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颂
情景剧实景剧本
核心设定:以商州区江山景区自然景观为实景基底,将山体、溪流、古木、石阶等融入场景调度,通过人物言行与历史道具串联商州及周边关联的千年故事,凸显“江山因人而名,人因江山而兴”的主题。
第一幕 仓颉造字
实景地点:景区山林古柏下,地面散落天然青石板
人物:仓颉(麻衣束发,手持骨匕)、书吏甲、书吏乙(布衣,携竹简)
(灯光聚焦古柏,溪流声渐起。仓颉蹲在青石板前,眉头紧锁,骨匕在石上反复刻画,石屑簌簌掉落。)
书吏甲:(凑上前)大人,连日刻画,您已三日未歇,这“日”“月”之形,当真要这般勾勒?
仓颉:(抬手指向天际,晨光恰好穿透柏枝)你看那朝阳,圆而有光;再看山间月影,缺而含清。天地万物皆有其形,若不能以符号记之,百姓如何传讯,世事如何留痕?(骨匕猛地落下,在石板上刻出“日”“月”二字,线条粗粝却形似)
书吏乙:(抚掌)妙啊!这般一看,便知是日月!
仓颉:(望着满山草木,目光悠远)商州山高水长,草木鸟兽皆是灵感。今日刻下一字,便是为这江山留一份记忆。(三人起身,向山林深处走去,石板上的字迹在晨光中愈发清晰,展示仓颉造的28字!)
第二幕 河图洛书
实景地点:景区溪流浅滩,水中散落五色石子,岸边立一圆石(象征“洛书”)
人物:伏羲(羽衣,手持木杖)、部落长老(白发,持龟甲)
(溪流潺潺,伏羲蹲在浅滩边,凝视水中石子。长老手持龟甲,缓步走来。)
长老:(递过龟甲)首领,昨夜龟甲示兆,今日溪边必有异象。
伏羲:(指着水中石子,声音微颤)你看——青、赤、黄、白、黑五色石子,恰如五行之位;三三两两相叠,竟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之形!(起身走向岸边圆石,以木杖在石上勾勒)再看此石,纹路纵横,恰似天地经纬。
长老:(跪拜在地)此乃上天赐福商州!有此图书记载天地规律,我等部落定能顺时而耕,安居此山!
伏羲:(木杖顿地)这河图洛书,非仅赐我部落,更是这江山大地的密码。往后,便依此教导族人,观天察地,与这商州山水共生。(二人凝视圆石与浅滩,夕阳洒在水面,五色石子熠熠生辉)
第三幕 商鞅变法
实景地点:景区开阔石阶(象征“朝堂台阶”),阶下立一木柱(象征“立木为信”)
人物:商鞅(官服,手持竹简)、士兵甲、百姓数人
(石阶上,商鞅手持竹简,目光锐利。阶下百姓窃窃私语,士兵甲守在木柱旁。)
商鞅:(高声喊话)诸位商州乡亲!今日我在此立木为信——若有人将此木从阶下搬至阶上,赏黄金十两!
百姓甲:(小声)这木柱不过百斤,哪有这般重赏?怕是圈套!
(片刻后,一壮汉走出人群,扛起木柱走向石阶。商鞅当即示意士兵甲递上黄金。)
商鞅:(举起黄金,面向百姓)我商鞅言出必行!此番变法,便是要如这立木一般,令行禁止。往后商州境内,耕织有功者赏,作战奋勇者升,偷税漏税者罚!
百姓乙:(接过壮汉手中黄金,惊呼)是真金!大人说话算数!
商鞅:(展开竹简)这变法之策,非为我一人,乃是为商州百姓能吃饱穿暖,为这江山能长治久安!(百姓欢呼,簇拥着商鞅向石阶上走去)
第四幕 商鞅封地·大兴商业
实景地点:景区林间小径(象征“商道”),路边摆有陶罐、布匹等货物
人物:商鞅(诸侯服饰,腰佩玉饰)、商队首领(布衣,肩扛货担)、商贩数人
(小径上,商队首领带领商贩赶路,与商鞅一行人相遇。)
商队首领:(拱手行礼)见过君侯!我等商队从关中而来,要往南阳贩货,途经商州。
商鞅:(微笑)免礼。我刚受封此地,正欲让商州百姓过上好日子。你看这商州,地处秦楚交界,山路虽险,却是往来要道。
商队首领:(叹气)只是山路难行,货物运输不便,若遇暴雨,更是寸步难行。
商鞅:(当即下令)传我命令!征调民力修整商州境内山道,在溪流上架设木桥;凡过往商队,三年内免征赋税!
商贩甲:(惊喜)君侯此言当真?那我等往后定常来商州!
商鞅:(望着山间小径)商州山水养人,更该成为四方货物汇聚之地。你们带来布匹陶器,带走商州的药材、木材,这般往来,百姓自然富足,这封地才能兴旺。(商队欢呼着继续赶路,商鞅望着他们的背影,目光坚定)
第五幕 商山四皓
实景地点:景区山顶茅草屋前,屋旁种有芝兰,石桌上摆着书卷
人物: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均白发素衣,手持书卷)
(茅草屋前,四皓围坐在石桌旁,吟诵《诗经》。一阵风吹过,芝兰飘香。)
东园公:(放下书卷)自避秦乱而来商山,已近十载。这商山云雾缭绕,恰如世外桃源。
甪里先生:(指着山下)你看山下百姓,春耕秋收,安居乐业,比之朝堂纷争,此处才是人间仙境。
绮里季:(端起茶杯)前日里,有孩童上山采芝,见我等读书,竟也学着识字。这商山不仅养身,更能育人。
夏黄公:(微笑)我等虽隐于此,却也盼着这江山太平。若百姓都能如商山之人这般安稳度日,便是天下之福。(四人相视一笑,继续吟诵书卷,声音随山风飘向远方)
采芝歌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兮,不若贫贱之肆志。
第六幕 唐诗之路
实景地点:景区石阶古道,道旁立一石碑(空白,象征“题诗碑”)
人物:王维(文士服饰,手持折扇)、李白(白衣,腰间挂酒壶)
(王维漫步古道,驻足石碑前,提笔欲写,却又放下。李白手持酒壶,醉醺醺走来。)
李白:(大笑)摩诘兄,为何停笔?这般好山好水,正该题诗留念!
王维:(指着山间景色)你看这商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般景致,怕是我的笔墨难以描绘。
李白:(饮一口酒,挥笔在石碑上写下“商山千万峰,参差皆相似”)你太拘泥于字句!这商山的雄奇,当用豪放之笔书写。我昨日行至丹江,见渔舟唱晚,更觉此地堪比江南。
王维:(莞尔)太白兄果然洒脱。这商州古道,往来文人墨客无数,怕是这石碑,早已刻满诗句。
李白:(拍着石碑)那又如何?江山不老,诗句长存。后世之人再来此山,见诗如见人,这商州的故事,便永远不会被遗忘。(二人并肩走下古道,身后石碑上的字迹在夕阳中泛着微光)
【剧情】
1. 白居易手持诗卷,望着丹水沉吟片刻,朗声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众人抚掌。
劳将白叟比黄公,今古由来事不同。
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
2. 王维立于柳树下,闭目吟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声音温润,与山水相融。
3. 孟浩然举杯,一饮而尽:“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满是田园意趣。
4. 岑参声调激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尽显边塞豪情。
5. 储光羲俯身看着岸边田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注:原作者陶渊明,此处借用于场景氛围,或替换为储光羲《田家即事》名句“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
6. 钱起望着远山云雾,轻声吟哦:“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7. 六人吟罢,相视一笑,白居易道:“商山丹水,真乃诗家福地!”众人齐声附和,笑声与流水声交织。
第七幕 闯王蓄势
实景地点:景区山林营地,篝火旁堆放兵器,士兵们正在擦拭刀剑
人物:李自成(戎装,手持马鞭)、将领甲、士兵数人
(篝火熊熊,李自成站在营地中央,目光如炬。将领甲快步走来。)
将领甲:闯王,商州百姓听闻我军到此,纷纷送来粮食布匹,愿助我军重整旗鼓。
李自成:(望着士兵们)去年兵败,若非商山百姓收留,我等早已葬身乱军之中。这商山不仅是藏身之地,更是我军的根基。
士兵乙:(起身喊话)闯王,我等愿随您冲锋陷阵,推翻暴政,让天下百姓都能有饭吃、有衣穿!
李自成:(举起马鞭)好!待我军休整完毕,便从商州出发,直取西安!记住,我军打仗,为的是这江山不再有苛政,为的是百姓能安稳度日!(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彻山林,篝火映照在兵器上,寒光闪烁)
李自成吟诵驻商洛: 收拾残破费经营,暂驻商洛苦练兵。月夜贪看击剑晚,星晨风送马蹄轻。
第八幕 中原突围
实景地点:景区山林密道,道旁设有岗哨,战士们手持步枪,神情警惕
人物:李先念(军装,手持地图)、战士甲、通讯员
(李先念蹲在密道旁,借着月光查看地图。通讯员快步跑来。)
通讯员:首长,敌军已在山口设下封锁线,妄图将我军围困在商山之中。
李先念:(指着地图)商山地形复杂,这密道是百姓为我们指引的,敌军定然想不到。通知各部队,今夜三更出发,沿密道突围,务必保护好随行的百姓和伤员。
战士甲:(握紧步枪)首长放心!我们就算拼了性命,也要守住密道,护住大部队!
李先念:(拍着战士甲的肩膀)记住,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这商山的百姓是我们的后盾。只要我们和百姓同心,就没有冲不破的封锁线!(月光穿过树叶,洒在战士们的脸上,他们悄然整理装备,向密道深处走去)
第九幕 人民江山
实景地点:景区开阔平台,背景是江山全景,平台上有老人、孩童、游客等
人物:导游(手持扩音器)、游客甲、孩童(手持风车)、老人(布衣,拄着拐杖)
(导游站在平台上,向游客们介绍景色。老人牵着孩童,站在一旁眺望远方。)
导游:(指着远方)各位游客,这里就是商州江山景区的最高点。从仓颉造字到中原突围,这片土地见证了千年变迁。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百姓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游客甲:(感慨)难怪这里的山水透着一股灵气,原来藏着这么多故事。
孩童:(举着风车)爷爷,你看山下的村庄,好漂亮!
老人:(微笑)是啊,爷爷小时候,这里还是土路,如今修了公路,盖了新房。这江山,从来都是人民的江山,只有百姓过得好,江山才会更美丽。
(阳光洒在平台上,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孩童的风车在风中转动,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与山间景色融为一体。)
(灯光渐暗,背景音响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