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沧海一粟
文/孟凡爱
文/张庆富
文/王玉成
文/黄河岸边人
文/晴溪
文/黄河岸边人
文/沧海一粟
其一
【五绝】
文/梦拥满月
文/张庆富
文/田欣平
文/田欣平
文/沧海一粟
文/梦拥满月
文/梦拥满月
文/宛扬
文/沧海一粟
秋风
文/沧海一粟
江北无蝉叶露凉,昆西早雪玉兹茫。
文/晴溪
文/大鹏长空
文/大鹏长空
文/黄河岸边人
文/宛扬
文/晴溪
文/黄河岸边人
莫笑渔翁多痴念,尘心洗处即通津。
文/晴溪
文/宛扬
文/黄河岸边人
文/青阳
文/青阳
文/宛扬
文/宛扬
文/宛扬
文/宛扬
文/宛扬
【现代诗】
秋,在一片叶上
文/田欣平
一年四季
秋
总是最热闹的季节
滋润摇晃着的红高粱
漫山遍野的瓜果飘香
无不是春天的梦想
秋
总是给人以喜庆的感觉
看天是白云相伴的蓝天
看地是花团锦簇的花园
看人是勤劳朴实的乡亲
在这忙碌的日子里
秋
雍容华贵
富态婉芳
昭亲睦友
融通四海
看那一辆辆的轿车环山绕道
看那一群群的人儿神采飞扬
欢声笑语里 汽笛马达都欢畅
秋
是一个充满无限能量的使者
看那白发老人挺直的脊梁
看那提筐搬篓的小伙铁骨模样
忙碌中的小媳妇
高挽起平日里的飘飘长发
遮阳帽护脸纱
妆扮干净利落
是秋天的另一番巾帼风光
金秋十月
是一个斟满酒杯壮怀高歌的季节
是一个让国人骄傲的季节
强大的祖国
护佑着我们幸福的家
祖国是一棵大树
我们就是这棵树的枝枝叶叶
历经沧桑巨变
才有今天的根深叶茂昌盛繁荣
祖国
金秋浩荡,仪态万方
即使浅吟低唱
也会荡气回肠
蓦然回首
秋,就在一片叶子上
我想做盏灯(组诗)
文/ 青阳
○一盏灯
被汉朝的一枚圆月点亮
照亮两千多年民间的笑和泪
照亮沂源鲁山上一只鸟儿的羽毛
照亮年岁 踩着年轮
在雪地里一个踉跄接着一个踉跄的翻滚
〇闹元宵
龙狮又醒,扬眉又吐气
载风旱船,泼彩秧歌,从大鼓上
接收骤雨的将军令。天兵天降
从汉唐走过宋元明清又日新
十里长街,被追尾。升欢
〇元夕宴
就着这元宵节的年味
又端出汤圆酿的酒,一杯敬汉文帝
一杯敬司马迁一杯敬沂源父老乡亲
一杯敬传统民风民俗的重启
一杯与低首俯视的鸟儿,对饮
〇我想做盏灯
我想把自己做成无数盏灯
一盏安放在长江
一盏安放在黄河
一盏安放在白雪皑皑的天山
一盏安放在涓涓细流的沂河
还有一盏 我要轻轻
安放在埋进土地的父母的门前
【散文】
中元节忆妈妈
文/刘东升(旭日东升)
妈妈走了。
公元2021年8月4日,随着呼吸机不再为她提供呼吸动力,那颗坚强、倔强的心脏慢慢的停止了跳动。我知道妈妈是个要强的人,我想让她走得体面一些。在她弥留之际,我紧紧握着那双托举我生命的手,把她贴在我的脸颊上,我俯下身贴近她的耳畔,轻轻地不断对她说:“妈妈,别怕。妈妈,别怕,儿子送你到爸爸那里去。”妈妈的手有些浮肿,显得很嫩,由于连日的检查、治疗,有较少的淤血斑,但很是温暖。儿子和妈妈就这样依偎着、耳语着,11时20分妈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妈妈走得很安详,没有一丝的痛苦表情。我想,儿子的耳语她一定是听到了,知道就要去她的爱人身旁。
妈妈走了。我的魂魄像是丢了,百无聊赖,不知不觉就又走到了老家。小院里很是寂静,没有攀附上棚架的丝瓜枝杈,无精打采的荡悠着,晃来晃去。我拿根竹竿,逐个把它们挑到棚架之上,或许明天它们的须子就可以找到依附,伸向远方。推了一下屋门,没有推开,哦,门是锁着的,我忙找出钥匙,打开屋门,屋里空荡荡的,没有了妈妈的问候,我站在妈妈的遗像前面仔细端详着。遗像是侄儿挑选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他给奶奶拍摄的,背景虚化得很好,远处很神秘,妈妈慈祥的面容像是平日里我回家时的问候,又像是站在那儿与我作永久的告别。我泪目了……
妈妈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出生1930年农历正月十四,家境贫寒,是家里的长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她就帮着姥姥操持家务,有很强的办事能力。抗战胜利后,解放区进行了土改,村里有了识字班,妈妈积极参加,还当上了识字班长,带领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学文化,演节目搞宣传。1947年8月以后,华东野战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鲁中一带被国民党军占领,共产党的干部、土改积极分子便开始向黄河以北转移。逃亡的地主、富农(还乡团)跟随着国民党的正规军杀了回来,他们大肆杀戮还没有来得及转移的共产党干部、土改积极分子。妈妈也被列入了被活埋人员的名单。所庆幸的是,我姥爷知道了这个消息,我的妈妈便连夜逃出了村子。一个人摸着黑,翻山越岭,直到临朐县城才找到向北转移的队伍。
妈妈是一个很能干的人。过黄河后,她在惠民县给解放军的后方医院做护理员清洗绷带、给伤员喂饭等工作。1948年2月以后鲁中相继重新解放,北撤的干部群众陆续返回。妈妈工作积极、努力,又能识一些文字,1948年8月便被分配到了益都县蚕丝改良场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调入沂源县建设科工作。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1952年被选送到烟台蚕丝学校脱产学习。1954年毕业后回到沂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
妈妈是一个很刚强、很倔强的人。1958年春,在反右斗争后期的补课运动中,父亲的一些言论被定为右派言论,他被撤销了县文教科副科长(主持工作)一职,妈妈被劝退职。她百思不得其解,非要领导给个说法。当自愿退职同意书送达,让她签字时她坚决拒绝签字,不论什么人找她谈话也都被她拒绝了。从此,领导上也再没给她安排工作。我降生时,爸爸正背着处分,在青岛组建沂源县评剧团,妈妈正在被劝退职,精神上顶着巨大的压力。我是在家里由接生婆接生的,妈妈在生完孩子后的当天早晨就一个人去井边担水,好心的乡邻帮她把水从井里提上来,她再踉踉跄跄地把水担回家。妈妈被劝退后,没有了身份,没有了工作,在县城里四处打零工。在我的印象里她好像什么工作都做过,帮人拆洗被褥、弹棉花、包月饼、砸石子、糊纸盒,做棉签,卖冰糕、卖汽水、食堂帮厨等等。这一做就是十几年,人生最美好的光景啊……直到70年代初两个姐姐参加了工作,家境略有好转,在两位伯父的帮助下家里买了一架缝纫机,妈妈便开始跑工商、跑税务,组织几位家庭妇女办起了一个缝纫社,叫三八缝纫社,对外承揽做衣服,加工工作服等。在那个年代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好在她们是经工商登记过,属集体经济。这样稳定工作了几个年头,直到哥哥和我都参加工作后,生活的重负才让她缓过一口气来。
1978年全面落实右派政策后,爸爸的问题给予纠正,恢复其原职务。妈妈的问题属于遗留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但妈妈倔强的性格使她从没有放弃。从那时就开始了她漫长的申诉之路。好在作出决定的当事人都在,直到1989年按劝退时的职务补办了退休手续,1993年由退职改为离休。
妈妈还是一个生活情趣极其浓厚的人。那些年只有爸爸一个人发工资,虽然妈妈打零工挣的一点钱可以补贴家用,但生活费用还是捉襟见肘。妈妈凭着打零工学到的十八般武艺硬是把生活搞得有声有色。临近春节,她会攒一点黍子米,煮熟了,加一点酒曲,发酵成米酒。大年三十,米酒兑一些水,加点糖精,这便是我儿时记忆中喝到的最甜美的饮料。发酵后的酒糟,她再加一些棒子面做成面饼,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那个时候,医院做棉签用的竹子棒和冰糕棒是一样的,捡一百根冰糕棒能换一毛钱。妈妈把平时积攒下的废竹竿头打截成冰糕棒一样长短,全家人每人一把小刀,一夜就能做成上千个,每当医院收冰糕棒时都是我们家卖得最多。那个时候,买一斤猪肉要七毛二分钱,还得有肉票。要吃猪肉得一大早去肉铺排队,还不一定能买到。妈妈不大买猪肉,我儿时的记忆中好像没有几次。要给我们打牙祭时,她就等到南麻集,花两元钱买一只十几斤重的大白鹅(那时好像大家都不太吃鹅),煮个半熟,再用火烤,烤下的鹅油,用来炒菜。锅里放一点红糖,炒到冒烟时放入烤熟的鹅,这样,自制的薰鹅便成了。当然剔下的鹅骨还要做一大锅汤,全家人美美的吃上一顿。什么做月饼、炒糖、烤排、火烧,妈妈都能信手拈来。妈妈的语言也是极其风趣的,记得有一次,因头天晚上剩的稀饭不够全家人当早餐的了,她便让爸爸加一些水,这样就够全家人喝一顿。爸爸嫌弃这样米太少了,讽刺道: 稀饭倒在桶里,全家人够喝一天的! 妈妈立刻反讥道: 倒在井里够喝一辈子的了。像这种经典的片段在我们家很多,许多年后都成了我们家庭聚会时的美味佳肴。
妈妈走了,她的生命中,没有惊天动的英雄壮举,也没有波澜壮阔的辉煌业绩,却充满了艰辛和坎坷。在她生命的旅途中,不负社会,不负家庭,扛着家庭的重担,担负生活的艰辛。在我心中,她是当之无愧的坚强的妈妈,英雄的妈妈!
今天是中元节,灯火可亲。妈妈,我想您了! 您在那边过得可好?您在世上,儿子对您的孝,还没有尽够……如果有来世,我们还做母子,儿子再来补偿对您的亏欠。
【小小说】
忙得像娶儿媳妇一样
文/杜玉德
单位老许家的老儿子终于要结婚了,在随不随礼这件事上,我还真犯了一阵子掂对。十几年前老许退休时,我才刚调到这单位没几年的功夫,几年的同事中,没想着我俩有婚丧嫁娶搬家温锅望竹梅之类的交往,但在一起工作和老许退休后,和蔼可亲的老许都没把我当外人对待,每逢见面都是他先开口和我打招呼,在几年的共事中,也没少帮我的忙。按现在时兴的惯例,这份子钱是可随可不随的,纠结了一阵子,我觉得咋也不差那二百块钱,还是人长呢!主意已定,找了个红包,装上了两张崭新的伟人像,亲自登门给老许送去。
梆梆梆,敲了半天门也无人应声。不对呀,这个时间老许应该忙得脚不着地,在家操持公事才是呀,怎么老两口子都不在家?无奈只好打电话。“喂,许叔您在哪儿呢,敲门也不开。”“小赵呀,我在小区娱乐室打扑克呢,就在大门口门卫室左边。”“噢,我这就找您去!"
这老许也真够可以的,棋牌瘾还真大,我都站在他的面前了,还不放手,要不是还有另一位大爷急着接手,连拉带扯的把他掀起来,恐怕一时半会的他也顾不上接见我!
我打趣地说到:“人们说到有事非常忙时,都说忙得像娶儿媳妇一样,您倒清闲,差几天吉日就到了,还有闲功夫打扑克!”“忙啥呢? 你还以为是五六十年前呢,现在,只要有钱,什么也不用忙!”噢,我儿子也不小了,也该为孩子的婚事作点准备了,既然老许有闲功夫,何不借此机会请教一二,以备后需?
“许叔,娶儿媳妇需要张罗的事千头万绪,都忙得象陀螺一样晕头转向的,你怎么这么气定神闲,还悠哉悠哉的?”“是呀,娶儿媳妇是比平时忙,操心的事也很多,但毕竟与以前不一样了,现在不用下力气了,也不用犯难了,只要有钱,动动嘴,齐活!”“许叔,你若有空也教我长长见识,说说娶儿媳妇儿的那些事行不?”“你小子,上我这儿取经了吧!难得我高兴,就给你讲讲娶儿媳妇那些事吧!
“婚丧嫁娶是公事,公事是讲究排场的。噢,你知道什么是公事么?公事就是公共的事,是大家的事。公事分为红公事和白公事两种,大喜的日子,和你说说红公事,凭你聪明的脑袋瓜儿还有什么不懂得的?就事论事,就说娶儿媳妇儿的事。大户人家人丁兴旺人手多,仅本家族的人可能轻易而举地就完成了,小门小户的人家就得惊人动马,寻求邻舍、外姓人家帮忙才能行,当然,对于公事,不象现在借钱一样求爷爷告奶奶的,但凡做的到的,邻舍们都乐意尽全力主动帮忙的。
“且不说婚前的三媒六聘,置新房,置家具,备聘礼,置不起新房的也尽力把旧屋粉刷干净,就说最后一关娶儿媳妇,搬、迎、娶、回等排场一点也能少。当然,这些环节老风俗有的不时兴了,可新习惯又惯的没个人样了。一环套一环,一节连一节的能不忙吗?
“首先,你得把想办喜事的事向族长及诸长辈和兄长们禀报,求得他们的同意和支持,才能作进一步的打算,否则,你家的喜事轻则办不好,重则成闹剧。你别认为是吓唬你,我还真的经历过小叔闹事的呢!所以,处于礼貌你也得把长辈长兄们,惹不起的小弟子侄,凑在一起喝一盅,把你的计划和他们说说,求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当然,现在的人都精了,一般不在明面上生事,可谁又敢保证没有小人背后使绊子?你千万别跟小年轻学:我的婚姻我作主!行,以后有你的好!不过,还真有我行我素的楞头青,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让神仙都犯怵。
“这第二忙,就得算计有多少客要招待。安排多少桌酒席,这吃的喝的用的拿的都要考虑周到、算计准确,及早打算尽快准备,安排人手推碾拉磨,蒸煮摊烙不可马虎大意,在这方面一定细心,准备少了,显得寒酸,准备多了,以后就要过紧巴日子了。这仅是对搬来的七大姑八大妗子的费用,现在好呆没有了搬客这一习俗,倒省了许多麻烦事。现在对于这个最大的难题已不算什么问题了。对于酒席宴上的七碟子八碗一道饭两道饭的事,就更不用操心了,你只要把收到的份子钱数一数,到饭店预定多少桌酒席,再订个就餐标准就行了,就算你计算不准,饭店里允许上下浮动两三桌,再不济,饭店都能帮你及时解决你那漏落的事,这事不用愁。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对于喜宴上的一道饭二道饭果碟肴碟醋浅子是十二道还是十六道菜,那得根据自己的家当多少,请大师傅帮你定夺。现在少了一愁,不用借盆子借碗借房子待客,一古脑的去酒店大厅,所有客人自由搭配围着圆桌就坐,省却了主家论资排辈统筹安排的烦恼,先前因为主桌客桌及上下座次安排欠妥而恼了亲戚的事,可是似空见惯、屡见不鲜的,我们村就有一对兄妹因为座次问题闹掰了的:妹妹儿子结婚,妹妹认为自己的亲哥哥在主桌上捞不着坐主位还得伺候人,就把哥哥安排在了次桌的主位,岂知哥哥是个讲究人,没捞着陪大客,认为是不给自己面子,就觉得很丢人,于是尥脚子走人了,妹妹派上人追也没追回来,妹妹觉得失了礼对不住哥哥。一年后儿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妹妹认为自己弥补过错的机会来了,特意安排哥哥做了主桌。这回又彻底把哥哥激怒了,掀了酒桌又扬长而去。从此兄妹形同陌路,再不往来。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我们当地的风俗:外甥结婚舅为大,望竹梅,新生儿姥娘姥爷舅为大。因此,安排个喜宴的座次,开好几个家庭会都定不下来呢。
“再是搬客。现在似乎省略了这程序,老规矩,姑、舅姥娘门上,明明知道自己的侄子或外甥要结婚了,也不会主动随礼凑份子,非得等着侄儿或外甥拿上请柬推着小车来家搬,才收下请柬递上份子钱,坐上小车去做客。如果谁家搬客搬晚了或不去搬客,那就种下了五毒子仇,以后肯定老死不相往来了!客搬来了,吃喝自不在话下,还得安排住宿,自己家的炕上挤不下,又要向邻舍借。跑来跑去的,能不忙吗?
“忙完了这还得忙那,迎亲的队伍也忽视不得。现在好了,有迎亲的车队,交了钱,什么档次的车型队伍都有,女方除了几床被子外就一个新娘子两个伴娘和两个送客,女方父母也有跟着来参加婚礼的,六辆起步的车队基本上是排场,哪象五六十年前,讲究门当户对,男方不仅去娶媳妇,还要去抬嫁妆,女方少说要陪送个五、七色圆房,一般的家庭得九或十二色圆房,富裕的就更多了,若陪送的嫁妆和压柜子钱少了,就让婆家看不起,新媳妇要在婆家吃气的。甭说吹鼓手和轿夫,仅抬嫁妆的队伍就排一大长串,哪一样不得操心安排!
“男主人忙着待客,女主人忙活着迎亲,又要找嫁客铺床、蒸糕,又要准备宽心面,成簸箩子的栗子枣烟糖也是少不了的,还特别嘱咐小伙子们在闹新房后,别忘了捅破新糊的红色窗户纸,喜房里的那一套我也讲不明白,你找个老娘们问问就是,有好多讲究呢!尽管现在人讲究新式的婚礼,可这老一套一点也没省呢。至于喜宴上的那一套,你喝的喜酒也不少,都见识过了,只要找个婚庆公司就妥了,该如何办,在前一天彩排时,他们会全部教给你。还有,别忘了挑水净街扫院子……”
“许叔,别说了,我还要上班去呢!”“好,小许,还没说完呢,等你娶儿媳妇时,我再详细说给你听!"
老许尽管啰嗦,但这一趟没白来,这二百块钱也没白花,以后的事,我心中有数了。
————————————
顾问: 爬过浮山的鱼
穿西装的土豆 金罂粟
主编: 沧海一粟
副主编: 青阳
编辑: 王玉成 孟凡爱 芸苓 紫凝
陌上花开 夏之梦
终审: 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