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挂锁提亲
在回家的路上, 赵万里脚步轻快, 看啥都觉得美气, 山坡上的草似茂 盛的庄稼,羊群似一堆大馒头……他高兴地吼起了秦腔,不顾尘土飞扬。
儿子要娶张芳芳, 这一消息着实让赵万里高兴了好几天。张芳芳是打 着灯笼难找的好儿媳,儿子摔伤期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别人的看法, 大胆地去医院贴身照顾,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再说儿子老大不小了,身边 确实需要个女人。有了女人,就有了一口热饭吃,也有人疼惜了,生活上 互相帮衬,情感上彼此依靠,做老子的就不用操心了,等着抱孙子。
在陇山塬上, 定亲俗称“挂锁”,是一件非常大的事, 挂锁时人际关 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双方家人的情感和关系。
儿子定亲、娶亲, 这在农村都是头等大事。赵万里把这事向父亲赵作 鹏做了汇报,然后和妻子吴秀莲商量了一下,请阴阳先生择了吉日,盘了 生辰八字,央求媒人到张文明家去递话。
张文明家得知此事, 也很重视, 忙去阴阳先生那儿合了生辰八字, 就 应了这门亲事,托请媒人给赵万里家传过话去,双方议定吉日,积极筹备 婚礼。张文明备了礼,特意拜请了娘舅、妻舅家的亲戚,议定吉日来观礼 主事。
赵万里把吉日给儿子说了,让他备好提亲和定亲的烟酒糖茶及礼金。 酒一般两瓶,要用红线拴着;烟要两条红盒的,用红丝带捆住;糖茶各要二斤; 定亲礼金一般不低于三千元。这礼行在九十年代是比较大的,办得隆重。
两家结亲, 必带的礼品是大馒头, 这很考验茶饭手艺, 须得主妇亲手 蒸。蒸大馒头,面要发酵得好,面团揉得大小一致,馒头顶要用刀切一个 “十”字, 这样蒸出的大馒头不仅饱满、光滑, 还头上笑开花。为了喜庆, 还用六节竹子捆成梅花形的戳子,蘸上红色,规规矩矩地在馒头上点上梅 花,不然会被亲戚笑话。这点了梅花的大馒头, 一次要拿十二个,代表一 年十二个月,月月笑口常开。有的人家还拿油饼,要拿二十四个,代表一 年二十四个节气,节节油光水滑。
定亲这天, 赵志福穿戴整齐, 还特意理了发, 人靠衣裳马靠鞍, 看上 去精神饱满。赵万里也穿了身新衣裳,剃了胡子,收拾得很精神。他仔细 检查了所带礼品,小心翼翼地装好。人逢喜事精神爽,几十里的山路,爷 俩骑着摩托车一忽儿的工夫就到了。
张文明家早有准备, 四合院洒扫得干干净净, 家人收拾得光鲜亮丽。 赵万里父子的摩托车还没停稳,张家人就迎出门,双方互相问候后,他们 被让到了主屋。
赵万里少爷出身,精于此道,先开口说:“亲家公,古人云,十里一乡俗。 咱这个地方在礼节方面有啥要求,你多提点,以免因在长辈的礼节上做得 不周而失礼。”
进了主屋, 双方亲戚认亲打招呼。张文明先给自家亲戚介绍: “这是 亲家公赵万里、新女婿赵志福。”赵万里忙举手施礼道:“各位亲戚好, 今天我们来认亲了, 以后就是一家人,望常来常往。今天有礼节不周之处, 望指正并海涵。”
“客气了,客气了,亲戚请上座。”张家一位年长者起身回礼。随后, 张文明又给赵万里父子介绍了自家亲戚,赵万里一一回礼,让座。主屋炕 上放了一张大红炕桌,张文明的舅舅坐了主座左边的席位,他岳父坐了主 座右边的席位,他大舅哥坐左手第一位,张文明坐左手第二位。媒人坐客 座席首,赵万里坐客座第二位,赵志福坐下首,席口座空着。
坐定后,张文明那位留着山羊胡的舅舅先发话:“今天我外孙女定亲, 这是头等大事,略备薄酒,请大家品尝。”媒人示意赵志福拿出礼物,赵 万里伸手接过,媒人把烟酒糖茶和十二个大馒头整齐地摆放到炕桌上,示 意对方长辈过目。
山羊胡老人看着大馒头说:“这馍笑得好, 喜庆、喜庆。”大家都随 声应和。他示意张文明收起来,说:“这亲事能成,媒人辛苦了,最该感 谢了。”媒人忙欠身施礼道:“你们两家能结亲,这是上天赐的好姻缘。 我只是帮月老牵了红线,主要是遇上了好亲戚,娃娃也都愿意。赵志福是 好娃娃,年轻有为,勤劳聪明,能配得上我们家的芳芳, 真是好女配佳婿, 一段好姻缘。能保这个媒,我非常高兴,愿成人之美,也是乐在其中。”
张文明点头称赞说:“赵志福这娃不错, 有气魄、能干事, 我是看好 这门亲事的。”其他人也附和表示赞同。
山羊胡老人向四周看了看, 示意媒人进行下一步。媒人看了看双方亲 戚,说:“两个娃娃都见过面,彼此熟悉,再不必细介绍了。那咱们就给 娃娃挂个锁吧。”说着,示意赵万里掏出两个红包,用红线拴着,放在桌 子上。媒人拿出红包里的钱让山羊胡老人点了一下,山羊胡老人抽出两百 元作为回礼,把两千八百元装回红包里,点头对媒人说:“叫娃娃来挂锁。”
今天的张芳芳特别好看, 穿一身新红衣,扎着两条大辫子,脸色红润, 在她母亲的陪伴下羞答答地站到大家面前。赵志福马上站起来,在媒人的指示下,拿起桌上拴着红线的两个红包挂在张芳芳的脖子上,这就算挂了 锁,拴住了新媳妇。此后,两家人就算正式认了这门亲,两个年轻人确定 了恋爱关系,可以正大光明地交往了。
等张芳芳退出去, 赵志福坐定后, 山羊胡老人说: “今天娃娃的锁儿 挂了,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媒人忙示意赵志福先给在座的每人发一根喜 烟,点上烟,再把放在炕桌上的空酒杯斟满喜酒。山羊胡老人端起酒杯说: “大事定了,我们一起喝杯喜酒。”大家端杯一饮而尽。赵志福又给大家 的酒杯斟满酒,赵万里端起酒杯说:“双喜临门,我敬各位亲人一杯。” 两杯喜酒下肚,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山羊胡老人让大家先吃干果。赵志福 又给大家点上喜烟,从主位开始,挨个改口认亲、敬烟酒。
张芳芳的舅爷爷, 赵志福也叫舅爷爷, 张芳芳的外爷, 赵志福就叫外 爷,张芳芳的舅舅,赵志福也叫舅舅……最重要的是,赵志福对张芳芳父 母的称呼变了。原先,他称呼张芳芳的父亲为张老师,或者叔叔,从此刻 开始就改口叫“姨父”了;对张芳芳的妈妈, 以前称呼为阿姨,或者姨姨, 现在就必须改口叫“姨娘”。这个礼节结束之后,赵万里和张文明分别给 媒人敬酒,这明面上的乡俗就基本结束了。撤掉炕桌上的干果碟,上齐主 菜,大家开始敞开吃、敞开聊、敞开喝。
赵万里忙给儿子赵志福使眼色, 赵志福立马起身给各位长辈敬酒。第 一杯酒,赵志福先敬给山羊胡老人:“舅爷,我敬您两杯喜酒。”
山羊胡老人高兴地摸着胡子说:“娃就是灵。好, 舅爷喝两杯。”赵 志福又给外爷及其他亲戚各敬了两杯喜酒,大家喝得开心,吃得高兴。
赵志福敬了一圈酒后坐下吃饭。赵万里已乘儿子敬酒的工夫吃得差不 多了,他接替儿子根据亲戚的长幼,依次敬酒活跃气氛。赵万里酒量好, 陪亲戚喝酒不在话下。
赵万里敬张文明:“亲家好, 这来来去去, 麻烦你好多次了, 正不知 道怎么回报你的恩情,想不到我们结成了儿女亲家。先敬你两杯,酒满心 诚,我给你斟满了,你是文化人,我是粗人,今后多指点。”
张文明高兴得一饮而尽, 满脸喜色:“哪里哪里, 只要娃娃愿意, 不 受委屈,啥都好说。”
喝酒是一门学问。这酒喝得好, 双方感情进一步深化。如果酒喝多了, 失了态,做了尴尬事,事情不严重的话,也是情有可原。如果在酒桌上喝 得太多,犯了浑,得罪了亲戚,甚至会就此断了婚姻关系。就算娃娃喜欢, 双方心里有了疙瘩,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会相处得不开心, 影响娃娃的幸福。
这次挂锁酒双方都喝得比较满意, 亲戚们尽兴而归。 一般情况下, 挂 锁后,过几年才结婚,每年过节新女婿都需去女方家走亲戚。但赵志福等 不了这么长时间,他急着结婚,因为裁缝店需要帮手。赵万里根据儿子的 要求,请媒人从中周旋,计划年底就结婚。按礼节,结婚需提前三个月议婚。
议婚即言礼, 就是通知女方什么时间结婚, 商议彩礼及嫁妆等, 并一 次性结清彩礼。经媒人、张文明、赵万里三人协商决定,女方不要衣服钱 了,想穿什么衣裳自己做,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这四大件家里 都有,也没必要重复购买, 只需六千元礼金就可以了。结婚日子定下来后, 就要行大礼、提话、娶亲。
行大礼,要求的离娘礼有些不同。在烟、酒、糖、茶、大馒头的基础上, 需要拿两斤猪肉,叫作离娘肉。家里条件好的,还会带羊肉和牛肉,要是 没有这两样,猪肉也可。另外还要给女方的父母一千元衣服钱。
行大礼时赵万里、赵志福、媒人都去了。赵万里给亲家一千元衣服 钱后,还给了张芳芳一千元零花钱。行大礼最重要的是点彩礼。媒人从包 里拿出红纸包的礼金给张文明的舅舅山羊胡老人过目:“这是礼金,请您老点一下。”
山羊胡老人数了数, 满意地点了点头, 递给张文明。张文明从这沓钱 里抽出八张作为回礼,说:“亲家,本想着娃娃过几年再完婚,哪知亲家 这么着急。我娃娃没家教,以后可要多担待、多指点。”
赵万里知道这是客套话, 如何回答,很讲究技巧。“他姨父, 客气了。 芳芳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我儿赵志福年轻冲动,还望亲家公多教育 教育。”
双方客气一番, 山羊胡老人说:“各位亲戚, 我们就不客套了, 大家 吃喜酒。”
赵万里不失礼节地说:“娃舅爷, 不知道我们这儿还有啥礼节, 最好 讲明,以免失礼对不住大家。”
山羊胡老人笑着说:“是啊,十里不同俗。今天有件事我们高兴忘了, 应先给老先人敬杯喜酒的。”赵志福一听忙下炕在主屋桌上供奉着的家谱 前面点三炷香,跪下去,烧一道黄表,祭奠喜酒、喜茶,磕头作揖。赵万 里坐在炕上忙赔不是:“失礼、失礼,亲戚别见怪。”实际上,先人要敬 在前,来时要敬,吃酒前也要敬。
山羊胡老人给赵万里指点, 就是在考验赵志福。中国是礼仪之邦, 要 依礼办事,不是说提亲就提亲,说原谅就原谅,女方家还是有自己的原则 和规矩的。山羊胡老人点到为止,见状说道:“亲戚,以后这礼节的事, 我们相互学习就好了。”
山羊胡老人曾是国民党老兵, 后来加入了共产党, 解放战争中打过大 仗,见过世面。退休后回家乡养老,通情达理,但也是一个重礼之人。
赵万里自觉有愧,心想还好遇到了一个好脾气的亲戚,如果是没有涵养 的人家,肯定会吹胡子瞪眼,把事情闹大的。赵万里对山羊胡老人产生了敬佩之情,觉得这老人不简单,有气度,今天把这样的大事都忘了,人家也没 有生气。
赵万里忙恭敬地给山羊胡老人敬酒, 想乘兴打关喝酒, 又怕失礼, 忙 问:“娃舅爷,你们这儿兴划拳不?”
山羊胡老人顿了一下说: “我们这儿没有这一习惯, 你们想比画一下 也行。不过在老先人跟前, 一般是不大声喧哗的。”
赵万里忙摆手说:“那使不得, 就按这儿的习俗走。”他觉得山羊胡 老人说得有道理,在老先人跟前自然是不能大声喧哗、张扬的,这也是孔 孟之礼。赵万里顿感战战兢兢,说话都有些拘谨了。
见赵万里拘束起来了,山羊胡老人忙说: “习俗是先人定的,我们也 可随行就市,今天高兴,那就破个例。”赵万里尽自己所能与每个亲戚打 了一关,几杯酒下肚,关系更加融洽了。赵万里也不敢多耍, 怕惹人反感, 点到即可。
十大碗的喜宴吃毕, 大家聊了一会儿。亲家母端来羊肉臊子长面, 吃 完面就可告别回家了。赵万里和赵志福、媒人辞行出门,女方亲戚把他们 送出门,说:“不成亲是两家,成了亲是一家,以后常来,亲戚越走越亲。”
几人忙欠身回礼。张芳芳出得门来, 默默看着赵志福。张文明知道女 儿的心事,想着应该让二人好好培养感情,遂摸着胡子说:“志福做生意 缺帮手,芳芳有空可以去帮帮他。”张芳芳一听忙开心地应答。赵志福也 高兴地说:“是,姨父,那我们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