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国庆·竹韵清音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露濯青筠矗碧霄,风梳劲节奏清谣。
千竿攒作擎旗势,万叶摇成颂泰朝。
不借丹枫燃烈色,只凭素影抱云涛。
竹梢漫点江天翠,犹听清吟彻九皋。
2025年9月30日长沙
赏析:庐山散人
读了刘永平先生的这首诗,就像一把钥匙,轻轻一转,便打开了我记忆深处某扇尘封的门。那些我以为早已遗忘的细节,突然在字句间重新“读到‘明月松间照’时的感觉,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赏。
一、意象与主题
全诗以竹喻国,通过“青筠”“劲节”“千竿”等意象,将竹的挺拔坚韧与祖国的繁荣昌盛巧妙关联。标题“竹韵清音”既点明自然物象,又暗喻时代强音,竹的“清吟”与国庆的“颂泰”形成精神共鸣。
二、艺术特色
动静结合:首联“露濯”“风梳”以动态描写赋予竹以灵性,颔联“攒作”“摇成”则化静为动,竹如旗帜招展,叶似乐章起伏,画面雄浑而富有韵律。
对比手法:颈联“不借丹枫燃烈色,只凭素影抱云涛”以竹的素雅拒斥枫叶的浓艳,凸显其内敛高洁的品格,暗喻国家发展不事张扬而自有气象。
空间拓展:尾联“江天翠”“彻九皋”由近及远,竹影与江山共色,清音响彻云霄,意境旷远,升华主题。
三、时代隐喻
诗中“擎旗势”“颂泰朝”双关国庆的庄重与竹的象征意义,竹的“劲节”呼应民族精神,“清吟”则暗喻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末句“彻九皋”更以声传情,寄托对祖国声名远播的祝愿。
四、诗人风格
刘永平(梅蛮)善以物言志,此诗延续其“托物寄怀”的创作特点,语言凝练,格律工稳,于传统意象中注入现代家国情怀,堪称国庆题材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