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学南苑雅集:三载神交终成真 笔墨相知见月明》
文/王博(西安)
己酉年仲秋望日(2025年9月30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人雅集在西工大学南苑悄然成韵。王博、苏文蔚、赵旭东三位素未谋面的文友,因文字结缘三载,终得相见。他们以笔墨为媒,续写了一段当代以文会友的佳话。
地铁赴约:墨香与期待的相逢
晨光熹微,王博乘地铁赶往约定地点,手中紧握着三年来与苏文蔚先生往来的文字记录。那些曾在深夜独酌时反复品读的诗句,纸页已微微泛黄,墨香犹存。与此同时,苏文蔚先生已在案前铺开宣纸,墨香氤氲间,指尖轻抚那些曾与她神交的文字,仿佛能触摸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思绪。赵旭东老师作为引荐人,笑意温和地居中牵线,仿佛一座无形的桥,让这场跨越千里的相聚水到渠成。
笔墨生温:虚拟共鸣化作掌心温度
这场因文字而生的聚会,恰似秦岭云散,终见月明。网络时代的笔墨之交,洗尽铅华,沉淀下最本真的情谊。王博的指尖轻触苏文蔚先生题写的诗句,仿佛触碰到了三年来那些深夜独酌的思绪;苏文蔚先生抬眼望向王博,眼中映着同样的澄澈,仿佛早已熟识。文字让我们在未见时便已相知。苏文蔚先生感慨道,声音轻如落墨。
赵旭东老师则笑称,这场雅集是现代版的兰亭集序——无需繁复的仪式,只一杯茶、一卷书,便已道尽平生。茶烟袅袅间,三人相视而笑,恍若千年知己。
当代回响:传统文人精神的传承
此番相见,不仅是三位文友的雅集,更是对传统文人以文会友精神的当代回响。在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他们以文字为契,以笔墨为媒,将虚拟的共鸣化作真实的温度,诠释了志同道合者,纵隔千山万水,终能因相同的精神底色相认的深刻内涵。
临别时,三人相约以文为伴,再续雅集。这场跨越时空的相聚,恰如秦岭云散后的月明,清澈而永恒,照亮了现代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附蓝胥阁(苏文蔚)书法作品:
蓝胥阁(苏文蔚)的画扇书法作品:
《知己文友首聚感怀》
赵旭东(長民)
秋光镀金赴西工,地铁穿城意万重
屏光闭目尘嚣里,心随云鹤向碧空
网海神交已三载,各怀绝技显峥嵘
苏公墨韵惊风雨,王生妙笔贯长虹
赵郎锐评如剑出,诗文编评俱从容
互赞文章频击节,夜话荧屏暖意浓
今日终得亲执手,笑涌眼角泪沾胸
梧桐荫下初逢处,未语先闻朗笑声
展卷漫谈兰亭序,倒金字塔亦通灵
铁肩道义笔端见,涂改悲愤成绝锋
茶香氤氲佐高论,雀跃枝头侧耳听
忽觉影斜日已暮,合影金晖镀友踪
相约霜叶红如火,再谱知交山海盟
别时执手频回首,车流人海意无穷
笔墨随时代新韵,新闻千年骨铮铮
此情可待成追忆,秋蝉声里寄丹诚
2025年9月27日
乙巳蛇年八月初六
编辑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