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飞翔,职业画家,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会员,翰华美术馆签约画家,应邀参展民族文化宫举办的"画者文脉一一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入选神舟杂志社出版的专集《艺术为人民》,四尺整幅《春韵》在雅昌春拍成交。人民日报社袭古创今栏目录制专题片《皴擦点染,演绎跌宕起伏的情感遐思》。致力于师法自然,大道至简,雅俗共赏的创作实践,以深厚的功力写意个性鲜明的作品。



笔底春风,墨韵芳华——浅评易飞翔老师牡丹画作
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璀璨星空中,牡丹画始终占据着独特且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对“国色天香”这一自然之美的生动描摹,更承载着人们对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美好祈愿。易飞翔老师的牡丹画作,正是在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与精湛的笔墨技艺,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既具传统神韵,又饱含时代气息的牡丹艺术佳作。



观易飞翔老师的牡丹图,首先被其笔墨语言所吸引。中国画的笔墨,是画家心迹与艺术功力的直接体现,在他的作品里,笔墨的运用可谓是灵动且富有层次。以墨色为例,浓淡干湿的变化被巧妙地融入到牡丹的花叶与枝干之中。描绘叶片时,浓墨的点染与淡墨的晕染相互交织,既凸显出叶片的厚实与生机,又通过墨色的过渡营造出光影的效果,让叶片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而枝干的刻画,则多以干笔写出,枯润相间的线条,既展现出枝干的苍劲质感,又暗合了牡丹“花王”所蕴含的挺拔与坚韧之态。



色彩的运用同样是易飞翔老师牡丹画的一大亮点。他笔下的牡丹,色彩艳丽却不媚俗,热烈却又不失雅致。那一朵朵盛放的牡丹,或绯红如霞,或粉润似玉,色彩的晕染自然而流畅,从花瓣的边缘到花心,过渡得细腻而和谐。这种色彩的处理,既承袭了中国传统工笔牡丹设色的精妙,又融入了写意画的洒脱,使得牡丹的娇美与华贵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对比色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比如以墨色的浓黑来衬托牡丹花色的艳丽,让花朵在画面中更加突出,仿佛呼之欲出,瞬间抓住观者的眼球。



从构图上看,易飞翔老师的牡丹画也颇具巧思。他突破了传统牡丹画中对称、均衡的固有模式,大胆采用留白、虚实相生等手法。有的画面中,牡丹花枝斜出,花朵集中于一侧,而另一侧则以大片的空白营造出空灵的意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仿佛那空白之处是悠悠的天际,或是弥漫的花香;有的则将牡丹与芭蕉、岩石等元素相结合,通过不同物象的形态对比与空间布局,构建出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的画面,使整幅作品既有牡丹的娇艳,又有其他物象带来的古朴与苍劲,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与内涵。



更为难得的是,易飞翔老师的牡丹画并非仅仅是对牡丹外在形态的描摹,更蕴含着他对牡丹精神内质的深刻体悟与表达。牡丹,向以“国色天香”闻名,象征着繁荣昌盛、高贵典雅。在他的画中,牡丹不再是单纯的自然花卉,而是成为了一种精神符号。那花朵的雍容华贵,是对盛世气象的艺术化诠释;那枝干的挺拔坚韧,又暗含着一种不屈与向上的力量。画家通过笔墨与色彩,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尊崇,都融入到了牡丹的形象之中,使得每一幅牡丹画都具有了超越物象本身的精神价值,成为了观者与画家进行精神交流的载体。





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将牡丹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姿态都捕捉得淋漓尽致。花瓣的脉络纹理,花蕊的纤毫毕现,叶片的舒展卷曲,无不细腻入微,展现出扎实深厚的写实功力。在精工巧丽的描绘中,又巧妙地融入灵动的笔触,使画面摆脱了呆板,充满了自然的生动与活力。每一笔勾勒,每一抹设色,都饱含着画家对牡丹的热爱与赞美,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仿佛置身于繁花似锦的牡丹园中,眼前繁花摇曳,耳畔蜂蝶嗡鸣,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沉醉于这艺术营造的绝美世界之中。


易飞翔老师作品中梅花枝干苍劲有力,以浓墨精心勾勒,线条粗细变化自然,将梅枝的坚韧与遒劲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让人触摸到那历经岁月沧桑的质感。朵朵梅花绽放枝头,粉色的花瓣晕染得层次分明,有的含苞待放,似羞涩的少女;有的完全盛开,如热情的舞者,在枝头奏响报春的乐章。笔墨间,既有着工笔的细腻,又不失写意的洒脱,把梅花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的精神内涵巧妙传递,让观者感受到春天即将来临的蓬勃生机与希望。
在当今书画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易飞翔老师的牡丹画无疑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机,也为后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借鉴与思考。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他定能继续秉持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