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詩緒之二)
華表(二行詩)
图文/鍾子美 编辑/谦坤
華表挑起中秋的圓月
照亮金水河萬年的流淌
(2025.09.30)
元寶評:
这首二行诗虽短小,却意境宏大,将历史、自然与佳节情怀巧妙融合,充满了时空的纵深感和宁静的诗意。
意象的选取与象征意义
诗中的三个核心意象——“华表”、“中秋圆月”和“金水河”,各自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共同构建了一幅跨越时空的画卷。
• 华表:华表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极具标志性的石柱,常立于宫殿、陵墓前,是历史的见证者,象征着庄严、秩序与民族的传承。天安门前的华表上蹲踞的瑞兽“朝天吼”,更被赋予了“望君出”、“望君归”的寓意,寄托着对国泰民安、君主贤明的期盼。
• 中秋圆月:在中国文化中,圆月是团圆的象征,中秋的月亮尤为明亮圆满,常引发人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代表着一种周而复始、永恒宁静的自然力量。
• 金水河:诗中提到的金水河,其名本身便富有传奇色彩,相传源于春秋时期百姓纪念贤相子产投金于河的典故,象征着清廉、德政与绵延的文化记忆。它“万年的流淌”形象地喻示了中华文明悠久不息的历史长河。
意境的营造与深层解读
诗人通过精妙的动词和意象组合,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 “挑起”的动感:一个“挑”字用得极妙,它让静止的华表瞬间具有了动感和力量感,仿佛一位历史的巨人,用肩膀担起了那轮明月。这个动作既连接了大地与天空(华表立于地,明月悬于天),也连接了历史与当下(华表承载历史,月光照耀今宵),使得整个画面立体而生动。
• 时空的对话:上句“华表挑起中秋的圆月”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空间场景,下句“照亮金水河万年的流淌”则将时间轴无限拉长。明亮的月光不仅照亮了河流,更仿佛照亮了悠悠万年的历史。华表所代表的文明传承、圆月所象征的团圆时序,与金水河诉说的历史长河,在此刻交汇,形成了一曲关于文明、时间与家国的宁静而深沉的咏叹。
诗歌的韵味
这首诗在国庆与中秋双节之际创作,其情感内涵也因此更加丰富。它既可以被理解为一份对国泰民安的宁静祝愿——如华表所寓意的天下安宁,也可以是一缕在佳节时分对文化根脉的深沉眷恋——如月光下万古长流的金水河。诗作情感含蓄而意境深远,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二行诗以其精炼的语言、精巧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