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抗战记忆
文/黄州教育文化博物馆
在鄂东的历史长河中,抗日战争时期是一段充满热血与抗争的岁月。黄冈,这片英雄的土地,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崛起与奋斗。
1938年,抗战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鄂东地区也陷入了日寇的阴霾之中。2月10日,董必武在汉口接见漆先庭等人,指示任命刘西尧为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拉开了鄂东地区有组织抗日斗争的序幕。随后,刘西尧等人陆续抵达黄州,组建了新的黄冈中心县委,明确了工作分工,刘西尧任书记,张体学为军事部长,漆先庭为统战部长等,为抗日工作奠定。
3月,县委机关转移到杜皮山区,从此这里成为鄂东抗日的重要据点。刘西尧、漆先庭等带领党员积极开展抗日斗争,组织青年党员深入冈北地区,发动群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4月中旬,张体学从延安来到黄冈,加强了军事领导力量。6月,方毅前来驻点工作,进一步推动了鄂东抗日武装的组建。
7月,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动员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0月23日晚,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在杜皮张家山正式成立,随后打响了鄂东抗日第一枪,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鄂东人民抗日的热情。年底,挺进队发展到730多人,并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成为鄂东抗日的中坚力量。
五大队成立后,积极投身抗日战斗。1939年1月3日,张体学、丁汝宸率领五大队粉碎了日伪军两千多人的大“扫荡”,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然而,同年8月至9月,鄂东顽固派制造了“夏家山事件”,五大队遭受重创。刘西尧始终坚守战斗前线指挥,丁汝宸等率部浴血奋战,历经艰难险阻才成功突围。
在鄂东抗战中,漆先庭也是一位重要人物。“夏家山事件”后,他隐蔽在王家坊湖区,以多种身份开展抗日工作,恢复秘密党支部,开展统一战线活动,为王家坊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40年初,他领导建立了黄冈抗日初期第一个民主政权——鹅江乡抗日民主政府,此后更是以“汉留”为掩护,在鄂东各地打击日、伪、顽,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1942年,李先念率五师十三旅在王家坊整训,与漆先庭促膝长谈,体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漆先庭还担任黄冈湖业管理局局长,组织抗日经费,开展湖泊游击战,为抗战事业筹集了大量物资。1944年,他更是肩负重任,率队将物资押送到新四军军部,受到陈毅军长的高度赞扬。
鄂东抗战的历史,是一部热血铸就的英雄史。刘西尧、张体学、方毅、丁汝宸、漆先庭等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在鄂东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抗日壮歌。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戴 志.2025年9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