乎本能的演绎方式,将古典诗词的韵律与音乐完美融合。《葬花吟》中“字字看来皆是血。”陈力以"声断气不断"的演唱技巧,将林黛玉"花谢花飞飞满天"的孤寂与绝望的心境,演绎浓烈而忧伤,催人泪下。达到了“人歌合一的宿命感”。后来,她在“经典传唱人”表的演舞台,深情地说,这首歌(《枉凝眉》)是我生命的节点,让我知道何为“匠心”。“葬花吟”成为陈力演唱生涯的收官之作。她“秉承一颗真心至今未变。”
时过境迁,人们追剧的热情也许退却,但陈力献唱的十余首插曲,首首温婉悲情,如泣如诉:从《引子》到《晴雯歌》《聪明累》《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枉凝眉》《紫菱洲歌》《叹香菱》《红豆曲》《分骨肉》《题帕三绝》,从“宝玉游太虚幻境”到“丫鬟晴雯的悲剧命运”“王熙凤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黛玉的哀音”“黛玉秋夜的凄清感怀”“宝黛爱情无果”“迎春出嫁,手足别离”“英莲的悲惨遭遇”“宝玉相思之苦”“探春远嫁离别泪”到“黛玉题诗帕赠宝玉”,其歌词其音乐已唯美之至,而陈力以独特的声线,质朴自然而有穿透力的嗓音,赋予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与生命力,唤醒我们的回忆,让红楼故事经久不衰地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陈力简直是"为歌曲而生"的。她的歌唱艺术生命虽短暂,但她,让《红楼梦》插曲成为动人的文化符号,给人以美妙的享受,让文学与音乐在悲欢交织中永恒回响。契合了《红楼梦》"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艺术纯粹性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