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濯月泉
文/贡发芹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路过”为引,将一汪待开发的山泉写得兼具历史厚度与诗意温度,是一篇情、理、趣交融的佳作。文章最妙处在于以《沧浪歌》为文脉引线,串联起从孔孟、屈原到苏舜钦、何三畏的文化记忆,再落回到眼前的明光濯月泉,让自然景观与千年文化形成对话。作者并非简单堆砌典故,而是借《沧浪歌》“清濯缨、浊濯足”的哲思,观照眼前泉水的清纯特质,既点明了“濯月”之名的诗意渊源,也赋予了山泉“启人清廉、出淤泥不染”的精神内核,让景物描写跳出了单纯的感官层面。对濯月泉的刻画亦见巧思:作者先以《说文解字》释“泉”,对比济南趵突泉、上海松江濯月泉,点出此泉“人工筑坝、面积近万平米”的特质,直言其称“泉”不妥、更宜为“池”或“湖”,这种严谨的考证与坦诚的质疑,让描写多了份真实感;后又细致描摹泉水“碧绿清纯、深澈明净”的质感,以及“青山碧树倒映其中”“白鹭掠过水面”的动态,再想象月夜“明月沐浴泉中”的幻境,虚实结合间,将山泉的原生态之美与浪漫之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文末对护林人旧居“断壁旧垣”的轻叹、因时间仓促未能环湖观赏的遗憾,以及仿杜牧所作的打油诗,更添几分烟火气与性情味。作者不刻意雕琢辞藻,却以真挚的感触,让“路过”这一偶然的邂逅,化作一次触动心灵的文化寻踪与自然对话,读来既有“青山绿水浓乡愁”的绵长余味,也唤起读者对这 “藏在深闺”的美景的向往。【编辑:纪昀清】
春秋战国时期,汉北一代曾流传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孺子歌》,又叫《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其传唱时间很早,地域很广,圣人孔子、亚圣孟子都提到它了,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干脆在其《楚辞·渔父》一诗中改“我”为“吾”,其余原文引用,可见《沧浪歌》影响之广。宋代苏舜钦诗人因此在苏州建造了沧浪亭,成为苏州古代四大园林之一;明代作家何三畏由此衍生出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濯月泉,名列天下四大名泉之中。前几天,我无意间路过了濯月泉。
不过,我路过的濯月泉,并非指有“天下第四泉”美誉的位于上海松江区天马山主峰佘山西南十公里的濯月泉,何三畏曾为其作过《第四泉记》,使得该泉得以名扬天下。我路过的濯月泉是指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位于安徽省明光市南部老嘉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一个山冈北坡之下的濯月泉,是明光市着力打造的X线生态旅游线路上的一个重要景点,正在规划开发,现在尚鲜为人知。
称之为泉,似乎不妥,有拾古贤牙慧之嫌,有步雅士后尘之疑。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义为:“泉,水原也。像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泉有两种含义:含水层或含水通道与地面相交处产生地下水涌出地表的现象,多分布于山谷和山麓,是地下水的一种重要排泄方式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天下第四泉”的上海松江濯月泉不过“广深丈许”,已经很大;“天下第一泉”的济南趵突泉,泉池也不过“东西长三十公尺,南北宽二十公尺”;深受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赞誉的滁州琅琊山醉翁亭下的千古名胜“让泉”泉口宽广也只有尺许。泉水涌出山石、地表,汇聚成溪、川、池、潭、汪、塘、湾、湖,济南大明湖就是众多泉水汇集而成。但老嘉山下的濯月泉系人工筑坝,山泉、雨水汇合积聚而成,水面呈椭圆形,面积很大很大,远远大过足球场,接近一万平方米。濯月泉泉眼位于何处,如何涌出地表,目前很少人知道,我以为这里应当称之为濯月池或者濯月湖,更为确切。但水边一棵大树腰间悬挂的招牌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濯月泉”三个大字,我也只能叫她为“泉”了。实际上,这里原是国有老嘉山林场护林员工的洗菜、淘米、浣衣、浇园之处。如今,那十几户护林人家已搬迁到五百米外的路边林场小区集中居住,原有的住房已经没有人烟,断壁旧垣,斑驳零落,窗门洞开,空空荡荡,沧沧桑桑,冷冷清清,令人唏嘘不已,顿生感慨。当然称之为泉,确实又具备泉的特质,四周环境神秘绮丽,幽深宁静;池水碧绿清纯,深澈明净,玲珑剔透,凉爽宜人,天然形成,没有任何杂质。自山中石缝溢出、洞穴涌出的泉水,可以“濯吾缨”,告诫我要清廉做人;经树木、地面草叶和沙砾、植物根须过滤渗出来的雨水,更适合“濯我足”,启迪我要出淤泥而不染。
濯月泉是一个纯自然、原生态的地方,南边为山冈,西边为平坝,东与北为高岭,四面绿树环合,青山碧树倒映其中,蓝天白云倒映其中,泉水绿幽幽,蓝茵茵,晶莹剔透,汪汪一碧,深不见底,仿佛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从中孕育出来的,清新醇美。不经意瞥上濯月泉一眼,你就会遐思怀想,魂牵梦绕,平静的心海就会春潮荡漾。水面无风无浪,波澜不兴,犹如一面平整光洁、五彩缤纷的铜镜,容纳了世间万事万物,充满无限风情,无穷意蕴。傍晚时分,夕阳透过树缝,温馨地抚摸着水面,发出熠熠之光,令人炫目。间或有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濯月泉很快就充满了生机和雅趣。很想沿濯月泉四周走一遭,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观赏一下濯月泉的山光水色与濯月泉的神韵魅力,领略一下“渔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奇特情景,再口占一首小诗,轻轻地浅唱低吟,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青山绿水浓乡愁,久久萦怀,如陈年老酒,醉人心脾,韵味无穷。可惜时间不容许,只有期待下次了。
既然是濯月泉,当然观赏到月亮沐浴泉水景致为最佳。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其《吴都赋》中要“剖巨蚌于回渊,濯明月于涟漪”,这里再合适不过了。幽静的夜晚,薄雾濛濛,轻烟袅袅,青霭盈盈,一个人端坐泉边,心清如水,心静如水,心宁如水。仰望明月自山峰冉冉升起,一幅静中有动的水墨山水画很快真切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像在梦境中穿梭飞扬,既现实又虚无,亦真亦幻。无意间一低头,你会惊诧失声,那轮冰清玉洁的明月不知何时已经悄无声息地沐浴在泉水之中,濯月泉已经不知不觉开始濯月,清泉水滑洗凝脂,处子泉中美如诗。那明月静卧水底,越濯越明,越濯越亮,温婉玉润,洁净无瑕,光艳夺目,驰魂摄魄。好像尽在咫尺,触手可挽;又似远在天边,渺不可及。既含情脉脉,又冷若冰霜,若即若离,让你陶醉痴迷。很想走近她,亲近她,张开双臂,拥她入怀,闻她肤香,亲她明眸,但又不敢贸然从事。天上一轮明月皎洁明亮,水中一轮明月美轮美奂。此情此景,绝对难得一见,即使树上的飞鸟也会静立枝头,屏住呼吸,不忍错过。如果你克制力有限,很可能一头扎进泉中,与明月共浴清泉,洗去体肤的尘污,洗去内心的杂念,洗去灵魂的浮华,从此超凡脱俗。轻轻地挽住明月,共同扶持,共享良辰,共赏美景,共话心声,共入好梦,成就一段绝世佳话!然而,这回令人嫉妒的,天下美好的事物,应当属于大众共有,不应当为一人独享。
这是我的个人想象,如果不是路过,而是真正欣赏到夜晚明月泉中洗濯的情景,我肯定会吟上一首好诗来赞美她,让更多的人知晓她,向往她,憧憬她,享有她。现在,我只能聊借唐代诗人杜牧的灵韵,哼几句打油诗如下:
青山隐隐水夭夭,
秋到江淮暑气消。
濯月泉边明月夜,
玉人相伴教吹箫。
请大家不要见笑,我只是路过濯月泉,感受已经很深刻了。
【作者简介】贡发芹,笔名亚鲁、贡晖,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三级律师。安徽恒维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散文家协会副主席。曾任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市政协六级职员,滁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有诗集《蹒跚学步》《浅唱低吟》《柔声细语》《轻描淡写》《浮光掠影》,散文集《帝乡散记》(38.8万字)、《帝乡散忆》(42万字)、《故园乡愁》(30万字)、《骨伤百日记》(30万字),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27万字),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安徽滁州·明光卷》(41万字,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传说·安徽明光卷》(50万字),史学专著《吴棠史料》(35万字)、《明光史话》(40万字)、《史林拾荒》(34万字)、《明光历史人物》(50万字)、《明光人文概览》(16万字)、《明光政协史》(二卷上下册,115万字,主编)、《嘉山县志》(80万字,点校)等作品集25部约730万字。作品入选《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国诗歌年编》《安徽最美地名故事》《滁州文学六十年》《滁州散文选》《滁州诗歌选》《民间故事选刊》《小品文选刊》《《幽默与笑话》《华夏关注》《党建文慧》等40余种文集、选刊,其中散文《举人巧对朱元璋》入选河北少儿出版社《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五年级A版)课外教材、散文《寻找芦苇地》入选百度题库及全国性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散文《隋唐大运河开辟中国古代高速时代》入选全国性《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期中复习材料分析题精编50题》一书,《明光史话》《史林拾荒》《轻描淡写》《管见孔识》等5部书收入百度百科词条。曾获安徽省社科普及优秀读物奖、安徽省金穗文学奖、中国散文年会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奖、屈原诗歌奖、《文学界》优秀作品奖等十数种省级以上奖项及明光市人民政府第一、二届文学奖。