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俊中,又名米巴金,1957年生于河北保定市清苑区,现为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会员、保定竹林画社会员、清苑区老年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诗书画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从小喜爱绘画,常受名家指导,对山水画颇有研究。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曾多次参加省市中央电视台书画大赛。2019年建国七十周年本作品被北京山水丹青国际艺术中心,世界组织联合国集邮集团入选,并在多个国家邮票上刊登发表。2022年中国好品牌影响力艺术名家推选榜,五星书画家获二等奖。他的作品中透着祥瑞之气,明丽页灿烂,具有清晰的传统文脉。从他的画中人们可看出五代董源、巨然那笔墨苍浑、华滋、秀雅的风范。




墨韵流芳,写尽山河灵秀——品读米俊中山水画
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坛,米俊中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与深厚的笔墨功底,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饱含深情与诗意的山水画卷。他的作品,既扎根于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核,又融入了对时代与自然的真切感悟,在笔墨间流淌着对山河大地的无限热爱,更彰显出一位艺术家对艺术本体的执着探索与创新追求。米俊中先生对传统笔墨有着深入的研究与虔诚的坚守。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五代董源的平淡天真、元代黄公望的苍润浑厚等诸多传统大家的笔墨影子。




在笔法上,米俊中先生深得“骨法用笔”之妙。其勾勒山石轮廓的线条,或劲健挺拔,如刀削斧劈,尽显山石的峻峭刚毅;或灵动婉转,似行云流水,勾勒出山水的灵动气韵。以《峡江行舟》为例,画中描绘的峡江山石,线条遒劲有力,在转折处顿挫有致,既精准地塑造出山石的结构形态,又赋予了山石以生命的质感,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山石的坚硬与冷峻。



而在墨法的运用上,米俊中先生更是匠心独运。他熟练掌握了泼墨、积墨、破墨等多种墨法技巧,让墨色在宣纸上呈现出丰富的层次与变化。书画里,云雾缭绕的山峦,通过淡墨的层层渲染与积叠,营造出一种朦胧缥缈、若隐若现的意境,将云岭的幽深与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浓淡相宜的墨色,如同一首优美的乐曲,有着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使画面充满了节奏感与韵律美。这种对传统笔墨的精准把握与娴熟运用,不仅是对前人艺术成就的致敬,更是为其山水画创作筑牢了根基,让作品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感染力。




米俊中先生的山水画,绝非对自然山水的简单摹写,而是他对自然丘壑进行诗意化提炼与升华的结果。他常年深入名山大川,游历于自然之间,用心去感受山水的阴晴朝暮、四季更迭,将自然的万千气象内化为心中的丘壑,再通过笔墨将其抒发于纸上。在表现不同地域的山水风貌时,米俊中先生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其独特的气质与神韵。当描绘太行山水时,他着重刻画其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太行金秋》中,巍峨的太行山峰峦叠嶂,岩石裸露,尽显阳刚之美。山间的树木,或苍翠欲滴,或染上金秋的斑斓色彩,与山石相互映衬,展现出太行山脉在金秋时节的雄浑与绚烂。那山间的村落、小桥,又为这雄浑的画面增添了一丝人间的温情与烟火气,使太行山水既有大自然的壮美,又有人文的温馨。



而在描绘江南山水时,米俊中先生则侧重于展现其秀雅灵动、温润婉约的特质。江南的山水,多了几分水的灵动与草木的葱茏。他笔下的江南山水,云雾更显轻柔,山石少了几分棱角,多了几分圆润,树木则是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条蜿蜒的溪流,几座古朴的屋舍,都在他的笔下散发着江南独有的诗意与浪漫,仿佛能让人闻到江南水乡那湿润的空气与花草的芬芳。




米俊中先生的山水画,虽深植传统,却并非一味复古,而是积极融入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在当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对和谐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他的画作中,常常会描绘一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山间的村落,或隐于林木之中,或傍于溪流之畔,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呈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这既是对传统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与追慕,也是对当代人渴望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本心的精神诉求的回应。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画面能让观者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米俊中先生的山水画,是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他以传统笔墨为舟,以自然丘壑为水,以时代精神为风,在山水画的艺术长河中扬帆远航,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视觉与精神的盛宴。他的作品,不仅是对山水之美的生动写照,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探索与推动。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米俊中先生会继续以他的笔墨,书写更多山河的灵秀与时代的华章,为中国山水画坛留下更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