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格子粉蒸肉--家乡的味道
彭 城
似乎很久没吃过抬格子粉蒸肉了,昨过月半节,我去附近一家小餐厅点了份粉蒸肉。热心的老板娘说没有厨柜里现成的,需要等一个小时左右,承诺用高压蒸锅另外给我现蒸一格。
外面就餐时,我多半选择开在小区里面的夫妻店,相对比大酒店卫生状况要好得多,菜品采择、清洗得更干净。因为夫妻店大多规模较小,人员管理不费劲。特别是现在市场低迷,钱更难赚,夫妻店更讲究菜品质量和服务,才能赢得更多的回头顾客。所以,我对夫妻店是情有独钟的。
借蹭餐馆局域网的机会,刷了几段小视频。时间也过的蛮快,老板从后厨亲自端来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格子粉蒸肉,嗅到那个鲜香,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随即,我要了一碟下酒神菜油炸花生米,酌满一盅纯酿乡土包谷酒,独自开吃起来。
小时候,家里穷。年终杀一头年猪须先“卖”一半给国家,据说,我对吃肉这件事特别有兴趣。大凡遇上年成好时一年养两头年猪,杀一头卖一头。听父母讲,那时必须先完成国家定购任务后才允许宰杀自家年猪。生活在农村的家庭,每年都要想方设法先完成交给国家的定购任务,再才能轮落到给自己的小家庭备上必要的年货,这样也才能让一家人过个安静祥和的大年。
我们家由于父亲的勤奋加上平时的省吃俭用和精打细算,在咱们那个村子里,小日子相对比邻近其它家庭较宽裕。遇上年份好时,腊月间可宰杀三头年猪,那时光就已经比较丰盛了。年猪宰杀后,母亲挑选两块上好五花肉,放在烧红的大锅里烙熟厚厚的猪皮,再加水烧热洗净,用刚磨得锋利的菜刀切成厚薄均匀的肉片,拌上辣椒面、花椒面、剁细的生姜末,再撒上两~三匙酱油,少许白酒倾倒在专用菜盆里用手和匀。事先洗净的蒸格第一层铺上大白菜叶或嫩芭蕉叶,再均匀摆放拌好佐料的土豆块,有时也用削了皮的老南瓜切块垫底,最上面一层当然是拌好各种佐料的五花肉片了。肉片的厚度要摆放均匀,切勿压实,当高压蒸汽穿透每块肉片蒸熟的蒸肉最香、最滑嫩、最可口。
灶台上蒸格里面的蒸肉尚还未完全上齐,母亲即吩咐我们往灶堂里添柴,火势越猛烧的蒸汽越大,蒸出来的粉蒸肉才是最好吃的。
居住在清江河谷地带的人们都是挺好客的,年猪宰杀后,大多数家庭会邀请来平素来往较多的乡邻及附近的五亲六戚一起品尝年终的喜悦,吃自己家年猪蒸的粉蒸肉,喝村子里小作坊酿煮出来的乡土味包谷酒。喝得面红耳赤的老人们捻着胡须吹嘘曾经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海量,炫耀自己曾经的“辉煌经历”。女人们则尽快下厨帮忙收拾、切肉、腌制腊肉,灌制春节必备的腊香肠。孩子们则在房前屋后玩耍、捉迷藏去了……,在那个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孩子们的娱乐仅似乎限于各种室外互动。偶尔看一次露天电影,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像过大年似的。
记得小时候,村里唯一一部“摇把子”电话就放在我家里,父亲怕我瞎玩,特意安装在楼上略微隐蔽处。当我渐渐大了点后,听到电话铃声响起也爬上楼学着大人的样子接听电话。有一次当听到电话铃声后,不知道是太急还是脚下滑溜,我从楼梯扶手间滚落下来,因此,鼻梁旁的伤痕过了蛮久才完全愈合,至今仍记忆犹新……
在那个不算富裕的山旮旯里,衣服往往是兄弟姐妹们轮换着接龙穿,家里老大不能穿了洗干净后小的弟妹们接着穿,亲戚家的孩子不能穿了,拿回来自己家孩子继续穿,也有用大人的衣服改制成小号给孩子们穿。偶尔逢年过节去商店买些布料让村里的裁缝去做几件新衣服,那可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了。若遇上近亲属家里订婚嫁娶、生孩子冲喜、祝大寿等大事,邻里之间相互借衣服穿也是常有的事。偏僻的乡村生活虽然穷困,人们似乎也很满足,相处较和谐。若是突然听说有偷鸡盗狗之事,总是被村民们所不齿的,会遭到众人唾弃。
后来的日子,我因上学念书,继而学医,回家的次数也渐渐少了起来,与小时的玩伴接触越来越少。偶尔村里人家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才能见上一面。
世道阴暗,人生浮沉,生活所迫,我被迫进了城,眼花缭乱的城市生活让我感受到了自我陶醉般的幸福。吃粉蒸肉已是家常便饭,虽不是抬格子,味道却和抬格子粉蒸肉差不多,去附近北山超市买一斤多点拌好佐料的五花肉片,拎回宿舍,放入盘中,用电饭煲蒸格与饭一起蒸熟,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蒸粉蒸肉熬出来的汤汁浇两匙拌米饭,爽滑的味道可让我饱飱两大碗米饭。高兴时喝一盅乡里小作坊沽来的纯酿包谷酒,再加一盘炸得金黄的晒洋芋泡泡或一盘油炸花生米,那个惬意,神仙般的日子,美得没话说……
我似乎挺迷恋抬格子粉蒸肉,每次回到家乡的县城,总忘不了那粉蒸肉的味道。有时去县城西三里店附近的向家河酒店要一份抬格子粉蒸肉,几个人坐在倚临清江边的阳台上,赏看清江河水的清澈和江对岸叹气沟的神秘美景,倒映在江面中的奇峰倒影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致。当然,更重要的是那里的抬格子粉蒸肉才是真正的家乡味道,滋养我长大的乡间味道。不仅有乡亲们诚挚邀请我们去品尝抬格子粉蒸肉的鲜美。同时,饱含的还有依依难舍的浓浓亲情。
更值得一提的是家乡的土家抬格子粉蒸肉被权威官方媒体频繁报道及地方文旅团队的全力推崇,因此,家乡的抬格子粉蒸肉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旅游点餐要吃抬格子粉蒸肉的顾客越来越多。
乙巳孟秋月末记录整理于峡江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